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项建平  贾书堂 《河北中医》2000,22(7):485-487
目的 观察龙寿丹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血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10例偏头痛患者口服龙寿丹胶囊和安慰剂治疗前后血浆ET进行测定,并观察其近期疗效。观察期为4周。结果 龙寿丹胶囊可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P〈0.01),其近期疗效优于安慰剂(P〈0.01)。结论 龙寿丹胶囊能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可用于防治偏头痛。  相似文献   

2.
太极通天液对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太极通天液对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 ( ET)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110例偏头痛病人口服太极通天液和安慰剂治疗前后血浆 ET进行测定 ,并观察其近期疗效。观察期为 4周。结果 :太极通天液可明显降低偏头痛病人血浆 ET水平 ( P <0 .0 1) ,其近期疗效优于安慰剂 ( P <0 .0 1)。结论 :太极通天液能降低偏头痛病人血浆 ET水平 ,是防治偏头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3.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口服川菊止痛胶囊和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血浆ET进行测定,并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川菊止痛胶囊可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P<0.01),其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菊止痛胶囊能降低偏头痛患 者血浆ET水平,可用于防治偏头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 (RHR)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及首乌降压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 (2K1C)法复制RHR模型 ,观察血浆NO、ET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首乌降压胶囊高、低剂量组均使RHR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0 1,P <0 0 1) ,而ET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0 1,P <0 0 1) ;首乌降压胶囊能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结论 :RHR高血压形成与血浆NO水平下降、ET水平升高有关 ,首乌降压胶囊能有效降低血压 ,其降压机制可能与调整血浆NO、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龙寿丹胶囊对脑梗死患者TCD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龙寿丹胶囊对脑梗死患者TCD 的影响及近期疗效。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78 例脑梗死患者口服龙寿丹和安慰剂治疗前后TCD 改变及近期疗效,观察期为1 个月。结果龙寿丹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改善脑循环,其近期疗效显著,为治疗脑梗死的抗栓溶栓良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经活络方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中药组口服通经活络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程均为21 d。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药组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5)。结论通经活络方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ET和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肾衰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衰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治疗组9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肾衰胶囊,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尿毒清,观察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浆内皮素(ET -1)、一氧化氮(NO)等的影响。结果:肾衰胶囊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素氮(BUN) ,血清肌酐(SCR) ,尿蛋白/2 4H ;升高血红蛋白(HB)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磷(P) ,升高血钙(Ca)。临床显效率5 4 17% ,有效率86. 46% ,优于尿毒清组(P <0 . 0 5 ) ;两组直线回归斜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 ;同时能降低患者ET -1水平,升高NO水平。结论:肾衰胶囊临床治疗CRF有效率高,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与降低ET -1,升高NO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血浆CD62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水平、并观察脑电图(EEG)变化。同时选择35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CD62P水平及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血浆CD62P水平及EEG异常率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抑制偏头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有良好的偏头痛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风痰瘀阻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加味散偏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每晚睡前1次。疼痛剧烈时可合并服用布洛芬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积分以及治疗过程中使用止痛药情况,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偏头痛评分、VAS积分和血浆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CG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合并使用止痛药的例次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风痰瘀阻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CGRP、ET水平,从而解除血管痉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48名正常人及 62例Ⅱ期高血压患者血浆ET含量。对高血压患者以苯那普利治疗 4周 ,观察其血浆ET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浆ET值平均为(10 4.5 2± 2 4.36)n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6.12± 11.13)ng/L(P <0 .0 1) ;以苯那普利治疗 4周后 ,血浆ET降至 (5 5 .2 1±12 .0 2 )ng/L(P <0 .0 1)。结论 :血浆ET水平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 ,与血管紧张素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生成 ,从而使ET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加味对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9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作为治疗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柴胡桂枝汤加味4周,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中ET及N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浆ET水平降低(P<0.01),血清NO水平提高(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味能降低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ET水平及提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固本化痰祛瘀汤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52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固本化痰祛瘀汤对COPD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NO、ET水平的影响,并与单纯的补益固本汤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并且固本化痰祛瘀汤治疗组的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血浆NO水平显著上升,ET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0.05),而且治疗组ET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调神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以调神针刺法治疗偏头痛30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28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结果与结论 调神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调神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神组治疗24 h后止痛效果远胜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偏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治偏痛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期间若发生难以忍受疼痛,均可采用布洛芬片,0.1g/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液速度;检测血浆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优于对照组(77.41%)(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93%)优于对照组(7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研究期间止痛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的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偏痛胶囊能降低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临床症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灵(HXTML)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及活血通脉灵大剂量组(HXTMLmax)和活血通脉灵小剂量组(HXTMLmin),采用ISO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ET和CGRP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ET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1),药物组及HXTMLmax组和HXTMLmin组较模型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模型组血浆CGRP水平较空白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HXTMLmax组和HXTMLmin组CGRP水平较高。结论活血通脉灵能降低心肌缺血损伤大鼠血浆ET含量,升高CGRP,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q0)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积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纽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ET、NO水平均有很明显变化(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T、NO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其取效的机制可能是较好地调节血浆ET、NO水平,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头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波  邱丽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84-1485
目的:观察针刺“头四关穴”—太阳穴、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NO、ET的影响。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针刺太阳穴和风池穴,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经治3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TCD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即刻疗效、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87.9%和81.0%,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TCD检查均有显著改善,而治疗组对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改善程度尤其显著(P<0.01)。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浆ET、NO水平。结论:针刺“头四关穴”的即刻、短期和长期疗效均很好,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状态,降低偏头痛患者的血浆ET、NO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6例,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每日3次;急性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2片/次。中药组36例,给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药物的不良反应、CGRP和ET的水平,并与36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偏头痛患者均较正常人ET明显增高(均P<0.01),CGRP明显降低(均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均可降低ET水平、偏头痛积分,提高CGRP水平(均P<0.01),但中药组比西药组作用更明显(均P<0.01)。服用补阳还五汤未发生明显的不良的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从而达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