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钙通道拮抗剂非洛地平对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8例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在联用非洛地平前后茶碱各时点的血药浓度,并用PKBP-N1程序求得药动学参数,用配对T检验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用非洛地平后茶碱血药浓度比单用药时消除明显减慢,但只有在给药后8.0h一个时间点,合并用药比单用茶碱时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有显著性(P<0.05),而且从药动学参数来看,联用非洛地平对茶碱的消t1/2β、Ke、Vd差异有显著性。AUC、Cm ax、tm ax、Ka、t1/2α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用非洛地平和茶碱,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慢阻肺患者体内的消除,茶碱的血药浓度则一直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但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茶碱缓释片体内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临床慢性COPD患者联用加替沙星前后茶碱血药浓度的测定,获得相关药动学参数并作统计处理。结果联用加替沙星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清除率有显著降低。结论加替沙星明显延缓茶碱在体内的代谢,临床上二者联用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美沙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18例老年COPD患者联用洛美沙星(400 mg,q 12 h)前后茶碱各时点的血药浓度,用PKBP N1程序求得药动学参数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联用洛美沙星5 d后茶碱血药浓度较联用前稍有升高(P>005),药动学参数除达峰时间(tmax)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洛美沙星以400 mg,q 12 h给药对茶碱的药动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非洛地平对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春  孙军  董玉波 《医药导报》2003,22(9):602-603
目的:观察新西兰白兔灌服非洛地平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为两期,Ⅰ期:6只兔单独灌服氨茶碱,连续给药4 d后定时采血;Ⅱ期:合用非洛地平与氨茶碱7 d,每次给药量氨茶碱30 mg&#8226;kg 1,非洛地平1 mg&#8226;kg 1.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对两期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Ⅰ期比较,Ⅱ期的消除半衰期(t1/2β)、消除速率常数(Ke)、表观分布容积(V&#8226;C/F)差异有极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AUC、Cmax、tmax、Ka、t1/2α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合用非洛地平和氨茶碱,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兔体内的消除,但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茶碱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对所选1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前瞻性收集现口服茶碱缓释片、再联用加替沙星的1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6份茶碱血药浓度样本。采用一级吸收一房室开放的模型进行实验患者的群体数据采集,估算所选患者的吸收速率常数(ka)、体内清除率(CL/F)、分布溶剂(V)及滞后时间(ALAG)的个体事件变异用指数模型,患者个体自身的变异数据采用加法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单独服用茶碱缓释片与两种药物综合使用时,CL/F相比下降;了13.55%,其他数据无明显变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茶碱群体进行加替沙星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在患者体内利用度,并保持药物在患者体内维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有限采样法(limited sampling strategy,LSS)估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用茶碱缓释片及联用加替沙星时稳态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0-12^ss)。方法测得16名COPD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稳态时(单用及联用加替沙星)的血药浓度,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AUC0-12^ss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的关联数学模型,并用Jackknife法进行验证。结果单点预测时可以采用给药后2h或4h的血药浓度值预报药-时曲线下面积,单用茶碱回归方程为:AUC0-12^ss=-3.01+11.15C2(R^2=0.97,P〈0.05)或AUC0-12^ss=-1.34+10.91 C4(R^2=0.97,P〈0.05)。联用加替沙星的回归方程:AUC0-12^ss-3.14+10.27 C2(R^2=0.90,P〈0.05)或AUC0-12^ss=-9.68+11.74 C4(R^2=0.96,P〈0.05)。二点预测可用给药后2h及12h的血药浓度值,单用茶碱回归方程为:AUC0-12^ss=-0.28+8.47 C2+3.18 C12(R^2=0.98,P〈0.05)。联用加替沙星回归方程为:AUC0-12^ss=5.74+3.64 C2+8.54 C12(R^2=0.99.P〈0.05)。结论考虑到给药后2h为药物的达峰时间,推荐单点预测时用给药后2h的血药浓度值;用2个浓度点进行预测采用给药后2、12h的血药浓度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茶碱缓释片药动学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联用加替沙星前后采集血样,测定茶碱血浓度,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联用加替沙星后,茶碱峰浓度、曲线下面积明显上升(P<0.01)。结论:加替沙星对茶碱药动学有显著性影响,临床上两者联用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吴雪琴 《北方药学》2015,(3):99-100
目的:探讨研究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后两组患者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气分析主要指标(PaO2、PaCO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茶碱缓释片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18例老年COPD患者联用司帕沙星前后茶碱各时点的血药浓度,用PKBP-N1程序求得药动学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用司帕沙星(200mg,qd)5 d后血药浓度较联用前均有升高(P<0.01),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及最大峰浓度(Cmax)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司帕沙星以200 mg,qd给药对茶碱的药动学有显著性影响,临床联用时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防止茶碱因代谢减慢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2只大鼠单独给药和联合葛根素给药后多索茶碱及其代谢产物茶碱的血浆浓度,采用DAS药动学软件对多索茶碱血浆浓度 时间数据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求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大鼠多索茶碱t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增加了6.65%;C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减少38.00%。单独给药组和合并给药组茶碱AUC(0 8)、Cmax、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增加了35.29%;C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减少了35.29%。结论葛根素能抑制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代谢,且能延长多索茶碱代谢产物茶碱在体内的消除,两药同时使用应注意监测血茶碱浓度。  相似文献   

