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桐  顾立梅 《河北中医》2021,43(11):1896-189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常见疾病,活动期常以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发作.夏军权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C经验颇丰,常基于"浊毒"理论治疗活动期UC,认为浊毒内蕴肠腑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排浊解毒为主,中药内服与灌肠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芪人参汤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人参汤加减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以黄芪人参汤为基础方治疗,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加减药物;以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程度及心肌酶学指标(CK、CKMB)的改善程度判定疗效,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后CK、CKMB及各类心律失常对比,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总有效率为95.56%.③各证型总有效率分别为:邪毒浸心型96%,气阴两虚型100%,邪伤气阴型78.57%,阴阳两虚型100%,邪伤气阴型与其余3证型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机为心肺气阴两虚,邪舍心脉,以虚为主之虚实夹杂证.黄芪人参汤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祛邪透邪外出组方,随证加减药物,体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机理和辨证论治之原则,黄芪人参汤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毒邪侵袭,肝络受损"的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48-1450
目的:观察应用浊毒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5例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浊毒理论给予口服中药煎剂,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和74.54%,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时评定病残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及血脂、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应用浊毒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胃与咽的关系进而说明临床难治性咽异感症与胃癌前状态的关系,对此王彦刚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病因为湿热浊毒,病机为浊毒困阻中焦胃脘,日久循经犯咽,病位在胃,与脾、肝等脏相关。治疗以化浊解毒为大法,以胃为本,根据邪气的偏盛对不同证型的咽异感症辨证论治,分别予以降胃气、祛胃湿、清胃火、通胃络、排胃痈、养胃阴6种治法,临床擅用对药与角药,注重药性与功效的结合每收良效,可化解胃中浊毒,缓解咽异感症,阻断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李佃贵教授行医40余载,治学严谨,继承创新,医术精湛。其首创“浊毒学说”,立足浊毒证,并运用浊毒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学习,感悟颇多,现将李老以浊毒论治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10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辨证分为阴虚肝郁型、肝郁蕴毒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气滞水停型5型,采用章氏乙肝丸为主,根据辨证加减治疗102例,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后肝功能,腹水及血清病毒标志物改变情况,结果:102例总有效率为83.33%,ALT复常率94.11%,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转阴率11.66%;HBeAg转阴率52.5%;抗HBc-IgM全部转阴,血清胆红素复常率为81.52%。肝硬化腹水5例,治疗后3例腹水消失,2例减少,对各中医证型疗效及对肝功能,病毒标志物改善均比较显著,结论:在应用乙肝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同时,根据辨证分型,适当配合其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改善肝功能,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玉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以中焦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和为主,兼有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治疗遵辛开苦降之法,根据兼夹症辅以健脾益气、化瘀通络、消痰泄浊、解毒散结等法,且以仲景"黄连汤"为主方化裁而成"和胃汤"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西医治疗仍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大有可为。我们上溯经典,借鉴"伏邪温病"理论,总结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之邪伏于厥阴少阳,而以伏于厥阴为主的观点;治疗上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大法,其中扶正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透邪以运转少阳枢机、驱邪外出为主并配合清热化湿、利湿、活血消瘀、导滞等治法,实践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数分析探索总结王彦刚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证经验。方法:借助统计软件SPSS18.0对CAG浊毒内蕴证的门诊治验处方中涉及药物的频数、性味、归经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王彦刚教授临床治疗CAG浊毒内蕴证门诊验方252条,涉及186种药物,总用药6 141频次;运用"浊毒"理论临床辨治CAG的常用药物有:黄芩、半夏、黄连、茵陈、柴胡、香附等;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具有清热、补虚、理气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为主,多味苦性寒,主归脾、胃和肝经。结论:王彦刚教授在运用化浊解毒法论治CAG时,多以效专力宏的清热药为主打,辅以化湿涤痰和疏肝理气之品,注重肺、脾、肾三脏同调,同时不忘攻补兼施,祛邪扶正,以求万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以及产生代谢性内毒素等途径,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中医理论方面,"浊毒"成为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机,"浊毒"致病早期以脾不散精、浊邪困脾为起始因素,后期以浊毒入血、痹阻脉络为致病之本。结合肠道菌群紊乱致2型糖尿病的现代机制与中医"浊毒"理论,笔者发现"浊毒"致病早期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衡阶段相似,后期浊毒入血与肠道代谢性内毒素致2型糖尿各类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相吻合,且可以运用化浊解毒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笔者从中医"浊毒"病机入手,探讨在2型糖尿病中"浊毒"理论与肠道菌群失衡过程之间的共性,以期今后为2型糖尿病从"浊毒"论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常见,现代医学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王彦刚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浊毒立论与胃镜像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上根据浊毒病邪的轻、中、重程度,感邪之浅深,疾病之新久,以及是否入络成积等情况,将慢性胃炎分为浊毒内蕴、浊毒入络、浊毒伤阴三种证型,并结合胃镜像,辨证用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吴深涛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浊毒"理论,并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师  相似文献   

14.
陈俊江  席敏 《陕西中医》2009,30(1):59-60
目的:介绍杭雨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杭雨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有5点:1乙肝的病因强调湿毒与湿浊。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3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4在乙肝的治疗中注重肝的功能特点,治疗以疏肝为先,柔肝为辅,驱邪为要。5临床以肝经血热型和湿浊内蕴型为多见,并且用药上春夏注意柔肝。  相似文献   

15.
斑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上海市南市区卫生局贺国平(200011)关键词:斑蝥片,慢性乙型肝炎笔者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以毒邪内伏、脉络瘀阻、肝脾受损为主,运用具有祛邪攻毒、解郁散结、行瘀通络作用的斑蝥片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尤以ALT为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通络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浊通络汤治疗,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化浊通络汤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末梢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采用化浊通络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浊毒内蕴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治疗组应用化浊解毒愈疡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愈疡汤能有效缓解浊毒内蕴型胃溃疡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胃癌关键致病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以"浊毒"立论,以化浊解毒为要,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灵活辨证用药,使浊毒分离分消,萎缩的胃黏膜得以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渗湿、降浊排毒、活血逐瘀为大法,辅以清热、通腑、益气、温阳,以祛除体内淤积的瘀血、水湿、湿热、浊毒等邪气,使气血津液畅通,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范军副主任医师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经验。范军遵循张大宁教授所创之"肾虚血瘀论",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水湿痰饮及浊毒蕴结为主,日久累及络脉,形成"微型癥瘕",可出现膀胱气化不利。临床治疗遵补肾活血之原则,采用温补脾肾、化瘀软坚消癥、祛湿降浊等法,兼调理肺气、固摄肾精,并随症加减,对延缓疾病进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