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 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下称增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5例AA、15例MDS、25例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观察。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和增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骨髓小粒中的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AA,CAA及增贫骨髓片中骨髓小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涂片中常可见到骨髓小粒,其中有各种细胞成份,我们通过对急、慢性再障(AA、CAA)及增生性贫血骨髓片中骨髓小粒中细胞成份的比例的观察分析,对其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现将我们细胞室对确诊的上述三种疾病各30例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自91年以来确诊的AA、CAA及增生性贫血的骨髓涂片各30例,其中增生性贫血包括缺铁贫12例,溶贫6例,巨幼贫6例. 1.2 方法:在低倍镜下计数每张涂片中的骨髓小粒数,再用油镜对骨髓小粒中的各种细胞进行分类,包括造血细胞(幼红、幼粒、巨核细胞)及非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5.
MCV在AA、MDS、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三者临床均可表现出贫血,外周血象都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均可表现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头昏,运动后加剧。本文对AA 20例(其中典型再障15例,非典型再障5例),MDS 10例(RA 5例,RAEB 3例,RAEB-T 2例),MA 10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外周血MCV进行分析,并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MDS、20例AA、20例增生性贫血及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分析。结果:MDS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成分显著高于AA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其他三组,并出现了多系统病态造血。AA患者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增生性贫血患者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与非造血细胞与正常人相似。结论:骨髓小粒的分析对MDS诊断及与AA、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始粒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AA和9例低增生性MDS进行分析。结果:AA患者的骨髓中均未出现原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的骨髓中,晚幼粒以上阶段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A,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AA仅表现为粒、红、巨三系的减低或一系以上的减低。结论:原始粒细胞等的观察对AA、MDS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我们对52例不能排外MDS病人的VEGF水平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AA和6例低增生MDS的骨髓小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A组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低增生MDS组(P<0.01),后者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率高于前者(P<0.05),并有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分析对AA和低增生M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别分析两组疾病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MDS—RA),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骨髓稀释。[方法]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血象,骨髓象及特殊染色的特征。[结果]MDS与MA在骨髓象中粒系细胞、红系细胞病态造血、外周血核右移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5);AA与骨髓稀释在骨髓造血分叶核细胞总数、非造血细胞中淋巴细胞总数及骨髓外观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关键是有无细胞病态造血,再障与骨髓稀释鉴别关键不但要注意观察骨髓外观还要对骨髓造血与非造血细胞分类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理诊断标准及其低增生型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1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较活跃者各5例(共占62.5%),增生正常范围者2例(占12.5%),4例低增生型(占25%),其增生度在20%-40%;所有病例皆可见到三系细胞的发育异常,尤其单圆核巨核细胞较多见;细胞增生越活跃,幼稚细胞越多;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阳性率68.75%。其中,4例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2例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阳性,巨核细胞平均数7.6个/mm2,中幼及以上阶段粒、红细胞平均数141.2个/mm2。1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14例骨髓增生度小于20%,1例在20%-40%;未见细胞形态异常,亦无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阳性病例,不见巨核细胞;中幼及以上阶段粒、红细胞平均数13.86个/mm2,与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极显著差异(P<0.01);另有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查见较多浆细胞。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及其低增生型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应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巨核细胞数和类型的变化。方法收集整理玉溪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骨髓巨核细胞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35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男100例,女252例。巨核细胞数7~843个,平均176.21个。其类型:幼稚巨核细胞1~37个者207例,平均6.48个。无幼稚巨核细胞者145例(41.19%),颗粒型4~779个,平均115.27个;产血小板型1~217个,平均52.17个;裸核1~43个,平均7.12个。有19例偶见小巨核细胞。结论缺铁性贫血对常伴有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考虑为缺性贫血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多,其对骨髓巨核细胞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A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行腰椎和骨盆M 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 I、T2W I和STIR。对比分析2组资料的骨髓MRI表现及骨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比较6例AA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M RI变化。结果:AA患者的骨髓MRI表现类型包括:弥漫型12例,灶型3例,不均匀型5例。2例于治疗后M RI显示好转。定量分析提示病变组与对照组间的骨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A的弥漫型M RI表现具有鉴别诊断价值。MRI对AA的治疗反应及监测其临床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骨髓核素显像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99mTc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对一些长期不能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病例作出诊断。方法对47例不完全符合再障诊断标准患者进行99mTc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99mTc硫胶体注射剂量(370~550)MBq/(2~5)ml。结果一至两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伴显影骨髓减少及灶状显影组共30例,确诊为慢性再障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其表现为骨髓显影抑制型12例、灶状显影型18例。骨髓显影增强伴外周骨髓扩张组,确诊为MDSRA8例、MDSRAEB2例,其外周骨髓呈中度以上扩张。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综合征7例,在病情转化过程中中心骨髓均有轻度增强表现。结论全身骨髓显影不良、显影骨髓总量减少有助于对不典型再障的诊断,显影骨髓分布不均及灶状显影为再障较特异的表现。中心性骨髓活性增强及分布扩张为MDS与再障骨髓图像鉴别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一现象也有助于确定再障病情的转化。利用骨髓显像解释穿刺结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99mTc-植酸钠骨髓显像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65例经临床确诊的AA患者静脉注射99mTc-植酸钠后30min后,行全身骨髓前、后位显像.结果 19例患者(29.2%)外周骨髓未见明显的放射性分布,中央骨髓放射性分布明显下降;40例患者(61.5%)表现为外周及中央骨髓放射性分布呈不同程度的减低,伴或不伴有局灶性浓聚灶,总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0.7%).其中3例患者显示脾脏轻度肿大,6例患者骨髓显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99Tc-植酸钠骨髓显像不仅可以帮助诊断AA,而且对其疗效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对缺铁性贫血(IDA)及慢性贫血(AC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8例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40例ACD患者(ACD组)及49例IDA患者(IDA组)的血清铁调素水平。亚铁嗪比色法检测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TIBC)。结果 IDA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低于体检组(P<0.05),ACD组铁调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铁调素、血清铁、TIBC用于ACD与IDA患者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66、0.85。结论铁调素为鉴别诊断IDA和ACD简单易行的方法,其诊断准确度优于血清铁和TIBC。  相似文献   

18.
张立营  陈朴  彭宇生  王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42-2743,2745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和铁染色等不同角度对500例贫血患者进行病因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500例贫血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者占88.4%(442/500),其中,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6.0%(230/500),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2.4%(212/500)。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常见的贫血患者主要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然而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也占很大比例,也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GATA-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集38例AA患儿骨髓标本及20例正常儿童骨髓标本,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体外扩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AA儿童免疫抑制治疗前后GATA-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AA儿童免疫抑制治疗前GATA-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免疫抑制治疗2年后对治疗有反应的AA儿童GATA-2表达水平高于发病时,且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ATA-2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影响AA患儿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