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附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水煎液相比对虚寒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10只)及虚寒模型组(30只).采用生石膏、龙胆草、黄柏和知母水煎液灌胃大鼠15天复制虚寒模型,之后将虚寒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附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治疗组,10只)、附子水煎液组(对照组,10只)及模型组(10只),两个用药组分别用附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和附子水煎液分别灌胃治疗5天,模型组继续予模型药灌胃,空白对照组继续予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大鼠肝组织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PA)、糖原(Gn)含量以及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的活力.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含量、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力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两个给药组P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DH含量、PA含量、Na+ -K+ -ATP酶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比附子水煎液热性略大,似乎能产生更多的能量,但是最终结论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101-105
目的:基于附子传统可用于妊娠腹痛的应用特点,研究附子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毒理、药理效应。方法:将妊娠大鼠灌胃石膏知母液合冰醋酸刺激法制备大鼠妊娠虚寒腹痛模型,给予灌胃附子不同炮制品(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炮天雄)水提液,测定其最大给药量或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进一步以1/2、1/4 LD_(50)剂量(即1.857、3.714 g/kg)盐附子、阳性对照组(附子汤)灌胃模型大鼠7天,进行补充毒性试验。结果:黑顺片、白附片、炮天雄和炮附片水提液灌胃妊娠虚寒腹痛模型无法测定LD_(50),测得其最大给药量分别为26.4、28.6、25.4、23.0g/kg;盐附子水提液灌胃模型大鼠有明显毒性,测得其LD_(50)为7.428 g/kg,毒性表现为轻者扎堆、拱背、反应迟钝、食少、呼吸加快,重者出现闭目少动、反应迟钝、呼吸浅快等毒性反应,毒性表现严重的大鼠出现间歇性张口呼吸,口周流涎或口吐白沫,抽搐死亡,或进一步大、小便失禁,无法站立,渐渐死亡。妊娠虚寒腹痛模型大鼠与正常组比较体重增长缓慢,肛温明显降低,扭体潜伏期缩短,扭体次数增多,血清T3、T4、PROG含量显著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盐附子3.714 g/kg组死亡2只大鼠,体重普遍降低,肛温在给药第3d显著降低,扭体潜伏期缩短,血清T3有升高趋势;盐附子1.857 g/kg延长大鼠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T3、T4、PROG含量有升高趋势;附子汤组体重在给药第5 d、第7 d显著增加,扭体潜伏期缩短、扭体次数减少,T4含量显著升高,T3、PROG含量有升高趋势。结论:附子不同炮制品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急性毒性不同,以盐附子毒性最大,且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大体毒性表现与附子对正常大鼠毒性表现相似;附子对病理状态下可同时存在毒与效,辨证配方准确,仍可用于妇产科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热药附子对薄荷油诱导大鼠虚寒状态的影响,以期为辛热药药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虚寒组,附子大、中、小剂量组,持续造模21d,于造模第15天开始灌服各组药物,连续7d,在第22天,取血,检测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 GMP)等相关指标。结果:附子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治疗调节作用,尤以大剂量效果最好,主要体现在对动物生长情况(体质量、外观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尤其甲状腺功能T3、T4、TSH)、免疫系统功能及部分物质代谢水平方面的影响,附子大剂量对NO/c GMP也均有调节作用。结论:附子可能通过NO/c GMP这一生物机制调节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纠正虚寒状态下的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免疫功能、物质代谢水平的异常,体现其辛热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性中药附子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解析附子发挥温热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附子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附子水煎液和NS 10mL· kg-1 ·d-1,连续给药20d.测定大鼠体温、代谢及消化能;比色法测定肝组织ATPase和SDH活力;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肝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实时定量PCR实验验证芯片结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附子组大鼠趾温在给药第10,20天显著升高(P<0.05),单位体重摄入能、单位体重消化能、单位体重可代谢能显著增高(P<0.05),Na+-K+-ATP酶,Ca2+ -Mg2+ -ATP酶及SDH活力显著升高(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附子组与空白组比较有592条基因差异表达,按Gene Ontology(GO)分类标准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代谢过程基因功能为最显著性基因功能(lgP=- 15.589 7).结论:热性中药附子对大鼠物质和能量代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糖、脂类和氨基酸代谢过程,这可能是附子发挥温热效应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附子对大鼠肝组织中腺苷酸含量及能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探讨中药附子对正常大鼠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及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及其对能荷(EC)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附子水煎液和生理盐水4周,4周后麻醉处死,取肝组织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结果: 附子给药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肝脏中ATP含量明显升高,提高了70.3%,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ADP,AMP的含量2组间无明显变化,总腺苷酸库、EC水平附子给药组与对照组比亦显著性升高( P <0.05)。 结论: 热性中药附子可以增加机体能量储备,能显著提高机体肝组织的ATP含量和EC水平,起到影响肝脏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吴茱萸提取物对虚寒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虚寒模型组、热性趋势标记组、寒性趋势标记组、水煎液萃取物组。