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男性和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年龄、吸烟史、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21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分析男女NSCLC患者上述各方面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选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921例NSCLC患者中,男性647例,占70.2%,女性274例,占29.8%.女性确诊NSCLC早于男性[(57.9±11.4)岁vs(60.9±10.9)岁,P<0.01],且女性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亦低于男性腺癌患者[(57.9±11.6)岁vs(59.8±11.1)岁,P=0.041].男性鳞癌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39.6% vs 7.7%,P<0.01),而女性中腺癌比例高于男性(88.7% vs 55.2%,P<0.01).在各型NSCLC患者中,男性吸烟的比例均高于女性(鳞癌:86.3% vs 9.5%,P<0.01;腺癌:68.1% vs3.7%,P<0.01;其他类型NSCLC:76.5% vs 0.0%,P<0.01),男性患者咯血的发生率高于女性(32.5%vs 18.6%,P=0.027).结论 NSCLC在男性中更为多发.女性发病早于男性,女性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腺癌患者.男性中鳞癌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中腺癌更为常见.各型NSCLC患者中,男性吸烟的比例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指标,提高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慢阻肺合并肺癌及同期单纯性慢阻肺各150例患者的临床及肺功能资料。结果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吸烟指数高于单纯慢阻肺患者(P0.05),而诊断为慢阻肺的年限低于单纯慢阻肺(P0.01)。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出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肺不张、消瘦、乏力、声音嘶哑等均显著高于单纯慢阻肺患者(P0.01或P0.05);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以肺上叶最常见(52.0%);男性患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比例(分别为61.1%和18.6%)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24.3%和5.4%),女性腺癌比例(70.3%)明显高于男性(17.7%),均(P0.01)。首次诊断时63.3%为晚期或局部晚期,远处转移中胸膜转移占41.4%,骨转移为34.5%。合并肺癌组的肺功能FEV1/FVC、FEV1%pre、RV/TLC与单纯慢阻肺无明显差异,但TLC(72.45%±9.21%)和DLCO(64.43%±11.09%)比单纯肺癌患者(83.85%±11.86%及70.53%±10.72%)降低(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癌多发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以上叶最多见,男性鳞癌及女性腺癌发生率高,首次诊断时大部分已为晚期或局部晚期,最常见的为胸膜及骨转移,肺功能中TLC和DLCO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1152例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段玉忠  蒋仁容 《山东医药》2008,48(18):84-84
对1 152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接近3∶1;肺腺癌占46.88%,肺鳞癌37.93%,小细胞肺癌15.19%,女性患者约2/3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认为肺癌患者男性所占比例较大,腺癌处于所有病理类型首位,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与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4.
牟小芬  吴青  冯长顺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58-1860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及吸烟状况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方法对8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以鳞癌为主、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较女性多(45.2%、61.4%、55.2%vs 14.3%,、55.2%、11.0%,P<0.05),女性患者腺癌较男性多(59.1%vs 37.0%),其它不适和远处转移也较男性多(32.5%、57.1%vs 4.8%、39.3%,P<0.05)。男性吸烟者鳞癌居多(53.0%),非吸烟者腺癌为多(50.3%)。5年后随诊到343例,其中死亡235例(68.5%)。存活108例(31.5%)。结论男性吸烟者以鳞癌为主,呼吸道症状明显;非吸烟男性及女性以腺癌常见,呼吸道症状较对照组轻。就诊时女性远处转移较男性多。5年存活者多为早期肺癌和经手术切除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肺癌患者1 537例,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 1 537例患者中男1 208例,女329例,年龄2981岁,5081岁,5059岁为发病高峰(35.2%,541例),≤40岁青年人和>8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低;肺腺癌占46.8%,肺鳞癌37.9%,小细胞肺癌15.2%,女性患者约2/3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结论 200159岁为发病高峰(35.2%,541例),≤40岁青年人和>8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低;肺腺癌占46.8%,肺鳞癌37.9%,小细胞肺癌15.2%,女性患者约2/3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结论 20012010年包头地区肺癌发病处于高增长态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腺癌处于所有病理类型首位,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与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WWOX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及21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癌旁正常肺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85.71% vs 37.50%,P<0.05),鳞癌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2% vs 42.86%,P>0.05);②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00% vs56.25%,P<0.05),吸烟指数≥400的患者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吸烟指数<400的患 者(19.05% vs 57.89%,P<0.05),而WWOX蛋白呈阳性表达的患者年龄与阴性表达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化不良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中等分化和分化良好者相近(P>0.05);④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Ⅲ+Ⅳ期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病例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无转移病例相近(P>0.05).结论 WWO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正常肺组织降低,且与患者性别及吸烟指数密切相关,而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探讨青年肺癌与老年肺癌临床特点,为青年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0年到2010年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住院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青年肺癌和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和老年组相比,青年组误诊率高(56.7% vs 21.7%,P <0.005),吸烟率低(34.0% vs 48.0%,P=0.009),女性患者比例高(53.3% vs 30.8%,P<0.005):两组患者首发症状均以咳嗽多见,腺癌为最多见病理类型,确诊时均以晚期多见.