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31-1632
目的:探讨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Smad3与Smad7蛋白的表达,以1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mad3蛋白在硬皮病患者皮损中明显升高(P<0.01),Smad7蛋白表达则降低(P<0.01);正常对照组皮肤中,Smad3与Smad7表达呈正相关(r=0.679,P<0.01),而硬皮病患者皮损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Smad3表达上调与Smad7下调可能促进了硬皮病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硬皮病(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SD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SDC其中系统性硬化疗(SSc)29例,局限性SD 7例;水肿硬化期28例,萎缩期8例]皮损中CTGF mRNA与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SD组CTGF mRNA(阳性表达率:80.6%vs 40.0%,P=0.002;范围强度积分:2.67±1.33 vs 1.30±1.03,P<0.01与蛋白(阳性表达率,88.9 % vs 45.O%,P<0.001;范围强度积分:2.83 1.06 vs 1.40 1.10.P=0.001)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Sc组发CTGFmRNA与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与局限性S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水肿硬化期皮损中CTGF mRNA(阳性表达率:89.3%vs 50.0%,P=0.030;范围强度积分:2.89±0.99 Vs 2.00±1.20,P=0.039)与蛋白(阳性表达率:96.4%vs 62.5%,P=0.028;范围强度积分:3.07士O.86 vs 2.00±1.31,P=0.009)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均高于萎缩期皮损.结论 CTGF在S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皮肤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局限性SD和SSc发病机制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3.
谭庆梅  翁孟武 《上海医学》2000,23(3):135-137
目的 观察局限性硬皮病(LS)和系统性硬皮病(SS)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检测这两类硬皮病皮损bcl-2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LS皮损的炎症浸润细胞和真皮上网状层胶原束增粗均比SS皮损更常见,真皮乳头层胶原纤维硬化在LS皮损很常见,SS皮损却无此现象;两类硬皮病皮损的浸润淋巴细胞均表达bcl-2蛋白,且病程不超过1年的硬皮病皮损浸润淋巴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OPN与银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的OPN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OPN的表达;③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与OP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银屑病组皮损及血清OPN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银屑病组血清OPN表达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银屑病BMI超重组血清OPN的表达高于BMI正常组(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肥胖可能是银屑病患者OPN高表达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的6例系统性硬皮病。此6例中2例为弥漫型,4例为肢端型。局限性皮损每例1~6片,呈斑状,界限明显,分布于头面、胸、腹、背、臀、上肢等处。3例之局限皮损出现先于雷诺氏现象及系统性皮肤硬化,2例后于雷诺氏现象(其中1例先于系统性皮损),1例与系统性皮损同时出现。根据本组6例中3例之局限性皮损出现并非先于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HBX蛋白与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其中高分化12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16例;伴肝硬化9例,甲胎蛋白阳性33例;有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或远处转移者29例)、癌旁组织及10例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正常肝组织中HBX蛋白与OPN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HCC组织中HBX蛋白与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与81.6%,癌旁组织中分别为57.1%与71.4%,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X2分别为20.051和27.579;P<0.05);HBX与OPN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6和0.426;有转移与无转移组问HBX与OP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90和6.235;P<0.05).结论:HBX蛋白与OPN在HC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l)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及其反馈抑制因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5例活动期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整合素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将培养的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置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培养瓶中作粘附培养,运用间接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分布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均较正常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加(P<0.01),并呈簇集分布的特征;细胞内骨架成分微丝密集成束。结论:整合素α5,β1介导的纤维粘连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在硬皮病时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4例pSS患者和14例对照者的唇腺标本,提取唇腺中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OPN、β-肌动蛋白(β-actin)的片段,计算OPN/β-actin光密度比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PN蛋白在唇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SS组唇腺中OPN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OPN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灶性评分(lymphocyte foci-score,LFS)呈正相关,mRNA转录水平与LFS相关系数为0.407(Pearson相关系数),P=0.049;蛋白表达程度与唇腺LFS相关系数为0.476(Spearman相关系数),P=0.03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PN蛋白主要分布在腺上皮细胞胞浆内,但在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中也有阳性表达。结论:pSS患者唇腺中OPN表达增加,可能是唇腺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FGF-2和osteopont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76例NSCLC组织及15例正常肺组织中FGF-2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GF-2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NSCLC组织中FGF-2和OPN的阳性率分别为65.8%(50/76)和60.5%(46/76),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13.3%(2/15)和0(0/15)(P<0.01),FGF-2和OPN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均P<0.01),与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均P>0.05)。