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希全 《中外医疗》2011,30(21):26+28-26,28
为探讨直肠癌miles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的疗效,回顾分析38例行该术式治疗的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肠管脱出,回缩,无坏死出血,造口周围感染,造口狭窄,内疝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直肠下段恶性肿瘤行miles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造瘘肠管有1例发生扭转,无造口旁疝、内疝、狭窄、坏死梗阻、造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0周逐渐形成排便规律.结论 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并发症低,控便能力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两种途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67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患者,按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34例(经腹内斜肌腹膜外造口),B组33例(经腹直肌外缘腹膜外造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回缩塌陷、造口坏死、造口梗阻)和术后远期指标(腹胀感受、排便感觉、控便能力、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未发生造口回缩塌陷、造口梗阻、造口脱垂;在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坏死、排便感觉、腹胀感受和造口旁疝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便能力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均安全可行,A种术式在预防造口旁疝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适合普通患者;对于肠管较粗、系膜过于肥厚者适合B种术式。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效果。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采用腹膜外造瘘。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4~6天排便。无内疝形成,造瘘口无坏死、回缩,无狭窄。结论:直肠癌根治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可减少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式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时148例直肠肛管癌患者行Miles直肠肛管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观察其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及防治对策。本组术后随访3月~2年。结果: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造口水肿15例,回缩8例,缺血性坏死5例,而造口感染、内疝均未发生。远期主要并发症:狭窄10例。结论:规范的手术及采用新的方法可大大降低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要点是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血液供应及防止造口感染、回缩、狭窄、内疝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操作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时施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3个月后大便成形,便前腹部有胀感,有一定的意识控制作用,该方法简化了手术操作.结论 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瑜  王蒙 《安徽医学》2013,34(8):1176-1177
目的为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预防造瘘口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98例肛管或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腹膜外造瘘(A组,51例)和腹膜内造瘘(B组,47例),随访时间6~36个月,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平均住院11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1例,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无机械性肠梗阻,无造瘘口旁疝;B组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平均住院16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2例,造瘘口回缩2例,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旁疝2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较腹膜内乙状结肠造瘘明显减少并发症,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好的结肠造口方法,研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肠直接拉出造口、腹膜外不经腹直肌造口、腹膜外经腹直肌造口这3种造口术式,观察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3种术式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肠直接拉出造口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腹膜外造口法。结论结肠造口以腹膜外法为首选,一旦出现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乙状结肠造口段通过腹膜外隧道及腹外斜肌腱膜狭条裂隙拉出造口切口外,并在隧道内口处将乙状结肠沿纵轴折叠环形缝合形成一个缩窄环。用此术式对37例直肠下段及肛管癌患者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并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排便次数、排便感觉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7例患者术后随访30例,均无内疝、造口旁疝、造口肠段回缩、脱出等并发症;大便成形后,排便前均有排便的感觉;随访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日常排便除有腹泻外均为1-2次/日。结论:本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改进术式疗效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Miles手术结肠造瘘方法的改进。方法:在持硬麻下对1例直肠腺癌患者行Miles手术,采取结肠经腹膜外肠造瘘,附带行阑尾切除。结论:腹膜外造瘘术式方法简单,方便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肿瘤切除术后乙状结肠腹壁造口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86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病人进行术后排便情况观察、随访及总结。结果经3个月-6年随访,发生造口狭窄2例,造口段缺血坏死2例,造口回缩1例,并发症发生率2.78%;132例病人有排便感(占70.97%)。和1993-1998年间行Miles术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者89例发生的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具有操作容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排便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老年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老年直肠癌行Miles术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108例中有5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造口周围炎21例,组织水肿15例,脱垂8例,肠管回缩和狭窄6例,造口旁疝4例,组织坏死2例.治愈52例,好转4例.结论 老年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重视其生理特点,采用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结肠造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张克明 《四川医学》1993,14(9):544-545
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72例肛管直肠恶性肿瘤行Miles术中,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期外翻成形术。经临床随访疗效满意。避免了术后造口部感染,肠管坏死、回缩、脱出、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现将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腹膜外外翻式乙状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讫今为止,Miles术仍是根治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永久性结肠造口要伴随病人度过余生,如若肠造口处理不当则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对肠造口后的生活失去信心.传统的乙状结肠腹腔内造口方法不仅有可能发生腹内疝而引起肠梗阻、外置口切口疝、外置结肠脱出、回缩和肠造口狭窄等并发症,而且病人对排便预知能力也很差,为避免或减少因肠造口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和改善病人对排便的预知和控制能力,提高肠造口后的生活质量,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在Miles术中采用经腹膜外外翻式乙状结肠造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24例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结果 24例肛管直肠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癌7例,直肠腺癌12例,平滑肌肉癌5例。对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患无选择地采用经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外翻成形技术,可减少回缩、脱出、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经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外翻成形术是治疗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对1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行经腹膜内腹直肌型肠造口(A组)43例,经腹膜外隧道及腹直肌型肠造口(B组)78例,应用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皮肤吻合造口115例,无手术死亡。112例(92.6%,112/121)患者术后随访3-90个月,中位随访期33个月,9例失访。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6.1%(18/112),两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37.8%,B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造口的方式有关,经腹膜外隧道的结肠造口是理想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直肠癌Milcs术后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8例经腹腔进行矫治手术.6例行原位筋膜修补术。结果:14例结肠造口手术至出现造口旁疝时间6~38个月.平均20个月,均予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原位筋膜修补术.术后10个月复发,13例随访10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结合结肠造口旁疝的主要表现肠造口周围肿块,触及造口旁腹壁缺损即可诊断.B超有助于诊断,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中减少造口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造口定位方法。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需Miles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造口定位, 对照组由手术医生术中随机进行造口定位。比较2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处肿瘤复发、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平均每个造口袋使用时间。结果: 2组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和造口处肿瘤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8~P=1.000)。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造口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1~P=0.018)。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每天护理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前造口定位有助于减少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 方便患者的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新生儿乙状结肠造口术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2002~2010年102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有并发症患者33例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对造口周围炎、造口狭窄、造口结肠旁疝、造口出血、造口肠管回缩、造口肠管脱垂、造口肠管坏死的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02例患者中发生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3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4%,包括造口周围炎12例、造口狭窄10例、造口结肠旁疝4例、造口出血3例、造口肠管回缩2例、造口肠管脱垂1例、造口肠管坏死1例.33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经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加强护理是治疗新生儿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