结论 肺癌目前误诊率仍高,确诊时大多处于晚期,如何提高早期诊断仍至关重要.青年肺癌、女性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腺癌为目前最常见病理类型,肺癌危险因素除吸烟外,其他的危险因素值得重视,肺癌的转移率仍高,青年组与老年组的转移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我院肺癌外科治疗患者疾病谱的演变趋势,探讨肺癌组织学类型在性别方面的分布差异和非小细胞肺癌各期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收集统计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分析在不同年份、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共1750例,组织学类型方面,腺癌上升迅速,已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2004年时其仅占24.29%,到2013年则快速增长至48.83%(χ2=38.233,P0.01);鳞癌则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时69.39%下降至47.27%(χ2=72.914,P0.01)。不同性别方面,男性鳞癌占比例最大,但也显现出下降趋势,由63.39%降到42.27%(P0.01),腺癌则由23.89%增长至37.62%(P0.01);女性腺癌最多,由2004年49.86%增至2013年78.52%(P0.01)。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各期趋势不同,Ⅰ期由28.57%增加至49.21%(P0.01),除Ⅰ期外,Ⅱ期、Ⅲ期、Ⅳ期都呈现为下降趋势。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人数明显增长,肺癌患者组织学类型及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分布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铜陵地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冷冻组织进行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的检测,分析EGFR基因的突变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2份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24份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57.14%.突变类型主要包括L858R点突变(41.67%)、19-del E746-A450缺失突变(41.67%)、L858R+ 19-del(12.50%)、G719X点突变(4.17%).未检测出第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75.00%)较男性患者突变率(40.91%)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吸烟<400年支突变率为70.37%,较吸烟≥400年支突变率(3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病理学类型为腺癌突变率为60.61%(20/33),而鳞癌突变率为40.00% (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年龄<60岁患者突变率为64.00%,较≥60岁患者突变率(47.06%)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不同TNM分期之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结论 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不吸烟或少吸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将371例BE患者根据年龄分老年组(254例)和非老年组(117例),并对其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BE检出率分别为2.9%和0.9%(χ2=127.8,P<0.01).2004-2008年,老年组与非老年组BE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组中有典型反流症状者112例(44.1%),非老年组8718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1).老年组全周型BE所占比例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对10.3%,χ2=14.5,P<0.01),非老年组岛型所占比例较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对71.7%,χ2=4.7,P<0.05).老年组特异性肠化发生率(42.1%),较非老年组(27.4%)明显升高(χ2=6.9,P<0.01).老年组中轻中度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5).老年组中有2例腺癌,而非老年组未检出腺癌.老年组食管下段Hp检出率为35.5%(65/183),非老年组为40.9%(27/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 老年人BE检出率高于非老年人,老年BE患者特异性肠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高于非老年人患者,临床应加强对老年高危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吸烟及非吸烟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59例,根据术前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n=32)和非吸烟组(n=27).术毕行椎旁阻滞镇痛,辅助给予舒芬太尼、曲马多、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h、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SS镇静深度评分及CAM-ICU量表谵妄状态评估,及术前、术后24 h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 (1)吸烟组患者在术后2h、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大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在术后2h、24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均高于非吸烟组(P<0.01).(2)术后2h躁动发生率吸烟组为18.8%,非吸烟组为7.4%(两者相差11.4%,P=0.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吸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8.8%,非吸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7%,(两者相差15.1%,P=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吸烟组术后24h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与非吸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结论 老年吸烟者对切口痛的敏感度较非吸烟者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胸腺五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C(紫杉醇与卡铂)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核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 vs41.67%,x2=4.532,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对照组治疗后CD8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值均<0.01);研究组治疗前、后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Z =2.753,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576、4.079、4.345,P值均<0.05).结论 核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胸腺五肽能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延梅  马庆  苗青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80-2082