两者表达在NSCLC中呈正相关(r=0.552,P<0.01)。FGF-2可以明显上调A549细胞中O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FGF-2和OPN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FGF-2的促癌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上调OP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调素(OPN)在狼疮性肾炎(L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微波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观察肾组织OPN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OPN mRNA的表达,并监测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LN肾小管OPN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OPN与LN肾功能损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方法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OLP患者40例,其中17例伴轻度异常增生;充血糜烂型15例,网纹/斑块型2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病损部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OLP及伴轻度异常增生OLP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4%和82.4%,与正常对照的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血糜烂型和网纹/斑块型OLP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60.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OLP二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表达在OLP患者病损局部明显增加,提示OPN可能参与了OLP疾病的发生和癌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6例肺癌组织(无淋巴结转移116例,淋巴结转移110例)和25例正常肺组织中OPN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6例肺癌组织中OPN表达阳性84例(37.2%),其中51例为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33例为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无OPN表达。结论OPN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NSCLC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变组织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特征,分析其表达与结核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2例肺结核病变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OP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OPN 表达多呈胞浆表达。结核组OPN表达阳性PU值为3.6691±3.2981,显著高于对照组(0.2419±0.1983,P<0.001)。在结核组中,初治与复治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之间,空洞与非空洞之间OPN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OPN高表达可能是肺结核病变组织区别于正常肺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与结核病的发生相关,可作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硬皮病皮肤组织上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化因子-β1(TGF-β1)在硬皮病(S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相关临床意义。方法38例SD患者活检皮肤组织(SD组)和10例正常活检皮肤组织(正常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TGF-β1,对两组TGF-β1表达含量进行比较,并对SD组内系统性硬皮病(SSc)与局限性硬皮病(LSc)、早期与中晚期的皮肤损害组织上TGF-β1表达定量进行比较,分析TGF-β1表达定量与ANA滴度、病程的相关性。结果TGF-β1阳性颗粒定位在皮肤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和胞膜上;在SD组皮肤组织上的TGF-β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在SD组内TGF-β1表达量在SSc与LSc、早期与中晚期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定量与ANA滴度、病程无相关性。结论TGF-β1可能参与硬皮病的整个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OPN的表达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的检测,用Wei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OPN高表达和肝癌早期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0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肿瘤包膜不完整(P=0.03)、感染HBV(P=0.03)和发生早期转移、复发(P=0.018)显著相关;OPN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OPN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OPN与包膜是否完整、感染HBV和早期复发转移相关.OPN和VEGF、MVD的表达显著相关,OPN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OPNmRNA在60例胶质瘤及相应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对含量,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OPN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3.3%(44/60),正常脑组织OPNmRNA表达均为阴性,OPN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有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OPN表达阳性组44例中复发36例,表达阴性组16例中仅复发2例(P〈0.05),此外表达阳性组中死亡23例,表达阴性组仅2例死亡(P〈0.05)。结论胶质瘤中骨桥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骨桥蛋白可作为一临床评价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and collagen type Ⅰ(COL-I) on the pathogenesis of scleroderma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COL-I and CTGF. Methods: 12 mice model of scleroderma was established by the injection of Bleomycin. The level of CTGF and COL-I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between CTGF and COL-I level. As control group, 12 healthy mice were select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CTGF and COL-I in sclerotic models were higher than in normal controls (P < 0.05).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CTGF and COL-I. Conclusion: CTGF and COL-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ardening process of the skin lesions of the mice model, which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cleroder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