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华玲 《广州医药》2000,31(6):34-35
目的:观察儿童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对18例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VE)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HSVE男女比例2:1,平均发病年龄5岁3个月,冬春季节发病13例,平均住院天数34天,以全脑炎型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CT受检者有异常改变者10例,提示病变主要位于颞叶,EEC受检者均有异常表现,予无环鸟苷(ACV)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糜烂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糜烂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情况。结果:102例宫颈糜烂患者中,HSV-1和HSV-2阳性率分别是4.9%和30.4%,正常对照组中,HSV-1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2.7%和12.0%。结论:HSV感染与宫颈糜烂关系密切,且以HSV-2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单纯疮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属疮疹病毒族,分Ⅰ、Ⅱ两个血清型。HSV是引起先天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妇女妊娠期感染后,可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流产、死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或新生儿先天异常[‘j。先天性感染儿出生后l~4周可发生脑炎「”,病死率很高。近年来,全世界尤其西方国家***一目型血清流行率有上升趋势,已引起重视。我国该方面的资料较少,本文就HSV先天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简要综述如下。l人群及育龄妇女中HSV感染的状况人群中HSV感染情况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感染高峰多在儿童期…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单纯疱疹病毒 (HSV)有两个血清型 :HSV- 1和HSV- 2 ,流行于全世界 .近年来 ,HSV在性传播疾病 (STD)和妇幼保健、优生优育方面已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 HSV感染的检验诊断技术有病毒培养、免疫荧光 (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以及 PCR等 .我们依据 HSV基因的特异性保守区设计三条引物 ,建立了分型检测 HSV基因的 PCR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P1为上游通用型引物 ,P2为 HSV - 1特异性引物 ,P3为 HSV- 2特异性引物 ,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序列分别为 :P15′- ATG GTG AAC ATC GAC ATG TAC GG- 3′P2 5′-…  相似文献   

5.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Bel麻痹右江民族医学院口腔学教研室姚金光(百色533000)Bel麻痹(Belpalsy,BP),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约占全部面神经麻痹的60%。其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约80%以上患者可自愈。BP的病因尚未明了,以往认为可能与病...  相似文献   

6.
妊娠晚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晚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樊征鸿照日格图徐云鹤江载芳张辉闫静黄醒华张巍作者单位:100045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樊征鸿、照日格图、徐云鹤、江载芳、张辉、闫静);北京妇产医院(黄醒华、张巍)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人类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我们旨在研...  相似文献   

7.
8.
巢式PCR方法检测长春地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巢式PCR方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HSV-1、HSV-2在生殖器疱疹(GH)、梅毒(syphilis)、念珠菌病candidiasis)、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gonorrhea)、尖锐湿疣(CA)6种性病患者(STD)及其性伴和健康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应用HSV-1糖蛋白D(gpD)基因序列和HSV-2糖 蛋白G(gpG)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了普通PCR和巢氏PCR方法,检测6种STD患者及其性伴和健康人群中HSV的感染情况。结果:6种STD患者共1223人,HSV-1阳性率15.70%(192/1223),HSV-2阳性率28.29%(346/1223),HSV总阳性率43.41%(538/1223); 检测性伴153例,HSV-1阳性率12.42%(19/153),HSV-2阳性率21.57%(33/153) ,HSV总阳性率34.0%(52/153);检测健康人群263例,HSV-1阳性率3.42%(9/263),HSV-2阳性率6.08% (16/263),HSV总阳性率9.51%(25/263)。 结论 :STD患者中HSV-2感染率高于HSV-1感染率; STD患者及其性伴中HSV-1、HSV-2感染率均高于健康人群。   相似文献   