目的 探讨COPD合并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近5年103例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多为有吸烟史男性老年人.103例患者中,鳞癌56.31%,腺癌34.95%.较常见的症状有咳嗽(86.41%)、咯血或痰中带血(54.37%)、呼吸困难(41.75%)等.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64.08%)、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4.27%)、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21.36%).大多数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活检确诊(62.14%).结论 COPD患者发生非小细胞肺癌风险高,如出现可疑肺癌征象,应尽早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周血DNA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 (RASSF1A)甲基化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4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 FHIT、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HIT、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81、4.123,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对患肺癌的危险性无影响(OR=1.434,P=0.377),年龄、吸烟史、FHIT、RASSF1A甲基化率对患肺癌的危险性有影响(OR值分别为1.712、1.983、1.698、1.735,P值分别为0.005、0.002、0.01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HIT、RASSF1A甲基化水平升高,患肺癌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767、1.367,P值分别为0.002、0.016).性别、高龄和吸烟史均可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2.786、3.829、4.216,P值均为0.000).结论 外周血DNA FHIT、RASSF1A高甲基化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可作为肺癌临床诊断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广东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阳性率,以及 HPV 阳性与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 HPV与广东地区 NSCLC 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PCR 方法检测44例 NSCLC患者(分成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和2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组织中 HPV 的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NSCLC 患者中 HPV DNA 阳性组和 HPV DNA 阴性组血清 VEGF、EGFR的水平。结果 NSCLC 组 HPV DNA 阳性率(18/44,40.91%)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3/24,12.50%)(χ2=5.8718,P<0.05)。NSCLC患者中 HPV阳性组 VEGF和 EGFR 的水平均明显高于 HPV阴性组[VEGF:(509.19±216.14)ng/L vs (80.80±61.06)ng/L,T=627.00,P<0.01;EGFR:(2482.41±92.47)ng/L vs (2254.59±74.85)ng/L,T=639.00,P <0.01]。NSCLC 中吸烟者27例,HPV阳性率为40.74%(11/27);非吸烟者17例,HPV 阳性率为41.18%(7/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结论 HPV可能是广东地区 NSCLC 发生的潜在因素,预防 HPV感染对降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合并COPD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198例肺癌患者分为合并COPD组(n=59)及无COPD组(n=139).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间在性别(P =0.074)、平均年龄(t=0.06,P=0.946)、吸烟指数(P=1.000)、肿瘤分化程度(x2=1.942,P=0.378)、治疗方式(P=0.211)及手术后30 d内死亡率(P =0.138)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COPD肺癌组在肺活量(t=2.492,P=0.015)、FVC(t=2.522,P=0.013)、FEV1 (t=5.450,P<0.001)、FEV1/FVC(t=6.040,P<0.001)、FEV1% pred(t=10.2,P<0.001)、肺腺癌患者比例(P=0.041)均低于无COPD肺癌组.合并COPD肺癌组在肺鳞癌(P=0.001)、临床分期Ⅲ期(P=0.001)、既往存在呼吸系统症状患者比例(P<0.001)及手术患者住院时间(t=18.95,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6)均高于无COPD肺癌组.依据GOLD肺功能分级标准,将合并COPD肺癌组患者分为肺功能轻度减低组(GOLD Ⅰ+GOLDⅡ,n=40)及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组(GOLDⅢ+GOLDⅣ,n=10).两组间在性别(P =0.704)、平均年龄(t=1.057,P=0.296)、吸烟史(P=0.671)、病理类型(x2=4.828,P =0.089)、临床分期(P=0.659)及治疗方式(P=0.494)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03)及术后30 d死亡率(P=0.041)高于肺功能轻度减低组.59例合并COPD肺癌患者入院时临床诊断COPD仅16例(27.1%),住院期间15例(25.4%)短期给内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布地奈德吸入剂;出院时诊断COPD 24例(40.7%),其中内科诊断16例,外科诊断8例,仅15例(25.4%)规律应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或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结论 肺癌合并COPD并不少见,但临床漏诊率高,治疗不规范.与无COPD肺癌组比较,合并COPD肺癌组患者既往存在更明显呼吸系统症状,鳞癌患者更多,腺癌患者更少,临床分期Ⅲ期患者更多,肺功能更差,手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并发症更多.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死亡率更高.应在诊治肺癌过程中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COPD,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观察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化疗,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肿瘤客观缓解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00%和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2,P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 CI :9.99~14.51),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 CI :9.05~11.95),2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5,P <0.05);观察组出现高血压症状的比例为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 <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黄彬 《国际呼吸杂志》2016,(11):814-817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和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并发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3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实施顺铂常规化疗,研究组采用顺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3周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值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和58.33%,生活质量评分总稳定率分别为75.68%和52.78%,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484、4.172,P值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并发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贝伐单抗和顺铂联合治疗,患者胸水中VEGF水平控制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