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组 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 ,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将自体前囊膜衬垫在巩膜瓣下 ,对照组 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 ,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术后 1、 3、6周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9、 12周眼压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视力及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 -白联合手术中能有效降低眼压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梯形巩膜隧道中等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对 2 0 2例 (2 2 0只眼 )硬核白内障患者行上方宽约 8m m的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整体托出法排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照组 6 0例 (6 0只眼 )行上方 5 .5 m m~ 6 m m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 3天出院时视力 0 .3以上者 ,观察组 192只眼 (87.3% ) ,对照组 4 8只眼(80 .0 %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改良巩膜隧道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小度数内斜视矫正手术的正位率和功能治愈率,扩大小度数内斜视的手术范围.方法 在手术前平均16个月内给33例斜视度为+7△~+20△的小度数内斜视患者佩戴压贴三棱镜,以抵消内斜视角度.结果 33例患者戴三棱镜后28例(84.8%)斜视角度增加≥+5△,从而使12例初始斜视度<+15△的患者也获得了手术治疗.实验组33例巾,远期正位31例(93.9%),对照组21例中,远期正位14例(66.7%),实验组正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7.407,P=0.025).实验组有15例(45.5%)获得≤60"的近距离市体视锐度,11例(33.33%)获得≤60"的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对照组有2例(9.5%)获得≤60"的近距离立体视锐度,1例(4.8%)获得≤60"的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实验组的功能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近立体视:x2=24.106,P=0.000;远立体视:x2=13.137,P=0.004).结论 小度数内斜视患者通过在手术前长期佩戴三棱镜可准确地确定手术目标斜视角,扩大手术范围,并使患者在手术前建立一定程度的双眼视觉,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前后 FVEP与 PVEP的变化及探讨其在预测术后视力中的意义。方法  5 8例 (5 8只眼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检查 FVEP与 PVEP,术后 3~ 5天检查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复查 FVEP与PVEP。用卡方检验分析 FVEP、PVEP手术前后的差异情况。结果 手术前 FVEP正常者占 82 .8% ,术后正常者占74 .1%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术前 PVEP正常者占 2 2 .4 % ,术后占 6 7.1%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白内障术后视力脱残者 (≥ 0 .3)为 4 6例 (79.3% )。结论 与 PVEP相比 ,FVEP在白内障手术前后较稳定 ,与术后视力恢复较一致 ,对评价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潜力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hen T  Gao Y  Liu XL  Chen G  Lin GJ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2):812-815
目的 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 196例 (2 5 5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 (12 1只眼 ,使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和对照组 (134只眼 ,使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患者术后的远、近视力 ,观察配镜情况、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 3个月至 1年。结果 术后 3个月 ,试验组裸眼远视力≥0 5者 10 7只眼 ,≥ 1 0者 2 7只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试验组裸眼近视力≥ 0 5者 93只眼 ,≥ 1 0者 2 2只眼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术后 1个月 ,试验组人工晶状体双襻位置不对称 6只眼 ,均未影响视力恢复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为 0 31D。试验组双眼手术者中33 3%阅读时戴镜 ,对照组 90 0 %阅读时戴镜。两组术后视觉异常症状均不明显 ;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试验组 6只眼 ,对照组 12只眼。结论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裸眼远视力 ,而且可使患者的裸眼近视力明显提高 ;手术安全、可靠 ,无特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近角膜缘结膜瓣在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实验组 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行以近角膜缘结膜瓣的三联术 ,对照组 1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行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三联术。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 1、4、12周眼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术后视力及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 ;但两组术后 12周功能性滤过泡存留有显著差异 (t检验 ,P <0 .0 5 )。结论 近角膜缘结膜瓣之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王青  王传富  赵桂秋 《眼科》2003,12(5):269-271
目的 :评价颞侧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行颞侧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 3 0例 ,并与 3 3例相同术式的上方切口患者相对照 ,比较其术后 1天、1周、1、3个月的手术源性散光 (surgeryinducedastigmatism ,SIA)、视力和并发症 ,从而评价颞侧切口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种切口产生相似量的逆切口散光 (P >0 0 5) ;术后各个时间比较 ,两种切口视力无明显的差异 (P >0 0 5) ;术后除上方切口组有两例虹膜脱出者外 ,两组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颞侧切口可以产生与上方切口同样的手术效果 ,并且具有方便手术操作 ,保留上方结膜完整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软壳技术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软壳技术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降低角膜内皮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 9例75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37眼使用DuoVisc产品(软壳组) ,38眼使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和并发症。结果 软壳组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0 . 5在术后1周分别为91. 9%和71. 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在术后1月分别为97 .3%和92 . 1%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软壳组与对照组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5 . 3%和14 . 9%。软壳组角膜内皮计数术后1月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对照组角膜内皮计数术后1月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1)。软壳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发生角膜水肿分别为13眼和2 8眼,术后1周无角膜水肿;两组术后第1天房水闪光均高于术前水平,1周内逐渐减轻,两组之间房水闪光无明显性差异(P >0 . 0 5 )。两组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软壳技术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具有保护角膜内皮、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患者迅速恢复最佳视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临床客观指标和视功能生存质量指标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6例89眼,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A(AcrySof IQ),B(KS-1)人工晶状体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1wk;1mo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计算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术后1mo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问卷.