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散结冲剂是根据我院名老中医史济柱主任的经验方,研制加工成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将所治65例整理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5例均为女性,其中25岁以下14例,26—35岁21例,36—45岁25例,46岁以上5例,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最长13年,最短2个月,其中2—3年占多数。已婚52例,占80%;乳房疼痛54例,占83%;双侧乳腺增生26例,占40%;乳腺肿块位于乳房外上象限30例,占46%,说明乳  相似文献   

2.
鹿角散结胶囊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30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为主要症状。笔者在白郡符教授应用鹿角散结散加减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研制成鹿角散结胶囊。经305例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股资料305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6~48岁,其中<30岁者72例,31~40岁老185例,>41岁者48例;病程3个月~5年,其中wtl年者113例,卫~2年者164例,>2年者28例;单侧发病者56例,双侧发病者249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或刺痛,多数患者乳房疼痛在月经前发生或加重,月经后消失或减…  相似文献   

3.
乳腺二胡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新莹 《国医论坛》2001,16(1):41-41
1996年以来 ,笔者用自拟方乳腺二胡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48例 ,疗效颇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 ,年龄 1 5岁~ 47岁 ,其中 <2 0岁者 2例 ,2 0岁~ 2 9岁者 1 5例 ,30岁~39岁者 2 4例 ,40岁~ 49岁者 7例 ;病程最短 4个月 ,最长 1 0年 ,平均 4.6年 ;本组病例均有乳房疼痛、乳腺肿块 ,其中单侧 2 6例 ,双侧 2 2例 ;与月经同步周期性加重者 37例 ,与月经周期无关者 9例 ,其余 2例叙述不清 ;肿块在外上象限者 40例 ,在其他3个象限者 8例。1 .2 诊断标准  1本病多见于 2 0岁~ 40岁妇女 ;2乳房一侧或双侧发生多个…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发于30岁~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岁~40岁。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稳定的疗效。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乳块消贴外敷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乳腺增生女性患者56例,年龄25岁~58岁;病程3个~36个月。1.2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组于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评定。①临床上有乳腺肿块,且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②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  相似文献   

5.
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乳房非炎症性疾病 ,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 1 998~ 2 0 0 21 0 ,我们应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 1 0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4例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2 0~ 30岁 2 5例 ,30~ 40岁 42例 ,40~ 5 5岁 37例 ;病程 3个月~ 3年 39例 ,3~ 5年 40例 ,5~ 8年 2 5例 ;双侧乳房肿块 78例 ,单侧肿块 2 6例。1 .2 诊断依据 ①乳房肿块 :双侧或单侧乳房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片状或颗粒状结节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与皮肤及基底部无粘连 ,质中或韧实 ,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6~ 1 999年 ,自拟健乳消癖汤按排卵周期加减治疗 3 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3 6 .5 1岁 ;已婚 3 3例 ,未婚 3例 ;病程 <6个月 1 9例 ,6个月~ 2年 1 1例 ,>2年 6例 ;单纯乳腺上皮增生 2 7例 ,乳腺囊性增生 9例。2 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 ;2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圆形肿块 ,质韧不坚 ,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推之可动 ;3乳房疼痛或肿块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有关 ;4乳房…  相似文献   

7.
2000-09~2004-10,我们自拟乳消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87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87例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双侧增生59例,单侧增生28例;月经周期正常51例,异常36例,伴痛经19例。诊断标准:①有乳腺肿块,且多伴有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不  相似文献   

8.
丁秉  丁静益  丁静翔 《河北中医》2001,23(10):774-774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程缠绵 ,短期难愈。 1998~ 2 0 0 0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1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10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病程 <1年 30例 ,1~ 2年 5 0例 ,2~ 4年 12例 ,>4年 8例 ;年龄 2 2~ 2 8岁 2 6例 ,2 8~ 4 0岁 60例 ,>4 0岁 14例。患者乳房均疼痛 ,肿胀结块 ,遇情志变化或经前期加重 72例 ,伴有月经不调 2 5例 ,无明显诱因 3例。1.2 诊断标准 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 ,遇情志波动或经前期加重。体检 :可触及单侧或双侧乳房内一个或数个肿…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75例,均为2013年门诊乳腺增生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9~48岁;病程2月~10年;单侧肿块者23例,双侧肿块者52例;伴乳头溢乳者7例。1.2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第八次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的诊断、辨证、疗效评价标准》,即:1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  相似文献   

10.
我院妇科门诊自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采用自制的消癖 1号、消癖 2号治疗乳腺增生病 12 0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均系妇科门诊患者 ,其中已婚 88例 ,未婚 32例 ;年龄 17~ 4 8岁 ,平均 33.6岁 ;病程 6个月~ 2 0年。单侧乳房发病 2 6例 ,双侧乳房发病 94例。诊断标准为乳房单侧或双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 ,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 ,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钼钯摄片或彩超、红外扫描检查确诊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如经前、青春期及乳痛症。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用药 ,即月经干净至排卵期用消癖1号 (鹿…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3例病人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单侧乳房肿块35例,双侧乳房肿块18例,肿块在1.6cm×2cm左右24例,1.8cm×2.4cm左右21例,其余13例呈不规则型;发病年龄最小25岁,最大45岁;病程最长11a,最短3个月。53例均为女性,均做过乳腺红外线扫描提示乳腺小叶增生,触诊均能触及肿块。临床表现:乳房有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有单个或多个肿块,同时或先后出现呈结节团状、柔韧,胸胁胀痛,经期或情绪不佳时疼痛加剧。1.2中医辨证分型1.2.1肝郁气滞血瘀型共35例。乳房肿胀疼痛,肿块刺痛,口燥、口苦,心烦易怒,经前期情绪不佳,肿块肿大、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乳房疼痛)和体征(乳房肿块),并经我院近红外线乳腺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病。本组病例全部为女性,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为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用药最短时间19天,最长5个月,平均为63天。单纯左侧乳房增生者8例,单纯右侧乳房增生者6例;双侧乳房增生者28例。肿块最多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是内上象限。  相似文献   

