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医意象思堆,古人运用"象"的概念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认识,凡是对天、地、人、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认识都离不开象,中医的这个"象"指的就是体征、症状;"意"是内在的、深屡次的,是一个大脑加工过程,它将汇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演绎、推理、判断和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认识的思堆过程,它是在具有一定相通性...  相似文献   

2.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人体身体健康,气化功能正常,气运行通畅,血与津液流通也通畅,精气充足,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叫有"神".如果五脏不调和,精气生成不足,循行不调和,必生凝滞,"石"乃产生.五脏六腑以通为用,五脏六腑条达,气血流通.人即有神,石乃自出.  相似文献   

3.
吕美南 《养生月刊》2007,28(9):827-829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所普遍热切期盼的。古人云:"寿为人所同欲"。那么健康和长寿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健康是长寿的前提,健康是长寿的根本,健康是长  相似文献   

4.
文田 《养生月刊》2006,27(8):738-739
“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们通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从而保证身体健康。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不觅仙方觅睡方”,怎样才能“安睡入眠度良宵,一觉醒来是黎明”呢?我认为做到“六须”、“六忌”非常有必要。六须:1.睡前须梳头。最好梳到头皮发红、发热。梳头有助于头部血液流畅,促人早睡。2.睡前须洗脚。洗脚对大脑是个良好的刺激,用热水洗脚能使血液下行,起到促进入睡和消除疲劳的作用。3.睡前须刷牙。刷牙不仅可消除口腔积物,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  相似文献   

5.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一语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一般认为"将军"是指肝的生理特性,笔者认为"将军之官"与肺为"相傅之官"一样,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的概括, 主要体现在护卫机体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法利 《北京中医药》2006,25(4):219-219
近读李永昌先生所著《中国按摩术》一书,获益匪浅.但书中在介绍"安神定志法"时,我认为作者有一个小小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有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还有的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行诊断为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并且"持之以恒".因为大家看到周围吃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没什么副作用,也就认为没什么好担心的.其实,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够,从而走入了用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全国名老中医、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门诊主任白长川指出要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蒲昭和 《养生月刊》2007,28(11):991-991
有的人清晨醒来,不一会儿又感到睡意袭来,多数人靠硬挺过去的办法。其实,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人们不妨再睡一次"回笼觉"。特别是老年人,短时间的"回笼觉",能够满足生理需要,对健康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10):587-589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山东省曲阜县人.少时随祖父宦游,秉承家学,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专攻医学志在济人"的决心.1910年受京师之邀来到北京,在京悬壶应诊,投无不效,名噪京师,被人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在临床及学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擅长治疗温病,由于善于运用石膏,人们又称其为"石膏孔".对<内经>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的论述有独特的发挥,他推崇金代刘河间"寒能胜热、辛凉解表"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的功能,强调重视肝脾关系,认为脾湿与肝热是湿热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认识上形成了"湿热彰盛"的湿热病学说.孔伯华一生忙于治病救人,无暇著述,去世后由后人将其经验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相似文献   

10.
从"虚"从"湿"论治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炯辉 《新疆中医药》2007,25(5):104-104
带下病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并列为妇科四大证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白带多常见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多种疾病。带下病如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同时还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带下病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湿毒等,但不外乎"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司而致带下,为内湿: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或久坐湿地  相似文献   

11.
返老还童是人们的普遍愿望,然而这一愿望与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是相违背的,因此也是不能实现的.现实生活中,在老年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返老还童"现象,不少人喜出望外,认为是健康长寿之吉兆,其实不然.医学专家指出,这些异常现象常常是疾病发生的信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徒康宛  武维 《国医论坛》2006,21(4):19-20
"伏邪学说"是温病的重要发病学说之一.其源于<黄帝内经>,形成于晋代,鼎盛于清代.随着近现代对温病学的深入研究,"伏邪学说"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有人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主张进一步发展它,另一方面则有人极力主张淘汰它."伏邪学说"出路如何?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客观地进行评价?本文试从"伏邪学说"的渊源、具体内容、发展历程及其临床指导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任占敏  王宝华  崔海 《北京中医药》2006,25(11):685-686
祖国医学整体观理论认为:五脏与体表构成相应的外华关系,如心之华在面,肾之华在发等.六腑没有体表之华.唯有<素问·六节脏象论>中将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诸脏腑共属于"至阴之类"的巨系统,由脾脏统领,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而脾和众腑的共同外华为"唇四白".本文就"至阴之类"之华"唇四白"的含义加以分析,探讨脾与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共为中土,化生万物,形成中医脏腑独特的整体观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刘明 《科学养生》2011,(2):49-49
现在有很多人有个认识上的误区,一说起养生保健,就先谈如何"补",养生专家怎能说,接着就追问吃啥能养生,吃啥能长寿。而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否  相似文献   

15.
肖亚新  王镇钢 《河北中医》2008,30(9):999-1000
中医学认为,血实证的表现以血分兼有寒热等邪之实象的瘀血、蓄血见证为主,以血邪相搏结,正气尚充实为特点.血实之治在<内经>治则中,突出一个"决"字,经后世医家不断的充实完善而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治法.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血之实者的治法归纳为刺、破、化、散治法,或针或药,用于临床效果显著.若再根据不同病因、证候加以辨证施治,这就更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饥饿疗法"风靡世界上一些地区,在我国不少人心目中也成为时尚之举,特别表现在一些急于减肥的女性和追求长寿的老人身上.  相似文献   

17.
人身之"神"是中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解读,指人的生命活动,既具有不可测度性,又具有可知性.阴阳(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是"人神"之主.人身之"神"可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神又称脑神,但都与精神思维等神志概念不同.后天之神可分为生理之神和心理之神.根据脏象学说对人体的划分,后天之神又可分为心神、肝神、脾神、肺神、肾神等"脏神",并可根据五脏与相应的腑、五官或手足的关系再细分为更低层次之"神".  相似文献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历代医家对这句话注释不一,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罢极之本"是对肝脏生理功能活动总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徐成贺 《国医论坛》2006,21(6):50-50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在开卷论述治未病的思想举肝病为例说:"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 不解实脾, 唯治肝也."其中对"四季脾王"一语该当何理解有不同认识.一般认为"王"与"旺"通 ,而笔者认为此语的关键是对"四季"的认识,现就"王"与"四季"一并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胀"治验     
肺胀,大略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肺心病",临床以胸部膨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烦躁、心慌、心悸、动则尤甚,或面色晦暗、唇舌紫绀、全身浮肿、喘胀危候、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笔者认为,肺胀病诱因复杂,治疗上应因势利导.临证一得,试举几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