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为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诊治措施和制定相应法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方法:2000-01/2003-12在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普通入院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显著较对照组年龄要小;他们中48.6%以伤害他人、违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形象而人院、51.4%的患者伴有各种躯体疾病、73.3%的患者因精神病症状较重需注射抗精神病药物,上述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lt;0.001);出院时疗效痊愈者116例)显著少于对照组(31例1(P&;lt;0.001)、结论:对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患者应有强有力的诊疗手段和规范化诊治程序,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法规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性别、体脂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295例和MS患者219例,并以172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进行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及检测。并进一步比较基因突变的性别差异和对肥胖者按体质量指数及腰围分组后的基因突变率。结果:MS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男性尤为明显(分别为32.25%,21.01%和19.91%,X^2=4.36,P&;lt;0.05和X^2=4.69,P&;lt;0.05),MS组男性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X^2=40.05,P&;lt;0.01)。在轻度肥胖者中,MS组男性的基因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及单纯肥胖组男性(X^2=4.82,P&;lt;0.05和r=3.58,P&;lt;0.05)。男性腹部脂肪重度堆积者基因突变频率也以MS组高于单纯肥胖组(X^2=3.91,P&;lt;0.05)。结论:B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在体脂向心性分布明显的MS组男性明显升高,可能是男性MS患者的重要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4139名被调查者分成脑卒中组、对照组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组。观察各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的高血压发病率最高为61.9%(39/63),高于TIA组45.45%(75/1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10.257,P(0.05).TIA组的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为16.36%(27/165),明显高于其他相关因素组(X^2=4.924~109.089,P&;lt;0.01)。脑卒中组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高于TIA组(P&;lt;0.05)。TIA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脑卒中与以高血压、TIA为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比较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思看在听及视信息加工过程中感觉性脑诱发电位特征,是否可发现一些异常的生物学指标。目的:观察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性脑诱发电位长潜伏期及听觉脑诱发电位的变化特征,并与健康人相比较。设计:随机抽样法,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病例组为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对照组均为身心健康的志愿者。干预:利用意大利百胜公司GalileoSirius电生理仪对36例强迫症和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3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短声、闪光刺激,完成听觉脑诱发电位、视觉脑诱发电位。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主波出现率,各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在听觉诱发电位(auditoxy evoked potentials AEP),还是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中,其P3波出现率明显减少(X^2=12.73,P&;lt;10.01;X^2=13.13,P&;lt;0.01);其中VEP/P3出现率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相比更为减少(X^2=34.62,P&;lt;0.01)。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EP/P2波呈双峰率现象均增高(X^2=4.17,P&;lt;0.05)。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和正常对照组三组在相比,在AEP中潜伏期N1、P2波延长(F=6.95,P&;lt;0.01;F=6.45,P&;lt;0.01),波幅N1波下降(F=3.55,p&;lt;0.05);VEP中P2潜伏期延长(F=6.16,P&;lt;0.01),波幅P2,P3波均有改变(F=7.96,P&;lt;0.01;F=12.06,P&;lt;001)。结论: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视信息加工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精神分裂症为重,其异常指标与其发病机制和症状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纯骨科牵引和手术治疗与在其基础上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9/2004-0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新鲜(2周内)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6例,男84例,女122例;年龄60~89岁。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单纯骨科治疗组(单纯骨科牵引治疗28例:采取传统的牵引治疗;单纯手术治疗41例:采用一般骨科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组(牵引+抗骨质疏松治疗49例,手术+抗骨质疏松治疗88例:单纯牵引和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包括饮食调整、抗骨质疏松西药应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运动治疗等)。观察各组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干预效果,≥10个月随访结果评估。结果:206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60例(77.7%).145例获得≥10个月随访,随访率90%(145/160)。综合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骨科治疗组(74.0%,65.5%,X^2=1.327,P&;lt;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单纯骨科治疗组[(28.1&;#177;5.6),(42.4&;#177;4.4)d,t=9.86.P&;lt;0.01];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单纯骨科治疗组[9%(9/96),16%(8/49),X^2=1.515,P&;lt;0.05];其他部位再次发生骨折率明显低于单纯骨科治疗组(6%,14%,X^2=2.567,P&;lt;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近期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远期可防止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6.
