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进行测试 ,该仪器配有精密的红外摄像装置和完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的温度范围为 0~ 70℃ ,一般设定在 1 4 .8~ 3 7.2℃ ,连续可调。温度分辨率为0 .0 2 5℃。,该系统可以提取体表强度相同的红外辐射信号 ,并连续显示它的瞬时分布状态 ,以取得等强度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即等温分布图 )。适当调整采样水平 ,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结果输入微机储存 ,实验结束后再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部分受试者还作了连续摄像记录。结果 :①沿手三阴经路线显示的IRRTM :在自然条件下显示的左臂手三阴经的IRRTM(全温显示 )行程清楚可查 ;在肘部加热时诱发出的手三阴经的IRRTM ,由于体位的关系 ,上臂的心经轨迹看不到 ;沿两侧心包经路线出现的IRRTM ,轨迹的行程清楚 ,左右对称 ;前臂内侧和手掌部的热像图 (等温显示 )清楚地显示了前臂的手三阴经的路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心包经的轨迹通过掌心  相似文献   

2.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热源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态进行了检测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①IRRTM是在人群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可见之于十四经的每一条经脉 ;②IRRTM的皮肤微循环的灌注量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它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③冷负荷实验的结果提示 ,IRRTM的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温度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⑤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明显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⑥针刺时经脉线上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 ,这种效应还可被压迫经脉线所阻断。结论 :①IRRTM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密切相关 ,但其主要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该处能量代谢活跃 ,组织温度较高 ;②经脉线下的相关组织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 ,这一通道的实体包括了多种已知的组织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它的热学特性与其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不同 ;③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弄清与经脉循行路线相关的物质基础、阐明经络的实质提供了一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体背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显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改进了实验方法,成功地显示了体表的经脉循行路线。本文对23名健康成人的背部经脉进行了观察,记录到164条红外辐射轨迹。其中40%左右可以通达背部全程,行程与督脉和膀胱经的路线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在一次观察中,可同时显示出多条经脉的路线。背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左右两侧对称,极少有单侧出现者。红外辐射的强度则以督脉最高,膀胱经内侧线其次,外侧线最低,差异非常显著。由于背部皮下没有纵行的大血管,因而所记录到的这些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显然与皮下血管无关。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是人体所固有的,而且可以客观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 :利用改进型的氧传感针 ,对 2 8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 2 .5cm的非经对照点共五个水平组织中的氧分压进行了检测 ;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 :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 ,其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 (P <0 .0 5)。结论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旺盛 ,可能是产生沿该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角度看经脉循行与急症治疗的关系450052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针灸科李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针灸临床选穴治病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但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这些由一个个小的功能单位组成的系统,即我们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热对人体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对沿任脉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radiant trackalong meridian,IRRTM)的对象进行穴位、非穴位及非经对照点加热诱导,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多数受试者在任脉线上的穴位点或非穴位点加热都可以显著提高IRRTM的出现率,还可使已有的红外辐射轨迹距离增长,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非经对照点一般不能诱发明显的IRRTM。加热诱发的效果受季节、受试者体形及加热时间的影响。结论加热对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加热经上穴位点与非穴位点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根据,也为临床灸疗和诊疗技术提供了直接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 1 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 ,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 ,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 ,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 ,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 ,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机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病例204人,男性81人,女性123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6人,对照组98人.两组病人发病时间在15天至17年.两组从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分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针型温度传感针,对32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2cm的非经对照点共5个水平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其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都较高,说明该部位的能量代谢可能较为旺盛,这可能是产生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相似文献   

10.
经外奇穴是指十四经穴以外 ,在治疗上具有奇效 ,且有固定部位的穴位而言 ,对于许多疾病的针灸治疗 ,经外奇穴具有特殊的功效。经外奇穴绝非与经络无关而独立存在的 ,有相当一部分奇穴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作为针灸科或中医眼科工作者 ,了解眼部的奇穴与十四经脉的关系 ,运用十四经脉的阴阳和脏腑的属络关系来分析眼部奇穴的临床应用是必要的。1 眼部常用经外奇穴的位置1 .1 近内眦部位  内睛明 :位于眼内眦角泪阜上。仰卧眼睛向外侧斜视 ,在内眦角泪阜处取之。  脑静 :位于眼内眦斜上方 ,眼眶缘额骨与上颌骨额突之关节凹陷处。眼内眦…  相似文献   

