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规律 ,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我院 4 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 (EPS)的 187例患者的有关情况。结果 :EPS发生率 4 4 84 % ;187例中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发生率较高 ;性别方面急性肌张力障碍男大于女 ,其差别有显著性 ;在各年龄段中 ,30~ 4 0岁组EPS发生率最高 ,后有降低趋势 ,但 6 0岁以后发生率反而上升 ;药物中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多的是氟哌啶醇、FD、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出现EPS时间多在 2~ 3周。结论 :应合理安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注意对锥体外系副反应的监测 ,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王传俊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19-119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方法:对2004年2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27例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小儿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主要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另一类是抗精神病药中的吩噻嗪类。结论:药源性肌张力不全易在小儿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曾昭祥,陈洪顺,李志成,程凤莲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72151)1概述迟发性运动障碍(TD):系指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而导致的一种不自主的多动形式锥体外系综合征。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系指抗精神病药所致一组持久...  相似文献   

4.
毛希祥 《华夏医学》2007,20(3):449-45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在抗精神病药治疗时的急性肌张力异常。方法:随机选取2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42例及同期内住院的40岁以上的精神分裂症42例,均采用维思通治疗,日剂量4 mg,观察急性肌张力异常的发生率。结果:2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急性肌张力异常发生率30.95%,明显高于对照组11.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年龄小的精神分裂症,在应用维思通治疗时,应及时加用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我院417例精神分裂症患中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EPS)的187例患的有关情况。结果:EPS发生率44.84%,187例中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发生率较高;性别方面急性张力障碍男大于女,其差别有显性,在各年龄段中,30-40岁组EPS发生率最高,后有降低趋势,但60岁以后发生率反而上升,药物中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多的是氟哌啶醇,FD、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出现EPS时间多在2-3周。结论:应合理安全应用抗精神药物,注意对锥体外系副反应的监测,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肌张力障碍是由于使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症状 ,在精神科临床上经常发生 ,主要表现为个别肌群持续痉挛 ,以面、颈、唇及舌肌多见 ,患者表现为各种怪异动作或姿势。患者极度痛苦 ,如护理和治疗不及时 ,会加重患者的痛苦程度 ,增加患者对治疗不合作的消极因素。现将199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15 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率及出现时间进行分析报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 15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5~ 5 6岁 ,平均 (31 2± 5 5 )岁 ,职业 :农民 85例 ,干部 2 5例 ,…  相似文献   

7.
肌张力障碍是锥体外系较严重的症状,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反应。近年来,应用胃复安所致肌张力障碍常见报道,其发生率约为48%~25%,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急性肌张力障碍;②静坐不能;③帕金森氏综合征;④迟发性运动障碍[1]。但胃复安所致以斜颈形式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过程中对患者服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结果发现,60例精神病患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后,发生体重增加、直立性脱虚、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而肝脏不良反应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特别少。结论与传统药物相比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提前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86例,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有无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及其严重程度。结果:TD的总发生率为24.9%。引起TD的抗精神病药均为常规的药物,且大多在常用计量范围内。发生TD的病人服用高效价多、联用苯海索多。结论:在精神科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时应注意T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氟哌啶醇是一种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其发生率高达80%。其中以急性肌张力障碍最为常见,但临床上引起单侧颌关节强迫性脱位非常少见,我科收治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许飞  孙红斌 《四川医学》2013,(6):782-784
目的通过4例服用抗感冒药致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诊治经过,探讨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例服用抗感冒药后出现急性口、面颈部或全身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单独或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和抗胆碱药物,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病理机制复杂,抗感冒药致病可能与其含有的右沙美芬抗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有关。肌松剂联合抗胆碱药物疗效好,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敬告作者     
氟哌啶醇系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科常用药物。在综合医院神经科,氟哌啶醇常被用于治疗锥体外系病变患者。笔者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发现氟哌啶醇首剂口服后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较多,尤其是儿重及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查指标,心电图等检查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多种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等等。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占99%和110%,其中以舒必利(57.1%)、利培酮(41%)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个月以内。结论: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型肝炎的高发时期加强检查肝功能血生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ardivedystonia)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一组慢性持久的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随意肌自主运动困难,或因自主运动困难所致姿势变样。本症临床并非罕见,可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多认为本症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的一个亚型,称“肌张力低下一麻痹型”[1]。BurkeRE等(1982)首先提出本症的疾病概念和诊断标准,指出本症与TD、急性肌张力障碍、原发性或其他继发脑神经障碍的dystonia可以鉴别,其诊断标准如下:1存在慢性持久的dystonia;2)在此dystonia之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3)通过临床或检查可排除其他继发…  相似文献   

15.
罕见动眼危象1例杨仕德,戈国珍(南充精神卫生中心)动眼危象系急性肌张力障碍所致的疾患。常发生于抗精神病药使用后。停药及使用抗胆硷能药物后症状迅速消失。现报告1例持续14个月的罕见的动眼危象。患者,女,18岁,学生,因感到耳朵里有人与之对话,某男同学对...  相似文献   

16.
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是指由某些药物引起的阵发性肌张力亢进,常涉及面、颈或躯干的多个肌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面或躯干的肌痉挛或扭曲。引起本病的主要药物有两大类: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抗精神病药中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等。本文将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本院所治疗的16例病儿作一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这些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15月4例,2~3岁9例,9~14岁3例。在这些病例中,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各种锥外系副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或巴金森氏症候群。近年文献陆续报道长期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锥外系另一副反应,称“迟发性运动障碍”或“迟发性运动不协调”为这类药物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1957年Schon—cker首先加以描述。迟发性运动障碍系指患者在长期大剂量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或突然的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的重复、不自主、刻板和有节律但并非完全不可逆的异常运动。其特点是口面部、肢体和躯干肌的不自主运动,临床也称为口—舌—咀嚼(Bucco—Linguo—Mas—ticatory,BLM)运动不能三联症。有人报道精神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已相当普遍,由此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锥体外系统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也日见增多。国内新近出版的《临床神经病学基础》和《国外医学参考(药源性疾病)》,曾对本病有过简短描述,未见正式的专题报导。我院1977年9月到1978年3月间遇见本病20余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1例,作简要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闫耀宇  隋爱民 《浙江医学》2014,(14):1252-1254
目的 观察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了解患者性功能与所服药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单一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2例及健康普通男性296例,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12例患者服药期间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37. 9%),与正常对照组(8 .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不同药物之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发生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已有不少报道,但是对于某种单一药物引起性功能障碍的报道不多,甲硫哒唪与氯氮平是80年代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本文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及心理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比较这二种药物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