结果:A,B两组的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在术后视功能调查问卷中的感觉适应(P<0.01)和立体觉(P<0.01)上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手术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高、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AcrySof IQ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提高患者术后感觉适应和立体觉,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指标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有力工具,可以提供临床客观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信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指标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有力工具,可以提供临床客观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昭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04-405
目的 观察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用针吸灌注法对18例患儿手术摘除白内障,术后配镜,健眼包盖。结果 术后5例获得最好视力0.5或0.5以上(28%),6例0.25~0.4(33%),4例0.1~0.2(22%),3例低于0.1(17%),随防时间4.5~10年。结论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在19周前早期手术可获得较好视力0.5或0.5以上,1周岁左右儿童术后所得视力仅为0.1~0.2,早期手术是防止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关键,适时屈光矫正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非球面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比较,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远近视力、剩余散光、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视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方法:选取2014-02/2016-06在我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46例48眼,实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23例24眼作为试验组;AcrySof IQ 人工晶状体23例2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剩余散光和术后患者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3、6mo的剩余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视近视远脱镜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近附加和散光矫正,可为患者提高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脱镜率和对疗效的满意度,是白内障术后患者尤其是散光伴有明显视近阅读需求患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12.
立体视觉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视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屈光状态与立体视觉的关系。方法 对33例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双眼屈光状态、同时视、融合力、立体视锐度等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立体视觉与视力、屈光不正、屈光参差、伤后手术时间及受伤年龄有关。33例后视力明显提高,32例获得不同程度立体视,其中中心凹立体视19例,黄斑立体视8例,周边立体视5例。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应早期手术植入人工晶体,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注意立体视觉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3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33眼和对照组25例30眼,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试验组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并检查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和像差.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和眩光条件下,两组患者在3.0,6.0,12.0,18.Ocd频段下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cd频段下,试验组对比敏感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试验组球差、彗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显著优于球面人工晶状体,并能够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总像差,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冯督  李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8):1297-1300

目的:探究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4/2017-08我院收治的66例6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其中32例患者植入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纳入观察组,34例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拟调节力及视功能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术后3mo观察组裸眼近、中视力、近立体视锐度、视近拟调节力及视远拟调节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在空间频率为3、6、12、18c/d时,观察组在有眩光及无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视近时满意度及戴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显著,与单焦点晶状体相比可提高视近视力,提高拟调节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但对比敏感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tis MPlus LS-313 MF30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临床初步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病中心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患者共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植入Lentis Mplus LS-313 MF30 IOL者30例30眼为试验组,植入Tecnis ZCB00单焦点IOL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后1 d、7 d、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离焦曲线,同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脱镜率及光学副作用等。结果 术后1 d、7 d、1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试验组患眼中、近视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离焦曲线试验组大约在0.00 D和-3.00 D有明显的波峰,中间是较为平缓的低谷,对照组仅有一个波峰,位于0.00 D。术后1个月,试验组从未出现光晕者占66.7%,低于对照组的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眼间出现眩光、星曝、复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近距离使用时试验组患眼完全脱镜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试验组患者非常满意者占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0.0%(P<0.05)。结论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 Lentis Mplus LS-313 MF30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患者术后脱镜率和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方法。 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3例(33只眼),女性27例(27只眼)。年龄42~78岁,平均(60.8±10.2)岁。依据选用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将全部患者分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STOR人工晶状体组两组。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眼压变化,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STOR人工晶状体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晶状体核硬度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χ2=1.32,0.86,0.76,0.