中药复方水煎液灌胃造成大鼠虚寒模型,之后给予吴茱萸提取物进行治疗。采用ELISA检测各组动物的T3、T4、TSH、TRH。结果:与虚寒模型相对比,吴茱萸萃取物T3、T4、TSH、TRH均有升高趋势,其中热性趋势标记组,寒性趋势标记组、水煎液组TSH、TRH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吴茱萸萃取物对虚寒大鼠甲状腺的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附子治疗后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治疗组与虚寒模型组比较有212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结论:附子能够上调虚寒证大鼠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可能是经典热药附子温阳散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寒性中药知母对虚热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附子、肉桂和干姜各等份的水煎剂给大鼠灌胃14天制备虚热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知母治疗组,治疗组灌胃给予知母1.08g/kg,每天1次,连续7天。治疗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的Na’-K’-ATP酶和ca2’-Mg2 帅酶活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a’-K’-ATP酶和can—Mg2’-ATP酶活力活力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肝组织Na’-K’-J册酶和Ca2’-Mg2’-ATP酶活力活力明显增高(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TP酶活性增高可能是造成虚热证的原因之-,而知母能降低虚热证大鼠肝组织ATP酶活性,有利于虚热证大鼠的物质能量代谢恢复,可能是其治疗虚热证的作用机制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模拟妇科虚寒证发生的病因,依据“寒邪伤阳”的中医学理论,创建妇科虚寒证模型.方法 将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模型组置于0~1℃冰水中并放入4℃冰箱中,2次/天,20 min/次,共30天.每天测定大鼠体温及观察动情周期的变化,当大鼠体温降低(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细胞涂片显示动情周期紊乱时,显示造模成功.择动情间期处死大鼠,检测血液生殖内分泌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肾上腺功能[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能量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cAMP/cGMP比值,乳酸脱氢酶(LDH)]及胸腺、脾脏、子宫、卵巢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第30天时模型组动物外观差,被毛无光泽,耳、爪紫暗;精神萎靡,蜷缩少动,反应迟钝,喜扎堆;饮水量、食量减少,体重减轻,体温降低显著,便溏;动情周期、间期延长;血浆cGMP含量、cAMP/cGMP比值、LDH、血清IL-2含量及E2、P、T、T3、LH、TS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胸腺和卵巢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延长冰箱冷冻加冰水浸泡时间的方法制作的妇科虚寒证大鼠模型,符合妇科虚寒证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理。方法:观察用温通针法针刺人中、百会、足三里穴对血管型脑痴呆大鼠ATP酶、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温通针法能提高脑痴呆症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LDH酶的活性,降低LD的含量。结论:温通针法可以增强ATP酶、LDH酶的活性,减轻脑组织的酸中毒,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防治脑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皮叶乙醇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ATP、ADP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黄皮叶醇提物对肝组织能量代谢的干预作用,为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饲高脂肪乳剂方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用黄皮叶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4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观察黄皮叶醇提取对肝组织ATP、ADP含量的影响。结果:ATP回归方程Y=0.138X+0.413,在1.0~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DP回归方程Y=0.283X+1.177,在5.0~1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与对照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组织ATP、AD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皮叶250~1000mg/kg灌胃给药能提升NAFLD大鼠肝组织ATP、ADP的含量,其中低剂量组(250mg/kg)的AD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500 mg/kg、1000mg/kg)的ATP、AD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ATP、ADP含量的HPLC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生物组织中能量物质的评价提供依据。黄皮叶醇提取物可提高NAFLD大鼠肝组织ATP、ADP的含量,有效改善NAFLD后肝组织能量代谢障碍,从而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阳虚模型大鼠不同脏器能量代谢水平及附子半夏汤对阳虚模型大鼠不同脏器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他2组采用肌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同时灌胃大黄水煎液复制阳虚大鼠模型。造模17天后,中药组灌胃附子半夏汤水煎液2周,给药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肝、脾、肾、小肠组织Na~+-K~+-ATP酶的活力。结果:造模第17天时,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出现体毛枯疏无泽、活动减少、精神不振、爪甲冰凉、体质量增长迟缓、肛温下降等表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第17天和第31天体质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造模第17天时,模型组和中药组肛温均显著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给药前比较(即第17天),中药组给药后(即第31天)肛温出现显著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心脏、肾脏、小肠的Na~+-K~+-ATP酶活性均显著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心脏、肾脏、脾脏、小肠的Na~+-K~+-ATP酶活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虚模型大鼠不同脏器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下降,附子半夏汤水煎液能显著提高阳虚大鼠心、肾、脾、小肠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M-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窝新生大鼠,同窝9只匹配、体质量均衡随机分入9组;前5组不切除甲状腺为获得性脾阳虚;后4组切除甲状腺为发育性脾阳虚。