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对门静脉癌栓(PVTT)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超声介入门静脉联合肝动脉注射无水乙醇(PEI)对PVT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伴发门静脉栓子(PVT)及16例肝硬化伴发PVT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并对其中16例门静脉分支充满型栓子行18 G自动组织活检.比较细针抽吸活检细胞学、组织学与自动活检的阳性率.确诊的PVTT 35例,其中行单纯门静脉穿刺PEI治疗PVTT 19例(A组),行门静脉、肝动脉联合PEI(双介入)治疗PVTT 16例(B组).全部病例同时行肝内肿瘤结节PEI治疗.对比观察A、B两组治疗后PVTT消失与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与1~3年生存率.结果细针抽吸活检细胞学、组织学阳性率分别为89.7%(35/39)和87.2%(34/39),与同部位自动活检阳性率93.8%(15/1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3例HCC伴PVT抽吸活检中21例诊断为癌栓,余2例为血栓.16例肝硬化伴发PVT活检均未发现肝癌细胞和(或)组织.35例PVTT治疗后B组的癌栓缩小消失率与停止发展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0%、37.5%与87.5%,均较A组的36.8%、36.8%与73.6%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AFP降为正常者高达76.9%(10/13),明显高于A组的37.5%(6/16)(P<0.05);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14/16)、64.3%(9/14)与44.4%(4/9),均明显高于A组的52.6%(11/19)、27.3%(3/11)与0%(均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及超声双介入PEI对PVTT早期明确诊断与提高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取癌栓以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寻找积极的治疗原发性左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方法。方法对 44例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随机分两组 ,A组采用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门静脉取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 ;B组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 ;并对A、B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 2个月后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为72 %,生存率一年为 2 2 .7%,三年为 4.5 %。而A组患者术后 2个月AFP阳性率为31.8%,生存率一年为 6 3.6 %,三年为 40 .9%。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原发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取癌栓以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寻找积极的治疗原发性左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方法.方法 对44例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门静脉取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B组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A、B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72%,生存率一年为22.7%,三年为4.5%.而A组患者术后2个月AFP阳性率为31.8%,生存率一年为63.6%,三年为40.9%.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原发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2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行TACE,B组行TACE联合3DCRT,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原发肿瘤有效率为55.6%(20/36),门静脉癌栓(PVTT)消失率为25.0%,1、2年生存率分别为27.8%(10/36)、13.9%(5/36),B组原发肿瘤有效率为77.8%(28/36),PVTT消失率为50.0%(18/36),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8%(19/36)、44.4%(1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放射性肝脏毒性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并PVTT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PHC并PVTT治疗有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取癌栓以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寻找积极的治疗原发性左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方法。方法:对44例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门静脉取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 脉插管化疗;B组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A、B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72%,生存率一年为22.7%,三年为4.5%。而A组患者术后2个月AFP阳性率为31.8%,生存率一年为63.6%,三年为40.9%,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注药治疗肝癌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注药治疗肝癌的应用价值 ,旨在提高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效和降低肝癌合并门静脉转移率。方法 对 14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治疗 1周后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注药化疗 ,化疗药为顺铂 30 mg,5 - Fu 5 g。结果  (1)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肿块均有明显缩小 ,其中3例缩小 >4 0 % ;(2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 6例 ,门静脉癌栓消失率为 16 .7% (1/ 6 ) ,缩小率为 5 0 % (3/ 6 ) ,无变化 33% (2 / 6 ) ;(3)治疗后 10例原发性肝癌 AFP升高者 ,7例下降超过 5 0 % ,2例无变化 ,1例升高 ;(4)患者腹胀减轻 ,腹水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注药治疗 ,确实有效 ,方法简便、安全 ,无并发症 ,作为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置管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皮下埋藏泵经肝动脉门静脉双重置管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3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14例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B组17例行TACE加门静脉置管化疗。结果:A、B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42%和82.3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5.71%和64.71%,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4.29%和35.29%。甲胎蛋白(AFP)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66.67%和78.57%。肿瘤最大直径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57.14%和70.59%。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较单纯TACE疗效好,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适合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赫脉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近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治疗后复发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肝脏原发肿瘤、PVTT的近期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原发肿瘤缓解率、PVTT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3)观察组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2.2%vs 28.9%,P<0.05),1、2、3年累积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3%vs 57.8%、44.4%vs 24.4%.33.3%vs 15.6%,(P均<0.05)]。观察组平均PFS,平均OS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4)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联合门静脉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PVTT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原发肿瘤和PVTT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晚期肝癌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 2 9例 )为TACE +中药治疗 ,B组 ( 31例 )为单用TACE治疗 ;全部病例均术后随访。结果  0 .5、1、2年生存率A组为 79.31%、41.38%、2 0 .6 9%;B组为 6 7.74%、16 .13%、3.2 3%。