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432,0.963,0.862,0.63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之间、眼压和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1,0.079,0.091,0.29;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9,13.326;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9,9.683;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89,12.683;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明显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t=2.924,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到视网膜距离差值均显著小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5,27.25,2.05;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9,7.358;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后的眼轴长度均显著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2,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89,8.0951;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后的前房深度均显著深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7,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差值均显著大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16.49;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会发生变化,而眼压无明显变化。选用Bigbag人工晶状体较ReSTOR人工晶状体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ReSTOR+3D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与传统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后全程视力和立体视觉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上海公利医院眼科治疗的病人18例(36只眼)植入ReSTOR+3DMIOL(SN6ADI),20例(40只眼)植入传统球面SIOL(SNt0AT).以术后第二眼为标准随访3个月.测两组的远、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锐度,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及最佳远、近矫正视力两组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1.14、1.74、0.99,P>0.05),在25cm、30cm、33cm、40cm、50cm、60cm、70cm近中距离上,MIOL组远视力矫正下近视力均优于SIOL组(t值分别为14.02、20.28、24.52、32.74、21.91、11.66、9.76,P<0.01).MIOL组裸眼近立体视锐度优于SIOL组(P<0.05).双眼矫正近视力后,两组的立体视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4.97 P>0.05).结论 ReSTOR+3D多焦点IOL较单焦点IOL可提供更好的近、中视力和裸眼近立体锐度,实现了很高地脱镜率,良好地全程视力使其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visual acuity from far to near and stereoscopic vision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ilateral implantation of aspheric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OLs)with monofocal IOLs.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comprised patients having implantation of an aspheric diffractive multifocal ReSTOR SN6AD1 IOL with a C3.0 D add (SN6AD1) or a monofocal IOL (SN60AT). Visual acuity from far to near distances and stereoscopic vision were evaluated 3month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Multifocal IOL group comprised 36 eyes of 18 patients. Monofocal IOL group comprised 40 eyes of 20 patien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of uncorrected and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and 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 had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mean distance-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t 25 cm, 30 cm, 33 cm, 40 cm, 50 cm, 60 cm, 70 cm were better in the multifocal group than in the monofocal group (P<0.01). The near stereoscopic vision. in the multifoc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in the monofocal group (P<0.01). When near correcte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ereoscopic vision for the multifocal and monofocal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The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OL with a low add power provide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termediate, near visual acuity than the monofocal IOL. When near uncorrected, the multifocal group has better stereoscopic vision. Spectacle independence is higher with th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6-12/2018-02因白内障于我院进行眼科手术治疗的95例9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对照组联合散光矫正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观察组联合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角膜散光、视觉质量及视力改善程度的差异。

结果:随访3mo,两组治疗后非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非矫正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角膜散光情况显著改善(P<0.05),组间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视觉对比敏感度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18c/d空间频率下视觉对比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d,观察组患者仅2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对照组患者仅1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矫正视力,降低角膜散光,提高其视觉对比度,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6-05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35眼,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68眼)和对照组(50例67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3mo时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mo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视力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角膜散光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手法碎核摘除术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效果显著,可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发症低,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90例(12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1.8mm微切口组(Ⅰ组)和3.2mm常规切口组(Ⅱ组)。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随访远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Ⅰ组比Ⅱ组视力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及3月裸眼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散光值Ⅰ组、Ⅱ组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平均散光值在术后1周和1月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月时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引起的术源性散光小,能在术后及早的达到最佳视觉效果,更好的满足患者改善视觉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