11.
吴宝华  黎宝娇 《针刺研究》1993,18(2):128-131,114
本文以视网膜电图(ERG)为指标:机械压迫为手段,观察针刺时体表出现的经络轨迹。针刺穴为合谷。压迫穴分别为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和肩髃,并以压迫上述穴位的两侧旁开部位作为对照。观察对象为5例感传显著者和5例无感传者。结果表明:当机械压迫施加在经线上,各平面的 ERG 振幅变化不明显,而压迫非经线时,则ERG 反应都明显大于压迫经线时,二者对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从而成功地检测出针刺合谷时体表出现的经络轨迹,其路线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经络轨迹的测定为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structure and acupunctur point distribution of the holographic phenomenon of the meridian we combined modern scientific discovery of biological geneti analysis and acupuncture theory together.We put forward tw conclusions: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are macro-structur of the time and space gene regulation; it is the life of the huma body particle vibration form of biological field.Its purpose is t provide a new research idea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the revolution.Thi paper is a literature research, selecting the relevant data, especiall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past.Th explanation for its new meaning and value, as a citation meridia structure of space and time, supports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3.
<正> 以往曾观察到: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后,病人诉说有热感循着傅统的经络路径走行;提高或降低该穴位局部区域的温度,可以加速或减慢这种感传的速度。同时,针刺穴位周围的皮肤往往变红发热。这些现象提示针刺穴位可引起人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变化。热象图技术(Thermography)系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人身源于父母,禀赋于先天,若由于父母的各种原因导致下一代先天禀赋不足,则容易造成其寿命相对较短;发育迟缓;体质柔弱且易患虚劳。故应重视优生优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研究已近80年的历史随着弱电流放大技术的改进,这项研究有了迅速发展。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缺乏一种性能稳定可靠的胃肠电专用生理放大仪,有关体表胃电快波的引导和放大技术尚未彻底解决。为此,我室和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经过二年的试验性研究,研制了一台新型的NUV-3型低噪声光电隔离胃电放大器(简称NUV-3胃电放大器),并建立了一套动物及人体胃电活动的检测方法,现报道如下: 方法 (一)电极的制作胃电的引导电极,目前多采用银片和银  相似文献   

16.
新月鱼体表的类穴位结构及其类经络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月鱼是否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方法:将成年新月鱼放入30μM DiA水溶液中3小时,再放入自来水中20分钟,然后经10%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结果:在显微镜下标记物呈亮圆点状,大多标记物单个分布,部分标记物成簇(2-5个/簇)分布,规律地分布于身体各部.标记物在头部的分布围绕眼眶呈环状分布,在眼周后、下3/4象限呈两条弧线排列,至前上1/4象限汇合称一条弧线;在躯体部,可观察到标记物从背部到腹部沿躯干纵轴形成六条线,分别位于鱼背侧起第2、4、6、7、8、9排鱼鳞上,每条线上标记物最多可达22簇,少则7簇,每簇标记物1-5个.标记物在尾部呈3-4条排列.结论:1)新月鱼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2)动物皮肤感觉器官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身,而是若干感觉器官聚集成簇,若干簇又有规律的沿躯体长轴排列成线,类似于传统经络与穴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以前工作表明大鼠和人类相似,存在循经低阻抗线,而且这条线下神经束的分布显著多于非低阻抗区。本文用诱发萤光法初步观察了大鼠循经低阻抗线的肾上腺能神经末梢的分布。实验用大白鼠7只。先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测出背部“膀胱经”的低阻抗线。然后在颈动脉放血,复查低阻抗线并以炭素墨水标记。用于冰冷冻局部皮肤,深达肌层。用锐刀切取沿低阻抗线两侧3毫米、深达7~8毫米、长约1厘米的皮肤块。经恒冷箱切片后用dela Torre法诱发萤光,在Leitz萤光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s at investigating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activity within a brain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Methods:(1) The oxygen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change and the deoxygenat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change within a brain of the frontal region under the language fluent subject(HCC) were measured with NIRS(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equipment, Shimadzu).(2) The autonomic nerve balance was measured with a cardiowave analyzer(Tokyo Iken).(3) TCM oral consultation and SDS type depression oral consultation were performed for 158 healthy persons(Male: 49 person; female: 109 person.Average age: 46 years old).Results:(1) The integration value of HCC for male was larger than that for female and that for the younger-age was larger than that for the middle-aged and the elder-aged.This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port of the others.(2) Ten subjects who had a small integration value were asked the same chief complaint by TCM oral consultation.The chief complaint was There are fatigue and languor.It becomes immediately sleepy after food.There is a decline of thinking power or concentration.(3) There were those by whom change at this integration value is seen by meridian point stimulus.Conclusion: The meridian point stimulative effect to the humans who appeal against a certain chief complaint may be observable under the influence on HCC using NIR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Fengfu(DU16) and Yamen (DU15) were selected asmain acupoints for treating 9 cases under decortical state ("Human Vegetable"). Among them,one was cured basically; 4 markedly effective; one effective and three un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