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在文献回顾、教材梳理、标准收集、临床流调、专家讨论等前期研究所形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初步框架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条目筛选方法优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条目,敦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数据基础。方法:在病证结合患者自评量表概念及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德尔菲专家问卷咨询法、临床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三种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筛选并优化条目,初步确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条目。结果:确立疾病、体质两个维度,构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条目,初步确定该量表包含胸痛、胸闷、气短、诱因、运动耐量、唇舌青紫、四肢沉重七个条目。结论:德尔菲专家问卷咨询法、临床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相结合可在量表条目筛选时充分考虑专家、临床医师、患者的意愿,且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所建立量表条目的科学性、代表性、敏感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制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筛选、优化条目。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专家问卷调查表》,向全国40余位专家发送3次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第3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3次调查问卷发出43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3.02%,专家总体权威系数为88.31%,专家意见的总体协调系数W为0.57,P<0.05。量表分疾病、体质2个维度,删除3个条目,确定胸痛、胸闷、诱因、运动耐量、气短、唇舌青紫、四肢沉重7个条目。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协调性好,应用Delphi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条目筛选的结果可取。  相似文献   

3.
基于深度访谈法的冠心病疗效自评量表条目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症状条目,规范症状条目下的语言描述,为构建量表提供现实基础。方法:运用深度访谈法获取访谈资料,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名预访谈对象和10名正式访谈对象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条目。结果:获得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疗效评价相关的23个条目指标及各指标对应的规范化语言描述。结论: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深度访谈资料所获的条目指标,可以作为构建自评量表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中医药领域已经采用的自评量表或健康状况量表的研究,根据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所体现的病因病机,结合中医理论,经过文献研究、Delphi专家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临床预调查,建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理论模型,为量表的进一步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痰瘀伏邪理论评价穴位敷贴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痰瘀互结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敷贴组,每组各36例,均予常规治疗,敷贴组加用穴位敷贴.观察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积分.结果 敷贴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SAQ积分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两组相当(P>0.05).结论 穴位敷贴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瘀降浊法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中医科的80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瘀降浊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以及心绞痛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瘀降浊法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远期疗效好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气阴两虚证患者与健康人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异同。[方法]通过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临床研究,纳入7家临床单位124例受试者,因未完成访视脱失7例,最终纳入受试者117例,其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治疗,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比较冠心病患者0、4、8、12周、健康人第0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1)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及舌下脉络青紫情况较0周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2)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较0周有所下降(P0.05或P0.01)。3)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各项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各症状评分及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弦、脉涩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冠心病两组患者各时点比较,部分指标及舌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差异。4)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0、8周时,身重、口黏腻、苔腻、脉滑、舌有瘀斑瘀点聚为一类,脉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0、8周时,胸闷、胸痛、身重、口黏腻、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舌有瘀斑瘀点、舌质紫暗、脉涩聚为一类。[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经治疗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中相关症状表现均有所改善,且不同证型的表现不同。《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可以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瘀血证、痰浊证11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痰瘀互结组心绞痛缓解率、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瘀血组和痰浊组(P<0.05~0.01),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作用。结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化痰祛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2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血清HDL结构及抗炎、抗氧化功能变化。方法:纳入经严格诊断、辨证为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及非痰瘀互结证患者,收集患者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PON1、MPO、ApoAI、SAA、S1P等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172例,其中痰瘀互结证患者82例,非痰瘀互结证患者90例,患者人口学情况组间均衡性良好。与冠心病心绞痛非痰瘀互结证患者相比,在HDL组成成分方面,血清S1P含量减少(P0.01),ApoAI含量减少(P0.05),SAA/ApoAI增加(P0.01);在抗炎、抗氧化方面,MPO含量增加、PON1含量减少,MPO/PON1增加(P0.01)。结论:相对于冠心病非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血清HDL出现组成成分变化,其抗炎及抗氧化功能降低,发生失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方法:对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辨证为痰热夹瘀、痰瘀阻络、气虚痰瘀证,并行紧急或择期冠脉造影术的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在冠脉造影下病变的特征。结果:痰热夹瘀型血管变化最严重,气虚痰瘀型血管变化最广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痰瘀辨证存在一定的病变基础,可运用于临床做为冠脉病变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阶  李军  姚魁武  衷敬柏 《中医杂志》2007,48(10):920-92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对29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要素中,血瘀占86.5%,气虚占78.8%,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热蕴、痰浊、气滞、阳虚、阴虚、寒凝。(2)证候要素共有74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0.2%,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9.8%。(3)证候要素的组合可归结为气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虚痰浊兼其他要素、阳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滞血瘀兼其他要素4种主要形式,其涵盖了90.2%的病例。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证候要素组合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痰瘀并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4例,并与单纯应用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5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可显著降低CRP。结论: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和其能抑制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其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心内科近10年的489例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和古今文献系统地分析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证治特点。489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多见于气阴两虚型(41%)、气虚血瘀(39%)、痰湿壅盛(36%)、痰瘀痹阻(17%)、气滞血瘀(11%)、心阳不振(5%)。其中401例心绞痛以气虚血瘀占42.39%,88例心肌梗塞以气阴两虚证占68.18%居各组证型首位。研究表明:热证在冠心病中占60%左右。由此提出清化瘀热应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近年来,天冬的价值逐渐被市场所认同。对中药天冬鉴别、化学成分、药材药理作用分析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