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复方黄藤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于弘 《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236-237
目的观察复方黄藤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让患者口服复方黄藤合剂,用有效剂量服用3个月后,对其作疗效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显效48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84%。结论口服复方黄藤合剂具有较高的疗效,已成为本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2.
张丽 《临床医学》2007,27(12):57-57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对其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4%。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尤阳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393-394
目的 观察超短波配合电脑中频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短波配合电脑中频;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前及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相关临床功能及疗效评定.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及行走能力、疼痛及上下楼能力及综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胀,屈曲度及强直、挛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临床控制2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82%,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临床控制7例,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显效率42%,总有效率84%.结论 采用超短波配合电脑中频治疗老年性KOA疗效显著,优于口服布洛芬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46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配合电脑中频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65%,对照组8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抗风湿胶囊Ⅱ号和复方雷公藤合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1 6 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采用自拟抗风湿胶囊I号和复方雷公藤合剂内服 ,30d为 1个疗程。另用桑、槐、杨、柳、松加雷公藤、寻骨风嫩枝煎水后熏洗患关节 ,日 1次。结果 :近期控制 2 2例 ,显效 76例 ,有效 6 4例 ,无效 2例 ,有效率 98.78%。疗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6个月。结论 :临证应用自拟抗类风湿胶囊Ⅱ号合复方雷公藤合剂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们学习了洪湖县人民医院的经验。采用黄藤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确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内针加艾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皮内针配合艾灸治疗辨证为风寒湿痹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并设对照组20例对比观察疗效及止痛效果。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9%,对照组有效率75.0%,经卡方检验,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内针加艾灸是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综合组50例,卧牵组50例,经两个疗程临床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综合组比卧牵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25)。结论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卧式颈椎牵引法,提示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综合治疗组(A组)、物理因子对照组(B组)。A组采用中药熏蒸+电脑中频治疗,B组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治疗。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B组有效率为82.22%。两组治疗有效率经χ2检验,χ2=6.7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肩周炎的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分成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中药熏蒸并超短波及电脑中频电疗仪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与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42.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肩周炎的物理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行的,达到了提高康复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给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21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停药后3个月复发率为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5%,停药后3个月复发率为28.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由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性细胞因子,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将病例组分为活动组49例和稳定组30例。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均呈正相关(r=0.459,0.379,0.455;P〈0.05)。说明白细胞介素17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等同样能反映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推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康复的疗效、探求推拿康复治疗的机制。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早期推拿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为优选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66例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每组33例,置换后对照组行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推拿组行持续被动运动结合推拿康复。通过HSS评分、SF-36健康问卷评分观察推拿综合康复方法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个月HSS评分组问比较:功能(P=0.020)、肌力(P=0.002)、稳定性(P=O.011)和总分(P=O.019),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3个月SF-36评分组间比较:精神健康(P=0.003)、总体健康(P=0.008)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说明推拿早期干预可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的功能恢复、改善了置换后膝关节的肌力、增加了膝关节稳定性、提高了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关节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RA组患者57例,体检健康者57例为对照组,超声观测两组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关节积液的情况。结果 RA组髌上囊液体深度(0.58±0.29)cm,滑膜厚度(0.41±0.32)cm,均大于对照组;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为(0.76±0.25)mm和(1.12±0.23)mm,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中髌上囊积液检出率为84.2%,高于对照组(8.7%);RA组滑膜内血流检出率为80.7%,亦高于对照组(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对RA患者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关节积液的诊断准确,具有无创、直观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浓度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7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6例,记录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骨侵蚀度等临床指标,并测定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并测定健康对照组40例25-羟维生素D浓度。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为(21.3±4.8)ng/mL,健康对照者25-羟维生素D浓度为(37.2±8.6)ng/mL,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RA患者184例(RA组)、非RA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比较单项和两项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分别为77.7%和76.09%;串联方式的特异性高(96.22%),但敏感度(60.32%)减低;并联方式的敏感度(93.48%)明显提高,但特异性(39.67%)较低。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王虹蕾 《临床医学》2013,33(8):36-38
目的 探讨短期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强克)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和对照组5例,实验组给予强克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每周1次,每次50 mg,同时给予艾拉莫德治疗,每日2次,每次25 mg.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疗程3个月,随时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在0、2、4、8、12周监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肝功能、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CR20、ACR70、ESR、及CRP实验室指标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实验组停用强克时,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改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强克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重症RA,可以减少强克的疗程,有效缓解RA的症状和降低抗体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中,实验室指标对非典型及早期R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98例RA组、41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20例对照组关节受累情况和滑膜炎持续时间,并检测其血液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结果 RA组ACCP、RF、CRP和ESR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学指标ACCP/RF联合评分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高于CRP/ESR联合评分(r=0.884 vs 0.373),且高于总评分(r=0.884 vs 0.830),其临床应用价值与2010年新分类标准相当(AUC=0.946 vs 0.958,P=0.563)。结论在非典型及早期RA的诊断中,ACCP/RF的联合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而CRP/ESR评分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指标,尤其是对临界评分病例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