11.
杨秀斐  余玉木  徐克 《医药导报》2006,25(5):403-404
目的比较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的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平行测定1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结果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比较线性回归方程为Y=0.830 5X+0.875 7,相关系数r=0.991 3;144例次茶碱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比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得值低,平均低(1.81±0.62) mg·L-1(P<0.05),18例患者茶碱药时数据经计算机拟合,均呈单室开放模型,两法所得药动学参数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法均准确、灵敏、稳定,且均具特异性,但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更适用于茶碱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液与注射用多索茶碱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抗炎、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试验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与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减少50%以上时间及FEV1/FVC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辛脑注射液与注射用多索茶碱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阿奇霉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3d后及加服阿奇霉素3d后茶碱血药浓度,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患者合用阿奇霉素3d后,茶碱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升高1.44±0.25mg·L-1,Cmax较用阿奇霉素前高,分别为10.5±2.1mg·L-1和12.5±2.1mg·L-1(P<0.05);其它药动学参数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14.
谢陶吟  陈荣  吴晓燕 《医药导报》2009,28(9):1215-121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剂量茶碱治疗的合理血药谷浓度,并分析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对60例接受小剂量茶碱治疗的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茶碱血清浓度<3 μg&#8226;mL 1的 2例,3~6 μg&#8226;mL 1的53例,肺心病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偏高; 嗜烟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偏低。结论小剂量茶碱治疗COPD患者时,建议血清谷浓度调控在3~6 μg&#8226;mL 1。吸烟对茶碱血药浓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优喘平(茶碱控释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观察朱建军谭筱江刘久山(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所引起的气流阻塞,其程度呈进行性,可能伴有气道高反应性,部分表现为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索茶碱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CO2、SpO2、FVC、FEV1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索茶碱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胆碱能吸入剂溴化异丙托品分别与小剂量茶碱控释片及沙丁胺醇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抽取常宁市中医医院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行溴化异丙托品与小剂量茶碱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行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联用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随访的远期(6个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综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化异丙托品与小剂量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能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良反应,缩短其咳嗽症状消退时间,应在临床后期路径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氨茶碱)和观察组(多索茶碱),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索茶碱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甲氟哌酸对茶碱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家兔体内观察甲氟哌酸对茶碱的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2组,第1组静注茶碱12mg·kg-1,第2组静注茶碱12mg·kg-1和甲氟哌酸20mg·kg-1,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茶碱的血药浓度,计算机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茶碱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合用甲氟哌酸后,茶碱的药时曲线消除相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单用茶碱;茶碱的消除半衰期T1/2β和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大;机体清除率CL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氟哌酸能延缓茶碱在兔体内的清除,提示合并用药时应对茶碱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20.
陈志斌 《海峡药学》2016,(10):123-125
目的:分析噻托溴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茶碱缓释片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实施噻托溴胺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77%)显著高于实验组39例患者(12.82%);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状况,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