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行为与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关系。方法:将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59例),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CK活性。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6周末,两组PANSS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及CK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行为,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有可能成为其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监控中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肌酸激酶(CK)广泛分布于人体骨骼肌、心肌、脑、平滑肌中,以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它的生物学作用是催化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间高能磷酸键的可逆性转变,其是短时间内激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ATP恢复反应的催化酶,与运动时、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的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肌肉在经过高强度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性。现将CK在运动医学中的监控意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不同腹泻状态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岁小儿为研究对象。按脱水程度分为无脱水、轻度脱水和中重度脱水3组。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儿血清CK-MB。结果无脱水与轻度脱水组血清CK-M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脱水组与前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CK-MB升高水平与脱水程度有密切相关。对中重度脱水肠炎患儿应监测心肌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两种力竭运动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的影响,为减轻运动性肌肉损伤寻找有效的方法。 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各10只:安静对照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多次力竭运动组、服药+一次性力竭运动组、服药+多次力竭运动组。经过4周的实验后,测血清CK及其同工酶的含量。 结果: 一次力竭和多次力竭大鼠血清CK及其同工酶活性显著增高(P<0.01),黄芪注射液对一次力竭和多次力竭大鼠血清CK及其同工酶活性有降低作用(P<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减轻2种力竭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均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晓勇  刘刚  徐兰 《四川中医》2014,(2):155-157
目的:观察背俞穴走罐疗法对运动员运动疲劳后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运动员2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按照训练计划统一运动负荷,运动后观察治疗组采用背俞穴走罐疗法治疗,对照组休息30分钟,然后观察运动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结果:背俞穴走罐疗法治疗组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走罐疗法能有效地降低运动疲劳后血清肌酸激酶的产生,为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实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对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和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苁蓉水煎液小白鼠灌胃,可使其游泳时间延长,负荷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幅度降低。骨骼肌超微结构显示肌糖原含量丰富,运动后线粒体普遍增生、肥大,未见肿胀、空泡等。肌原纤维结构保持完整,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型颈椎病患者牵引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型肌酸激酶(CK-MM)、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的水平。方法:应用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研究,选择病人100例,取静脉血,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酶动力学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人群血清中总CK及其肌型同功酶、总LDH及其同功酶的活力。结果:治疗前组血清CK总活力高于治疗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组的血清LDH总活力高于治疗后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组CK-MM3/CK-MM1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组血清肌型同功酶LDH5虽高于治疗后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颈肩痛病人前后血清CK、LDH及其同功酶发生变化,说明牵引能有效恢复颈部肌肉的损伤,CK是其血清中变化较敏感的指标,可为临床疗效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在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23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用正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药物结合家庭干预治疗,随访2 a,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2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ANSS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用家庭干预出院后0.5 a 2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1 a、出院后2 a 2组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②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4周、8周及出院后0.5 a 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出院后1 a2、a TESS评分均呈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李凌 《中医药研究》2009,(6):740-741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抑制法测定AMI组、非AMI组及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CK—MB的质量与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均高于非AMI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非AMI组CK—MB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CK—MB质量对诊断AMI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CK-MB是肌酸激酶(CK)的同工酶之一,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免疫抑制法具有省时、能用于急诊、敏感性较高等优点,随着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该方法在检验工作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其血清中存在巨CK或血清中CK-BB的含量较高,此时使用免疫抑制法测出的血清CK-MB活性会假性增高。笔者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47例血清CK-MB活性假性增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控烟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收集人院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的吸烟信息,根据患者的需求制订人性化的控烟方法并实施,在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患者的吸烟数量减少,对控烟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说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进行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病区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运动组、艾灸组,经过一个灸程后(20次),测定各组力竭运动后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结果:艾灸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低于运动组(P<0.05)、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结论:艾灸能有效地降低力竭运动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一对照研究设计。用循环酶法(HCY)检测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各类患者。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25.2±16.2)μmol/1,高于对照组[(10.2±3.6)μmol/1],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5μmo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轻度升高,并与精神分裂症病理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精神分裂症病因不明,目前的抗精神病药只能对症治疗,并不能彻底根治疾病。因此,为了预防复发,对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急性期治疗后继续用抗精神病药进行维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1]。精神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护士将其治疗药物进行定时、定量发放,保证了患者服药的疗效。而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期大部分是在家庭中进行,由于精神病药品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服药时间不同,患者在家中自行服药容易出现药物剂量的服错、服药时间的错误等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分析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2018年1月到2020年8月本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评分.结果 实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了精细化护理后,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诊疗的80例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40,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40,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血糖水平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组血糖水平、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举措,不仅可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还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青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16-316,27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前后,其陪住家属的情绪差异。方法:采用BPRS、TESS评定患者治疗效果;采用SAS、SDS评定固定陪护组、轮换陪护组的负性情绪,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家属负性情绪的差异。结果:36例患者完成4周治疗显著好转,不良反应较轻。75名家属在陪同患者入院时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第4周时评分都明显改善,但轮换的陪护家属情绪改善较固定的陪护家属更为明显。结论:固定陪护家属因长期在院陪护,承受更多因患者导致的压力和相对缺少社会支持,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涛娜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82-83
目的:探讨集体教育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70例在康复科实施康复训练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集体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集体健康教育组有计划的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在康复科实施康复训练。结果:集体健康教育组在疾病知识,药物知识,自我防护,饮食知识,遵医行为及治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集体教育组健康教育后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89.0%结论:康复科集体健康教育借助生动的各媒体,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临沂市荣军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疾病护理)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方式联合心理护理方式完成疾病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耻辱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2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在心理护理前后疾病耻辱感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疾病耻辱感总评分比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耻辱感。对提高患者生活信心、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