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病率在西方国家约为13 000/10万,我国约为9300/10万[1];是导致功能残疾的原因之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4];其中14%的偏头痛患者会逐渐转变成慢性偏头痛[5].偏头痛的药物预防性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为减少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增加患者对急性期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降低发展成慢性每日头痛的几率,改善功能,减少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显著的经济负担。偏头痛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是轻至中度偏头痛发作的一线治疗选择;而对于中至重度发作的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曲普坦类和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促成了CGRP拮抗剂以及针对偏头痛发作时释放的CGRP及其目标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发。最近,有数种抗CGRP或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迄今为止,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尤其关注于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策略中抗CGRP单克隆抗体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特点,观察偏头痛性眩晕对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 前瞻性登记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分析其人口学及临床特点,随访患者对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 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以女性为主,眩晕起病与头痛起病平均相差12.72年,眩晕的持续时间及与头痛发作的关系各异,仅27.58%患者的眩晕满足ICHD-Ⅱ对偏头痛先兆的诊断标准.接受氟桂利嗪或多塞平治疗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及眩晕发作日明显下降.结论 眩晕与偏头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偏头痛预防性药物可能对偏头痛性眩晕的预防有效,其临床效用仍须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发作期治疗前需设立适当的冶疗目标,并对患者践障程度和发作特点进行评估。选择与患者残障程度及疾病特点相匹配的治疗是偏头痛发作期冶疗最好的策略。存残障程度达到中至重度就应早期给予特异性冶疗。曲坦类和麦角类药物是发作期偏头痛特异性治疗的一线药物。颅防性治疗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严重程度并提高急性期疗效。证明有效的一线偏头痛预防药物有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双丙戊酸钠和托吡酯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研究首次脑卒中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1997-01-2000-12共收治960例首次脑卒中病人,分早期癫痫发作组和非发作组,两组人口统计学,既往史,神经影象学及神经系统临床体征等方面用卡方检验对比。结果 20例病人(2.1%)诊断有急性期癫痫发作。出血病人明显较缺血病人发作频繁,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人比非发作病人明显年轻且存在意识模糊状态,皮质受累,大面积梗死。结论 年轻患者,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累及皮质及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是首次脑卒中病人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为了解首次脑卒中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对我院960例连续住院的首次脑卒中病人病情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的残留症状、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筛查2016 年2—12 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 诊或住院的双相障碍且最近一次是抑郁发作的患者130 例。通过标准化的问卷及访谈过程收集人口学 资料、疾病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21 例受试者,其中有残留抑郁症状患者23.1%(28/121)。临床痊 愈与残留抑郁症状两组在性别(χ2=17.90,P< 0.01)、急性期伴有睡眠障碍(χ2=7.37,P=0.01)、近2 年的 发作次数(Z=-2.46,P=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显示男性、急性期伴有睡眠 障碍、近2 年发作次数多,均是急性期治疗后残留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残留抑郁症状组各方面受 损程度较临床痊愈组严重,且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部分患者 仍然存在残留的抑郁症状,其中男性、急性期伴有睡眠障碍、近2 年发作次数多是其危险因素,残留的 抑郁症状对患者影响严重,应该加强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预防性治疗对成年女性偏头痛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12例成年女性偏头痛患者进行正规预防性治疗,同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前头痛频率为1~13次/月,平均7.5次/月;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5~72 h,平均8.5h;头痛程度:轻度头痛26例,中度头痛62例,重度头痛24例.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为0~11次/月,平均4.5次/月;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0.5~58 h,平均(3.5±6.7)h;头痛程度:轻度头痛29例,中度头痛18例,重度头痛7例.SF-36量表评价的8个维度中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预防性治疗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F-36可作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高患病率和所导致的失能加重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然而,目前的偏头痛治疗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且常伴有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亟待新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近年偏头痛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提供最新循证推荐.所提出的临床问题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其他辅助治疗是否对偏头痛预防有效?方法作者对1999年6月-2009年5月间发表的研究使用结构式的评价程序来分类不同药物对偏头痛预防的效果.结果 作者总共回顾了284篇摘要,包括49篇偏头痛预防治疗的Ⅰ级或Ⅱ级证据,其中15篇为涉及非传统治疗、NSAIDs及其他辅助治疗的研究,予以了评价.推荐蜂斗菜对偏头痛预防治疗有效,应被用于偏头痛患者以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A级推荐).非诺洛芬、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萘普生钠、雏菊、镁剂、核黄素及组胺皮下注射对偏头痛预防很可能有效(B级推荐).认为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赛庚啶、辅酶Q10、雌激素、甲芬那酸及氟比洛芬(C级推荐).矛盾不一致或不足以支持或反对使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ω-3及高压氧.孟鲁司特对偏头痛预防治疗很可能无效(B级证据).  相似文献   

10.