13.
王翠凤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0):451-451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自拟通络消核饮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根据1979年第2次全国乳腺病会议关于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30例患者均为门诊已婚病人,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确诊。本组病人年龄最小28岁,最大50岁,28~35岁11例,36~45岁15例,46~50岁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其中1年以内13例,1~5年12例,6年5例。双侧乳房同时发病13例,左侧10例,右侧7例。肿块位于乳房外上象限19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5例,内下象限3例。继发闭经者1例。乳腺肿块大小不等,质韧、活动…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2003年~2005年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9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1岁;发现病变时间最长12年,最短1个月。全部病例均有乳房胀痛,其中乳房肿块,双侧乳房可触及者76例,单侧乳房可触及者22例。乳房  相似文献   

15.
解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 ,其特点是乳房肿块 ,经前痛重 ,经后减轻 ,好发于 30~ 4 0岁女性 ,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笔者用自拟解郁散结汤治疗 4 8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观察对象 78例 ,均为女性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 8例 ,年龄 19~ 4 7岁 ,平均 36岁 ;病程 4个月~8年 ,平均 18个月 ;其中双侧乳腺增生 2 9例 ,左侧 12例 ,右侧 7例 ;乳头溢液者 3例 ,气短乏力、自汗者 10例。对照组 30例 ,年龄 18~ 4 9岁 ,平均 37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平均 16个月 ;其中双侧乳腺增生者 17例 ,左侧 8例 ,右侧 5例 …  相似文献   

16.
鹿角橘核汤治疗乳腺增生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2 0 0 0年 ,我们运用自拟鹿角橘核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6 8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6 8例均为门诊病人 ,病程 <1年 2 4例 ,1~ 2年 32例 ,2~ 4年 11例 ,>4年 1例 ;年龄 2 2~ 2 8岁 18例 ,2 8~ 40岁 31例 ,40~ 5 0岁 17例 ,>5 0岁 2例 ;发于右侧乳房 2 3例 ,结节型 8例 ,混合型 3例。患者乳房肿块均有疼痛 ,情志变化或经前期加重 45例 ,伴有月经不调 2 0例 ,无明显诱因 3例。1.2 诊断标准 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 ,情志变化或经前期加重。体检 :可触及单侧或双侧乳房内 1个或数个肿块 ,呈颗粒状…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系中青年妇女常见病之一。临床以乳房肿块、疼痛为主症。因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以自拟散结消肿汤治疗10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均为1996-10~1998-02连续收集的滨州医学院附院中医科、普外科病例,治疗满2个疗程者。其中年龄<30岁者22例、31~40岁者48例、41岁以上者35例。病程:<3个月者19例、3个月~1年者54例、1年以上者32例。临床特点:本组患者全部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和乳房扪及包块,多伴有情绪烦躁、月经失调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熊修安  姚启明 《中国针灸》1999,19(10):597-598
急性乳腺炎是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特征。患者多为产后哺乳妇女。近年来我科采用电针治疗该病1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初产妇98例,经产妇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其中<25岁46例,25 ~30岁68例,30 ~35岁20例;病程最短15小时,最长8天,其中≤3天102例,>3天32例。单侧乳房发病106例,双侧乳房发病28例。多数患者有恶寒发热、头痛及周身不适等症。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胃热型88例,气郁型46例。实验室检查可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2 治疗方法21 取穴阿是穴(即乳房肿…  相似文献   

19.
乳房囊性增生病又名纤维性囊性乳腺病或慢性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乳房内包块和乳房肿胀、疼痛。疼痛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以按摩治疗本病13例,对缓解疼痛,消解肿胀,软化和缩小包块效果明显。兹将治疗方法和粗浅体会介绍于下。临床资料 13例全部经X线、冷光仪或B超诊断为本病。其中已婚育者12例,未婚育者1例;发病年龄23~44岁,平均29.7岁;患病时间0.5~8年,平均2.5年;双侧患病者10例,单侧者3例;乳房内扪及包块者8例,未扪及者5例;乳头有溢液者2例,无溢液者11例。经3~6个疗程按摩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近3年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19~46岁,平均32岁。病程1月~11年,平均7月,双侧乳腺15例,单侧乳腺17例。月经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月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伴乳头溢液者1例,伴月经不调者12例。体检时双侧或单侧乳腺可们及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柔韧的结节状肿块,有不同程度的触痛,可被推动。双侧腋窝淋巴结均不肿大。11例做B超检查,均提示乳腺导管扩张,结节状肿块区回声减弱,未见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做乳房铝靶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