认知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康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3—12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6例中选择择期心脏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认知教育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护理,认知教育组在接受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认知教育。观察冠心病介入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并在入院时及手术后进行2次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认知教育组患者术中出现血压过高或血压过低、低血糖反应,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腰背酸痛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x^2=4.94~19.05,P&;lt;0.05~0.01);术后焦虑的发生率(14%)显著低于对照组(39%)(x^2=4.624,P&;lt;0.05),而抑郁发生率(18%)虽较对照组(32%)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术后认知教育组SDS和SAS总评分明显低于较同期对照组(t=6.124,7.028,P&;lt;0.01),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651,22.081,P&;lt;0.01)。结论:系统认知教育可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序贯与无序组合康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序贯康复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二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22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四位一体综合疗法,即颈部药物热疗、颈椎渐进间歇牵引、家庭康复巩固及药物辅助增效,10d为1个疗程。间隔3d进行下一疗程,共1~3疗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无序或选择性组合进行。完全或部分缓解为有效,未获缓解或加重者为无效。治疗后每疗程末进行组间疗效比较,6个月后进行组内疗效及复发率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每疗程结束后无效者进行下一疗程,有效者自愿继续或退出。①治疗组第1,2疗程的有效率(77.3%,90.0%)均高于对照组(44.5%,60.3%)(X^2=23.39,15.86,P&;lt;0.01),但第3疗程的有效率(58.2%)低于第1疗程(X^2=6.86,P&;lt;0.01)。②6个月后治疗组第2,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疗程[9.7%,1.6%。23.5%(X^2=4.05,P&;lt;0.05;X^2=18.33,P&;lt;0.01)];对照组第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2疗程[11.1%,71.4%,34.2%(X^2=9.06,P&;lt;0.01;X^2=3.96,P&;lt;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2%,90.9%,(X^2=4.32,P&;lt;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5.9%,51.0%,(X^25.60,P&;lt;0.05)]。结论:与无序组合法相比,序贯康复法能显著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控制复发,且合适的疗程更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形发生率(69.8%)较杓形者明显增加(X^2=43.53,P&;lt;0.01),非杓形者伴随较高的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脑卒中的发生(67%和33%)(X^2=4.64,P&;lt;0.05;X^2=18.00,P&;lt;0.01)。TOD和伴随临床情况发生率与24h收缩血压变异系数、24h舒张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220,0.179,P&;lt;0.01)。结论:血压变异形态和系数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西汀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组33例,入院后在进行急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20mg,1次/d口服。对照组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9/33),对照组为59%(20/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7,P&;lt;0.01),治疗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P&;lt;0.01),治疗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分者为2例,抑郁发生率为6%(2/33),对照组4周后HAMD≥17分着8例,抑郁发生率为24%(8/34),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x^2=40.24,P&;lt;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康复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刺激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44%比较,X^2=23.67,P&;lt;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27.47&;#177;5.14)比(8.98&;#177;6.34)分,t=14.57,P&;lt;0.01],刺激后康复组与对照组(18.95&;#177;10.32)分比较(t=9.47,P&;lt;0.01);脑动脉血流量:康复组患侧治疗后明显增加(t=7.06,t=6.59,P&;lt;0.01),与对照组比较(t=4.72,536,P&;lt;0.01);康复组健侧治疗前后比较(t=2.18,2.34,P&;lt;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忙14、76,P&;lt;O.01,下肢归10.24,P&;lt;O.01,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t=9.72,P&;lt;0.01,下肢t=5.61,P&;lt;0.0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乙哌立松缓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对脑血管疾病后肌张力增高的作用及其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后早期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乙哌立松50mg,3次/d,总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在第2,4周时的Ashworth评分和Brunstrum分级。结果:Ashworth评分显示两组在服药前上下肢肌张力高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42,P&;gt;0.05),治疗后2周,两组上下肢肌张力改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42,P&;lt;0.01),4周后差异仍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22.49,P&;lt;0.01)。Brunstrum分级显示两组治疗前运动障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4,P&;gt;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运动障碍明显好转(X^2=21.87,P&;lt;0.01),治疗后4周,治疗组1级1例,2级3例,3级9例,4级10例,5级5例,6级2例;对照组1级1例,2级5例,3级13例。4级7例,5级4例,两组差异仍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22.50,P&;lt;0.01)。结论:乙哌立松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痉挛有改善作用,明显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音乐电疗及心理疗法治疗肠激惹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音乐电疗和心理疗法治疗老年肠激惹综合征(IBS)的疗效,选择130例IBS患者,单纯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4),治疗组应用音乐电疗结合心理治疗1个月,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谷维素(30mg,3次/d)。分别于治疗1个月、治疗后2个月(随访)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两组显效率(76%和59%;X^2=1.99,P&;gt;0.05)和总有效率(91%和91%;X^2=0.002,P&;gt;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2%和38%;X^2=13.38,P&;lt;0.01),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和44%;X^2=11.01,P&;lt;0.01)。