普通型偏头痛为偏头痛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发作前无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时间较长,可达数日,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性障碍引起的头痛[1].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预防发作,预防性治疗和发作期治疗.药物有:轻症的有阿司匹林、颅痛定等.重症者用麦角制剂、可待因、氯灭酸等.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的新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好发于女性,其患病率为18%,男性为6%,多发生在25~55岁的中青年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多数人认为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五羟色胺(5-HT)、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神经介质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曲坦类药物,就是5-HT受体激动剂。现介绍几种用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预防性治疗的新药,对这些药物的代谢、作用方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学组及国际头痛协会中国分会于2011年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偏头痛诊治指南[1],为推动我国在此领域临床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偏头痛虽然不能治愈,但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规范的预防治疗可以显著地减少头痛发作、减轻头痛导致的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地减少疾患的经济负担[2,3]。1预防性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癫痫发作的致痫因素及预后,方法 研究分析我院近期住院76例脑出血中27例急性期产切癫痫的各种致痫因素。癫痫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脑出血的发病初期癫痫发作发生率高,脑叶出血癫痫发生率高于基底节出血及小脑出血,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癫痫死亡率明显高于无癫痫者。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癫痫发生率与脑出血部位,脑损伤时期密切相关。癫痫发作常使脑出血病情加重,是脑出血急性期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神经科疾病,近年的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偏头痛发作与镁离子缺乏有关。我院2003年2月-2005年4月采用硫酸镁联合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124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肽。多项试验证实其在偏头痛发作中发挥着舒张血管、介导神经源性炎症、调节痛觉感受等作用。近年来大量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针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药物在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中均可产生良好疗效,这或许可以彻底改变偏头痛的药物治疗选择。本文即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结构分布,其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急性期治疗有效后3年的再入院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且急性期治疗有效的315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临床特征等资料。随访3年,追踪再入院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急性期治疗有效后3年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8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39.45%(114/289)的患者治疗后3年内再次入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发作次数多是患者治疗后3年再入院的危险因素(HR=1.081,95%CI:1.040~1.124,P<0.01),基线治疗方式为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是患者治疗后3年再入院的保护因素(HR=0.471,95%CI:0.321~0.692,P<0.01)。结论发作次数多、急性期使用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急性期治疗有效后3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青壮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因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供偏头痛预防治疗的指南更新推荐,所提出的临床问题是什么样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方法作者对1999年6月-2009年5月间发表的研究使用结构式的评价程序来分类不同(美国可获得)药物对偏头痛预防的效果.结果 和推荐作者评价了284篇摘要,最后对29篇包含Ⅰ类或Ⅱ类证据的文章进行综述.双丙戊酸、丙戊酸钠、托吡酯、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应该用于偏头痛患者以减少发作频率及程度(A级证据).夫罗曲坦可有效预防月经性偏头痛(A级证据).拉莫三嗪对偏头痛预防无效(A级证据).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在美国,其发病率为10%~12%,女性为男性的2~3倍[1,2].偏头痛的典型发作可由遗传、环境、行为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促发,除少数外,多数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的治疗亦仅限于急性期的对症治疗预防性治疗,但无根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偏头痛的发病与右向左分流有关.造成右向左分流的情况包括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畸形等.有连续尸检[3]的研究显示PFO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达27.3%.  相似文献   

20.
脑外伤后癫痫的临床研究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曾有过癫痫发作的53例患者,其中男性40人,女性13人,年龄7~65岁。将这53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外伤后只在一段时间内有发作,或通过药物治疗后发作得以良好控制的,共35例;另一组18例患者为外伤后3年以上仍有发作、且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而发作无法控制的难治性癫痫,并接受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脑外伤后各因素加以比较,以分析发生脑外伤后癫痫(PTE)的风险因素,所有外伤患者均不采用药物抗癫痫预防性治疗。在1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评估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4.5年。术前行磁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