9.
冯星 《苏州医学》2006,29(2):96-98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是围产期众多病毒感染之一。美国新生儿HSV感染的发病率最高,每年大约占出生婴儿的1/5000~1/3500,英国约占出生婴儿1/6500,瑞典为1/15000,日本为1/17000。新生儿HSV播散性感染的病死率平均为29%,出现多脏器损伤后死亡率达50%,20%的幸存者会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27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7例HSV感染患者资料.结果 27例HSV感染患儿中,无临床表现7例,全身感染症状20例,局限性皮肤、眼、口腔黏膜(skin,eye and mouth,SEM)损害6例.HSV感染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多样化,可伴有结膜炎、皮炎、口腔溃疡、发热、黄疸、粒细胞减少、贫血、肝肾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等.5例并发脑炎者早期无特异表现.结论 HS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为亚临床感染或仅局限性SEM感染,后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常规作实验室相关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PCR-RFLP法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诊断和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单纯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法,为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及分型提供可靠而特异的方法。方法 以特异性引物法为对照,用一对单纯疱疹病毒外层通用引物扩增出长度为438bp的片断,并进行酶切以分型。结果 PCR-RFLP法可特异性检测出单纯疱疹病毒并进行分型,同特异性引物法比较。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R-RFLP法是一种准确、特异的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进行诊断和分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的选择对诊断结果的意义。方法选择117例疑似HSV感染的皮肤科门诊患者或神经内科脑炎脑膜炎患者血清,其中53例有明显疱疹症状者同时取疱液标本,78例脑炎脑膜炎患者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HSV—IgM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脑脊液、疱疹液HSV抗原。结果血清、脑脊液标本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SV—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94%、6.41%和59.83%、3.85%。脑脊液、疱疹液TIF法检测HSV抗原阳性率分别是15.38%、67.93%。结论ELISA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HSV—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γ=0.017,P〉0.5);脑脊液标本供检测HSV抗原与HSVIg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显著(γ=13.224,P〈0.05.);对复发感染患者采用疱疹液抗原检测相对于采用血清检测抗体对诊断HSV感染更具有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对不同病症病程的HSV感染,选择相应适宜的诊断方法及标本种类可取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血脂紊乱相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Sun YH  Pei WD  Wu YJ  Wang GG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74-1777
目的 探讨 2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 2 )感染与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 12 4 4例住院患者 ,其中血脂紊乱患者 4 0 8例 ,无血脂紊乱个体 836例作为对照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特异性HSV 2型IgG抗体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脂紊乱组 ,HSV 2IgG阳性率 (38 2 % )高于对照组 (30 6 % ,P =0 0 0 7) ,体重指数也较高 (2 4 9± 6 6 ) ,对照组 (2 3 9±7 6 ,P =0 0 0 1)。血脂紊乱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5 2 % ,10 3% ,P =0 0 12 ;4 5 1% ,36 4 % ,P =0 0 0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SV 2IgG阳性与血脂紊乱显著相关 ,调整后的危险度优势比 (OR值 )和 95 %可信区间为 1 34(1 0 4~ 1 72 ,P =0 0 2 5 )。其他与血脂紊乱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还有体重指数 1 0 3(1 0 1~ 1 0 5 ) ,P =0 0 0 2 ;高血压 1 39(1 0 9~1 79) ,P =0 0 0 8;糖尿病 1 5 0 (1 0 5~ 2 15 ) ,P =0 0 2 8。结论 HSV 2感染是血脂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 ,增加了患者血脂紊乱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病毒Us3基因编码为一个丝/苏蛋白激酶,作为一个附加基因,其产物Us3蛋白激酶(Us3PK)与介导病毒抗宿主细胞凋亡关系密切。Us3基因诱导的宿主细胞形态学变化与病毒在细胞间的传播能力密切相关,此为Us3基因的一个新功能,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用干扰素给治疗组(30例)患者分别行结膜下、同侧耳前淋巴结区、同侧腋下淋巴结区注射与用聚肌胞对对照组(28例)患者行同样部位注射,进行疗效砒。【结果】治愈率:治疗组30例中,治愈26例,治愈率86.6%;对照组28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64.2%,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随访18~24个月,治疗组有效30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有效25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20.0%,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疱疹性脑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乙醇提取物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标准昆明鼠为动物模型,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进行脑内局部接种,制成小鼠疱疹性脑炎模型,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用不同剂量的大黄乙醇提取物进行治疗。结果:大黄乙醇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疱疹性脑炎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消除脑内的病毒抗原,降低各个时期的病毒滴度。皮下注射给药3.3g/(kg·d)与4.9g/(kg·d)组效果优于无环鸟苷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能有效地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在体内有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中药,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泪液中乳铁蛋白含量,其中活动期上皮型9例,基质型27例,非活动期22例。结果表明:活动期泪液乳铁蛋白含量下降,与对照组及非活动期比较,差异显著;活动期上皮型与基质型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讨论了单疱病毒角膜炎复发机理以及乳铁蛋白与其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的早期特异检测手段。方法 对52例性病门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改良的ELISA方法进行了HSV-gD2IgG检测并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69.2%,ELISA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6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疱疹病毒IgG抗体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的优点,适合于临床大规模检测之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基因和HSV-2 gG基因并用测序确认的结果为参比,分析利用新生儿咽拭子检测相应病毒基因在诊断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集顺产新生儿抗凝脐带血35份,同时采集咽拭子35份。采用检测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的PCR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和咽拭子标本DNA,阳性扩增结果确认后,比较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结果,以及咽拭子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4个指标,分析新生儿咽拭子检测能否为诊断HSV先天性感染提供依据。结果 35份脐带血中HSV-1阳性率28.6%(10/35),咽拭子HSV-1阳性率25.7%(9/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血中HSV-2阳性率22.8%(8/35),咽拭子HSV-2阳性率28.6%(10/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V-1两种标本检测一致率68.6%;HSV-2两种标本一致率77.1%。咽拭子HSV-1、HSV-2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0.0%和62.5%,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4.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4.4%和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和88.0%。结论以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中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新生儿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咽拭子检测用于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更昔洛韦(10~30 mg/kg静脉滴注,3次/d,给药14 d)和利巴韦林(10~15 mg/kg静脉滴注,2次/d,给药14 d)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更昔洛韦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8,P=0.0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3/40)和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利巴韦林组和更昔洛韦组比较,C反应蛋白[(15.80±5.25)mg/L vs(20.42±5.38)mg/L]、白细胞介素-6[(10.24±2.75) ng/L vs(17.89±2.81)ng/L]、肿瘤坏死因子-α[(35.70±9.80) ng/L vs(50.31±9.77)ng/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9.77±1.33)μg/L vs(12.24±1.46)μg/L]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10.25±1.96)μg/L vs(14.11±1.89)μg/L]在利巴韦林组均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利巴韦林组发热消失时间[(3.10±0.35)d vs(4.60±0.40)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2.25±0.25)d vs(3.10±0.20)d]、抽搐消失时间[(2.20±0.20)d vs(3.35±0.30)d]、意识障碍消失时间[(4.30±0.50)d vs(6.40±0.55)d]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利巴韦林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