第1d切除部分甲状腺,第42d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第56d开始高脂饲养,第70d开始用药防治,第98d取左侧腓肠肌,冰冻切片,M-ATP酶染色,形态计量单位体积相对总活性,t检验比较组间差别。结果:获得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26.10%(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0.40%(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降低21.39%(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升高34.89%(P<0.01)。发育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101.56%(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9.98%(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升高8.01%(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降低18.65%(P<0.01)。与获得性脾阳虚比较,性脾阳虚模型组、高脂组、凉治组和温治组分别升高59.85%(P<0.01)、42.76%(P<0.01)、96.14%(P<0.01)和18.29%(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回调脾阳虚大鼠骨骼肌M-ATP酶活性,对发育性脾阳虚大鼠的作用效能大于获得性脾阳虚的作用效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血瘀性脑缺血模型影响的特点。方法采用注射地塞米松复制血瘀模型,姜黄素混悬液给血瘀模型大鼠连续灌服10d,于第11天给药物后1h,大鼠两侧颈总动脉结扎30min,造脑缺血模型;取血测全血黏度;取大鼠脑,一半脑组织用生理盐水制脑匀浆,测脑匀浆ATP水平;另一半脑组织固定、切片,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可成功复制血瘀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成功复制脑缺血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可显著降低血瘀性脑缺血模型全血黏度,显著提高脑匀浆Na+-K+-ATP、Mg2+-ATP、Ca2+-ATP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改善模型所致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萎缩。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改善大鼠血瘀性脑缺血模型全血黏度和脑匀浆ATP酶及脑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心房利尿钠肽(ANP)含量和非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pGC)mRNA表达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对照组常态饲养。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AT)切除术+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方法造模。术后第1天喂高脂饲料共3周。在模型组基础上,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术后第1天按10,20, 40 g·kg-1 ig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第1天测空肠肌活动,然后取结肠标本,ELISA法检测ANP含量,RT-PCR法检测pGC mRNA表达。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NP含量、pGC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1),慢波频率显著下降(P<0.01),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增高(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增大(P<0.01)。和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的ANP含量、pGC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或P<0.01);附子理中汤中剂量组慢波频率上升(P<0.05),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减小(P<0.05或P<0.01);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慢波频率显著上升(P<0.01),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显著减小(P均<0.01);中剂量组纵肌收缩力振幅减小(P<0.05),高剂量组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减小(P<0.01)。结论: 附子理中汤"止泻"的一种可能机制在于一方面上调ANP的含量及pGC mRNA表达量,进而恢复正常胃肠动力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水盐重吸收的调节作用而起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薄荷油对大鼠肝组织GSH、ATP酶和原代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大鼠口服24%薄荷油,36h和48h后取肝组织,检测GSH含量以及Na^+ -K^+.ATP酶、Ca^2+ -Mg^2+ -ATP酶活力。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加入薄荷油或其含药血清共同孵育,分别于12h、24h、48h时检测上清液中LDH、ALT、AST水平。结果:肝组织GSH含量显著降低,Na^+ -K^+ -ATP酶、Ca^2+.Mg^2+.-ATP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薄荷油0.5阻L/mL、5pL/mL和10%薄荷油含药血清均可导致肝细胞上清液中LDH、ALT、AST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在24h最为显著,与四氯化碳引起的损害相似。结论:薄荷油口服能被机体吸收并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损伤,其损伤途径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附子配伍贝母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附子组(B组)、贝母组(C组)、附子与贝母合用组(D组),每组10只.各组每日分别按2.5 g/kg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附子煎液、贝母煎液、附子与贝母混合煎液,给药组浓度均为200 g/L.第14天停药,称重,采集心脏、肝脏及肾脏标本,计算体质量增长率及心、肝、肾脏指数并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心脏取血,测定各组血清LDH,CK,AST,ALT,BUN,Cr含量.结果 体重增长率、肝脏指数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心脏指数D组比A、B、C组有显著升高,肾脏指数D组比C组有显著升高;形态学方面各给药组心肌、肝脏、肾脏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损伤;AST、ALT的变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和A组相比,各组LDH明显升高,B组、D组BUN、Cr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给药剂量为2.5 g/kg时,单用附子、贝母对大鼠均有显著的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附子与贝母配伍用药后对大鼠心、肝、肾脏毒性较单用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