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标志物在诊断血栓前状态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综述检测止凝血和抗凝血活化过程中释放出具特异性的若干分子标志物,如凝血酶调节蛋白、内皮素-1,β-血小板球蛋白、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纤维蛋白肽A,蛋白C活性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以及D-二聚体、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等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75例肺癌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浆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ebrand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g)、血浆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除PAgT、6-Keto-PGF1α外其余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01)。表明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及时应用抑制促凝物质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药物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栓素B2(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是腺素1α(6-K-PGF1α),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在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发病过程听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TXB2、Gmp-140、6-K=PGF1α、ET采用放射免疫法(RIA)、tPS、PAI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和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结构、功能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即凝血因子Ⅱ是最早被提纯和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凝血因子。它是单链糖蛋白,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150~200mg/L[1]。凝血酶原属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被磷脂膜表面形成的因子Ⅹa、因子Ⅴ...  相似文献   

5.
当纤溶酶(PL)活性增高时,它不仅能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为FDP,还能使交联纤维蛋白产生D-二聚体(D-D)[1]。本文检测140例各型肝炎患者D-D和FDP的血浆水平,旨在了解肝炎病情中纤溶的情况。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取受检者静脉血9份,与1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活化的蛋白 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GR)在正常妊娠中的发生情况,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like anticoagulant,LA)对妊娠性 APC-R的影响及二者与凝血酶生成、继发性纤溶的关系。方法采用 APTT-APC法检测APC-R、dRVVT法测定LA水平,并用 ELISA法测定了凝血酶原片段F1+2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含量。结果检测30例正常妇女对照(NC)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NC组APC-R比率为2.88±0.37,NP组为2.04±0.31(APC-R阳性率为42%);NC组 LA阳性率为 0, NP组为 36.7%; NC组 F1+2为(0.734 ± 0.42) nmol/L, NP组为( 1.05 ± 0.69) nmol/L; NC组D-D为(0.48±0.05)mg/L,NP组为(0.63±0.11)mg/L;NP组的APC比率、F1+2和D-D的测定结果均较N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可能发生与LA升高有关的APC-R,并导致了凝血酶激活物生成增加以及凝血酶、纤溶酶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原片段与凝血酶—抗凝血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凝血酶原片段(F1+2)与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已从实验研究走向临床研究。目前常用ELISA方法检测F1+2及TAT含量,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二项指标的临床应用相得益彰,各有所长,对检测血栓前状态及DIC诊断较准确,可监测抗凝、溶栓疗效,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含量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第Ⅴ因子缺乏症血小板第Ⅴ因子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第 V因子(FV)是分子质量为 330u的单链糖蛋白,正常人约75%存在于血浆中,其余的25%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中。活化的第V因子(FVa)作为辅因子,与活化的第X因子(FXa)、钙离子及磷脂共同构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参与凝血酶原的活化,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1]。遗传性 FV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发现,其出血症状的严重性与血浆中FV水平并不平行,而与血小板中 FV活性高低有更密切的关系[1]。有关血小板中FV的测定,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发色底物法,对一个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凝血酶原片段1+2(F1+2)检测,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病诊断防治中的价值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F1+2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F1+2。结果 UA组F1+2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F1+2对于UA与S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方法 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93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结果 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PLG)、a2抗纤溶酶活性(a2-PI)、纤溶酶原派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水平降低;缓解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AL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部分指标与AL分型、出血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2例无微血管病变,18例有微血管病变)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小板聚集率(PAgR)和血浆组织纤溶酶源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1)的变化。结果: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酶联纤维蛋白溶解试验测定纤溶酶原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联纤维蛋白溶解试验测定纤溶酶原活性傅启华,邵慧珍,王鸿利纤溶酶原活性(Plasminogenactivity,Plg:a)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是发色底物法 ̄[1],我们参照有关文献 ̄[2,3],建立了酶联纤维蛋白溶解试验(Enzymel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栓素 B_2(TXB_2),血小板α颗粒胰蛋白-140(GMP-140), 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在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TXB_2、Gmp-140、6-K-PGF1α、ET采用放射免疫法(RIA)、tPA、PAI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和正常对照组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①脑动脉硬化组,脑血栓组血小板指标TXB_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②内皮细胞合成物6-K-PGF1α、ET含量脑血栓组明显低于和高于正常组(P均<0.01),脑动脉硬化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 ③纤溶指标 tPA, tPA/PAI两组脑血管病血浆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 PAI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活力低下,这些改变可能参与此二类疾病发病过程。故须针对以上改变对患者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正常孕妇15例妊高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结果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高征患者FDP阳性率(100%)JE JO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联合中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探讨DVT与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1)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尿激酶联合化瘀利湿解毒的中药治疗DVT患者拼命我,与对照组21例比较,并观察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改善2,、血管再通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DVT后血浆TXB2及6-keto-PGF1  相似文献   

16.
山莨菪碱治疗兔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治疗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观察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组(简称肾衰组)与山莨菪碱治疗组(简称654-2组)肾组织细胞内胞浆游离钙([Ca2+]i)和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的浓度变化及各组肾小管超微病理改变。结果肾衰组[Ca2+]i为4121±473nmol/L,IP3为7760±680pcm,较之对照组的[Ca2+]i(1061±155nmol/L)、IP3(2979±543pcm)含量明显增高(均为P<001)。654-2组[Ca2+]i为1709±377nmol/L,IP3为3401±215pcm,两者较肾衰组显著下降(均为P<0001)。肾衰组肾小管病理明显重于对照组,654-2组显著轻于肾衰组。结论654-2能改善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的损伤,能减轻肾组织细胞内钙超负荷,其作用机理与细胞内IP3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Fura—2/AM和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Ca2+]i)。方法:采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静息时,心肌细胞内[Ca2+]i为133.46±4.99nmol/L(x±s),高K+能引起细胞内[Ca+]i升高。结论:本测定系统能更准确地反映细胞内[Ca+]i变化,且能同步评估细胞形态学参数及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是研究Ca2+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张师前张友忠柳滨植姜洁D-Dimer(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ⅩⅢ(FⅩⅢ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一项监测纤溶活性有价值的指标。我们通过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旨在探讨妊...  相似文献   

19.
764-3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有效成分764-3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ATP释放和释放相关性聚集,抑制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0.01~0.08mmol/L764-3能延长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活化的迟缓期,而浓度增至0.08mmol/L以上时则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用负载aequorin的血小板悬液研究发现764-3可明显阻抑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胞浆Ca ̄(2+)浓度([Ca ̄(2+)]i)升高,且764-3对Ca ̄(2+)内流和内存Ca ̄(2+)动员均显抑制作用。764-3尚显著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TXB_2生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764-3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血小板AA代谢。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患者抗凝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本文应用包括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急酶,纤溶酶-抗纤溶酶在内的系列新颖指标对患者组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缺生中风组蛋白C,蛋白S,a2-抗纤溶酶,纤溶酶原,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抗纤溶酶升高,提示缺血性中风患者丰承着凝血,纤溶功能的亢进和抗凝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