肿瘤缩小、AFP下降、外周白细胞减少A组均优于B组。治疗 1年后总有效率 (CR +PR)A组为 5 1.72 %,B组为 32 .2 6 %,A组稍优于B组。结论 本法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合并门脉癌栓(PVTT)的手术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18例PLC合并PVTT的患者行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清除术,术后予以辅助化疗.结果 癌栓全部取出,无手术死亡,术后半年、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61.1%和11.1%.结论 选择性地对PLC合并PVTT的患者行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清除术,可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提高疗效,并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门静脉内注药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价值。方法对38例此症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术(SPVE)。结果PVTT消失率23.7%,缩小率44.7%,肿瘤缩小率76.3%,AFP转阴率66.6%,9例获Ⅱ期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癌栓坏死率达100%。结论超声引导SPV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PVTT的一种有效手段,且方法简便、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门静脉癌栓形成 (PVT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PHC 86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VTT ,总结PVTT与PHC患者年龄、肿瘤类型、肝硬化基础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甲胎蛋白 (AFP)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PHC中合并PVTT 2 4例 ,其中年龄在 4 0岁以下者占 4 1.7%。弥漫型、结节型和块状型PHC的PVTT发生率分别为 75 .0 % ,2 6 .3%和 2 0 .0 % ,有肝硬化基础或HBsAg阳性病例的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或HBsAg阴性病例 (P <0 .0 1) ,而AFP阳性与阴性病例的PVT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轻人、弥漫型、伴有肝硬化基础和HBsAg阳性的PHC ,PVTT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漏诊原发性肝癌(PHC)门静脉瘤栓(PVTT)的原因。方法术前对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依据门静脉走行观察门静脉有无先天变异、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与异常回声位置、范围、周边与内部的血流特点及超声造影特点,并将PVTT分为5型(Ⅰ0-Ⅳ型)。统计大体PVTT发生率,PVTT的超声检出率、漏诊率,分析瘤栓位置与肝内肿瘤部位的关系。结果61例原发性肝癌术前超声检出PVTT38例(38/61,62.3%),均为大体标本可见PVTT,漏诊PVTT23例(23/61,37.7%)。其中术前超声检出Ⅰ型PVTT4例(4/13),Ⅱ型13例(13/18),Ⅲ型15例(15/17),Ⅳ型6例(6/6),Ⅰ0型均未检出(0/7)。病理大体标本可见PVTT54例(54/61,88.5%),其中瘤栓侵及门静脉部位与肿瘤部位一致42例(42/43,97.7%);显微镜下显示瘤栓7例(7/61,11.5%)。术前超声漏诊PVTT主要原因:瘤栓小、超声医师诊断经验不足或所使用的仪器档次低、原发性肝癌伴有肝硬化等。结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常规术中超声检查,熟悉门静脉系统超声解剖及PVTT的特点,是提高PVTT检出率和避免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对门静脉癌栓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对门静脉癌栓 (PVT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伴发门静脉栓子 (PVT )及 8例肝硬化伴发PVT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并对其中 8例门静脉分支充满型栓子行 18G自动组织切割活检。计算细针抽吸细胞学、组织学的阳性率并与自动活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细针抽吸活检细胞学、组织学阳性率分别为 93 .3 % ( 2 8/3 0 )和90 .0 % ( 2 7/3 0 ) ,与同部位自动活检阳性率 91.7% ( 11/12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2 2例HCC伴PVT抽吸活检肝细胞癌阳性 17例 ( 77.3 % ) ,组织学阳性 18例 ( 81.8% ) ,综合后 2 0例诊断为癌栓 ,余 2例为血栓。 8例肝硬化伴发PVT活检均未发现肝癌细胞和 (或 )组织。结论 超声引导门静脉栓子细针抽吸活检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诊断价值 ,且与自动活检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因此对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脉冲多普勒诊断尚不明确的病例采用细针抽吸活检可达到早期明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白芨微球行门脉栓塞(TPI)联合肝动脉栓塞术(TAE)对兔移植性肝癌门脉癌栓的治疗作用.方法种植VX2瘤株的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三种方法治疗,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TAE组及TAE TPI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45.7%、-3.3%及-81.8%;肝内转移率分别100%、60%及0%;门脉主干癌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0%、70%及10%.结论 TAE TPI是一种有效地防治肝癌及门脉癌栓的方法;白芨微球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门脉栓塞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TACE治疗,并随访至死亡;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分析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累积生存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1、3、6、9、12、15、18和2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6.67%、73.33%、46.67%、26.67%、13.33%、6.67%和0;中位支架通畅中位时间8.5个月,1、3、6、9、12、15和18个月支架累积通畅率为100%、86.67%、80.00%、80.00%、53.33%、46.67%和40.00%。结论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TACE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并可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经肝断面取癌栓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叶或肝癌切除并取癌栓,并与同期肝癌无癌栓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3%、51.7%,与单纯肝癌切除组的93.3%、62.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肝癌并于肝断面门静脉取除癌栓不增加手术的创伤和难度,其治疗效果与无癌栓肝癌的手术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行半肝切除加取癌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施行半肝切除加取癌栓术,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2例(21.1%),顽固性腹水2例(3.5%),围手术期死亡1例(1.8%)。结论对肝癌合并癌栓患者实施半肝切除加取癌栓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营养及肝功能、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HCC并PVTT 5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50例正常组(无肝胆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声像图表现为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束变细或充盈缺损,甚至中断;癌栓内探及动脉血流频谱12例(24.0%),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8例(36.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较准确地诊断HCC,而且还能反映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HCC并PVTT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TACE、PEI、PVC介入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ACE、PEI、PVC介入三联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TACESeldinger′s法,5F导管、高选择、造影到位后注入5Fu1g、MMC10mg、ADM或EADM50~60mg与40%碘化油10~20mL的混合乳化剂。隔1~1.5月可重复;(2)PEICT引导下18GPTC穿剌针穿入肿瘤碘油缺损区,注入无水酒精2~8mL或10~20mL,1~2次/周,4~6次为1疗程;(3)PVCPEI后1~2周,在B超引导下用18G中心静脉导管穿剌针到门静脉穿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植入药盒,1次注入MMC6~8mg,药泵持续5d灌注5Fu2.5~3g。可隔3~4周后重复给药。结果本组14例,病灶缩小率为71.4%,AFP下降占85.7%;半年生存率为78.6%,1年生存率为57.1%,2年生存率为28.6%。结论介入三联疗法对不能手术切除,尤其对门静脉癌栓或门静脉供血的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具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