提示治疗IBS的药物很多,近期疗效显著,但停药后易复发,而音乐电疗及心理疗法的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显著且巩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城市流浪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的行为特点差异。方法:选择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2000-01/2003-12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9例,女6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首次住院治疗的100例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61例。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精神状况、入出院方式、送住院原因、住院期间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和出院诊断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两组精神病患者205例,无脱落者。①入院时精神状况:观察组入院时行为紊乱、配合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能交谈和部分交谈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1.507~19.305,P<0.01),而有明显幻觉、妄想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377,32.9,P<0.05,0.01);在自语、自笑,伤人,毁物,自杀、自伤方面两组相似(P>0.05)。②入院方式:对照组全部由家属或单位送入院,而观察组患者由急救中心、警察及其他医院转入入院分别占39.0%(41/105),48.6%(51/105),12.4%(13/105)。③出院方式: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由家属接出院,观察组46.1%(48/105)自行出院,49.0%(51/105)在入院后通过与家属联系,由家属接出院。两组出院方式有明显差异(χ2=68.849,P<0.01)。④入院原因: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别(χ2=71.811,P<0.01)。⑤住院期  相似文献   

14.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朝晖  胡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8-2598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方法 将70例恢复期(BPRS&;lt;35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30例,研究患者进行定期家庭回归观察,在观察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量表(SAPS)量表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前后BPRS总分分值均明显下降,观察前后研究组中BPRS中的缺乏活力因子分(t=2.06,P&;lt;0.05)和SANS总分(t=4.4l,P&;lt;0.01)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SANS量表总分(t=3.37,P&;lt;0.01)及BPRS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减分值(t=2.46,P&;lt;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定期家庭回归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了140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36例,2型糖尿病104例)及60例健康人L2-L1椎体、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了体质量指数(body vmass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组骨密度(g/em^2)除大转子部位(0.924&;#177;0.12)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t=1.994~2.936,P&;lt;0.01-0.05),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1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率(83.3%)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38.5%)和健康对照组(20.0%)(X^2=20.226-27.74,P&;lt;0.01)。空腹胰岛素水平(mU/L)1型糖尿病组(2.29&;#177;0.38)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15.26&;#177;3.37)及健康对照组(15,38&;#177;2,53)(t=2,912~3.014,P&;lt;0.01)。BMI(kg/m^2)2型糖尿病组(27.3&;#177;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3&;#177;2.8)与1型糖尿病组(22.5&;#177;3.3)(t=2.317-3.014,P&;lt;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岛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个村的2361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青岛市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5.20%(83l/2361),男性为37.71%(408/l082),女性为33.07%(423/l279));体重指数(BMI)、年龄、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口味等因素可使其危险性增高(男:X^2=5.52,P&;lt;0.05,X^2=13.18l-25.819,P&;lt;0.0l;女:X^2=29.840—68.79。P&;lt;0.01);经济收入和劳动强度与患病率呈负相关(男:X^2=15.814,43.600,P&;lt;0.0l;女:X^2=31.373,44.958,P&;lt;0.01)结论: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0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内外用药及颈椎牵引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戴芬)加颈椎牵引方法。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为75.9%,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2.0%。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进行VAS评分。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X^2=7.53,P&;lt;0.01);且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10.17,P&;lt;0.01)。说明中医辨证内外用药加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并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厚源  李敏  周林  张浩  汪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28-2229
目的:调查准备出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康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法:康复组为某院SARS病房进行隔离治疗完全康复准备出院的非典型肺炎患者愿意参加该研究者35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呼吸科非SARS患者50例(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发烧患者),两组患者均在康复出院前2d的晚上填写患病行为问卷。结果:①对照组患者和SARS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病行为。②SARS康复患者在心理取向、疑病指数和疾病确信方面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为心理取向值增高(x^2=24.6,P&;lt;0.01),疑病指数值降低(x^2=32.7,P&;lt;0.01),疾病确信值下降(x^2=36.1,P&;lt;0.01)。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有明显的异常患病行为,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出院前进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运动功能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训练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优于对照组(X^2=23.49,P&;lt;0.05;X^2=56.87,P&;lt;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康复计划.有利于其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