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是老年人易发的慢性病。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会逐步出现纤维化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当血管腔狭窄超过70%,人在运动量增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胸闷、胸痛,严重时血管壁上的斑块还会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吴彦 《家庭用药》2008,(4):16-16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内膜增生,管腔逐步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病人在运动量增加的情况下,会出现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由于冠状动脉的病变是逐步进展的,症状也是逐步加重,临床上称之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另一方面,血管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容易形成血栓,小血栓可以加重管腔的狭窄。若是斑块破裂,引发血管内较大血栓形成,则可以使这条血管所供养心肌的血流突然中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邻近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无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宝石CT的CTCA及临床相关资料,观察钙化斑块并测量其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以及邻近区域非钙化斑块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其与钙化斑块间的距离。结果 29例患者共显示47个钙化斑块,导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个数分别为20、20、7个。25个钙化斑块邻近区域伴有非钙化斑块,其中,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钙化斑块个数分别为5、13、7个。轻、中、重3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占25%、65%、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4,P〈0.01)。测量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轻、中、重度狭窄3组中非钙化斑块至钙化斑块的距离为分别为(1.86±0.56)、(0.88±0.47)、(0.34±0.2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35,P〈0.01)。结论①宝石高分辨CT和CardlQ Xpress软件包对各种类型的冠状动脉斑块能很好地进行观察;②随着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增加,其后方非钙化斑块的形成也呈增加趋势,钙化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越重,非钙化斑块越容易形成;③对于不同狭窄程度的钙化斑块后方重点观察的区段亦有不同,确定合理区段有助于避免漏诊小的非钙化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265例及健康者(对照组)252例,采用二维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管腔狭窄情况;运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血管充盈情况,测量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无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随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也明显增高。结论高频彩超是诊断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防治方案提供直观可靠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进行性的、长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会逐步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心肌供血减少。当心肌供血不能满足心肌氧耗需求时,就可能出现心绞痛,严重时,血管壁上的斑块还会破裂、脱落,形成血管内血栓,造成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上沉积了脂质,造成血管越来越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脏缺氧、缺血,以及冠状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统称。一般当冠脉管腔狭窄到50%以上时就会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狭窄到75%时一般就会出现心绞痛。尤其是那些长期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一旦破裂更可能引起血管堵塞而产生急性供血障碍。从而发生心绞痛、甚至于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年龄50~8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1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内径、内膜、血管形态、有无斑块和管腔狭窄,并将病变程度计分。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厚度增加、斑块形成增多、管腔狭窄多见。结论高血压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进程,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识别及对血管腔狭窄程度判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超,对458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检查,观测其回声性质、大小、管腔狭窄程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参数。结果458例中133例为软斑,68例为硬斑,120例为扁平斑,137例为混合斑。颈总动脉分叉膨大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为斑块的好发部位,左侧斑块231例,右侧斑块227例。左右两侧发生斑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管腔狭窄44例中,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5例。结论高分辨率彩超能早期发现并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58例患者(观察组)和非冠心病者58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等测量,观察有无局部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致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及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等异常者55例,发生率94.8%,而对照组颈动脉发生上述异常者31例,发生率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硬化、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曾庆寿 《海峡药学》2016,(3):139-140
目的:研究依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给予依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单药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疗程12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冠脉管腔体积、管腔狭窄度及斑块体积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TG、LDL、hs-CRP水平及心肝肾功能。结果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冠脉管腔体积增加,斑块体积及管腔狭窄度下降,与单药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TC、TG、LDL、hs-CRP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脉粥样硬化,能降低血脂水平,缩小斑块体积,逆转病情进展,且安全性高,有待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郑权秀  上林大辅 《天津医药》2006,34(12):892-893
目前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证实,病变部位残存的斑块负荷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超声检查可明确粥样斑块的分布及性质。在该检查引导下行定向的冠状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可明显减少冠脉内的斑块负荷,增加管腔截面面积,故被期望能显著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田。笔者回顾性分析了92例血管内超声引导下行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定向旋切术(DC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CA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与临床相符的6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完整超声诊断资料,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斑块数量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病程对动脉斑块数量及斑块种类演变的影响,并分析斑块种类及动脉狭窄程度随不同动脉而变化的特点。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年龄增加其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增多;随病程进展,斑块数量增多,斑块性质由扁平斑块逐渐发展为软斑块、混合斑块,并最后发展为硬斑块。混合斑块多发于股总动脉,硬斑块多发于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闭塞多见于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股总动脉狭窄程度大于股浅动脉及胭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维超声重建在颈动脉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斑块、动脉狭窄性病变中影响动脉内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管腔的缩小,血管狭窄的影响随血流量的增加而变得更为显著,而三维超声成像,能测量颈动脉的面积和颈动脉狭窄对脑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最敏感。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分析中,颈动脉狭窄在脑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是最合适的指标,特别是70%以上的ICPSV/CCPEDV(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欣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36-343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意义.方法:受检者121例,观察两侧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内-中膜厚度(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有高血压病史较正常人IMT增厚,大于1.3mm为斑块形成.管腔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者彩色血流变细,流速加快,见多彩镶嵌血流.结论:应用CDFI定期观察大动脉,可以判断动脉硬化的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快步运动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逆转效果。方法将8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他汀组,联合组。采用128排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特征及管腔狭窄百分比评估斑块逆转效果。结果 (1)联合组在降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GLU)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优于他汀组。(2)联合组降低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百分比及增加纤维斑块率优于他汀组。(3)联合组未见肝损害、横纹肌损害和糖尿病发生不良反应,优于他汀组。结论 (1)他汀类药物联合快步有氧运动能够降低LDL-C,TC,TG、hs-CRP、GLU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及功能,提高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且增加斑块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强,具有逆转冠状动脉斑块作用。(2)他汀类药物联合快步有氧运动能够部分对抗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1临床案例 患者男性,54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呼吸停止2h”于2010年1月19日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009年9月因肩胛区不适住院,当时冠脉CT提示:左冠状动脉近端混合性斑块影,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最窄处60%;左回旋支近端软斑块影,管腔狭窄30%;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膜产生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管腔狭小。研究表明,颈动脉管腔狭窄<70%,脑血流仍保持不变,当狭窄≥70%时,管腔横截面减少90%,即引起显著的脑血流减少[1],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主要原因,而TIA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林玲  陈迈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706-170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心肌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老年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60例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特别是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斑块越大、越多以及管腔越狭窄对老年高血压心肌梗死的发生的影响就越大.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数目、性质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老年高血压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血脂异常造成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脑梗死的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脑梗死的危险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81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及65例与之年龄匹配的无脑梗死人群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结构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0.2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0%,P<0.0001).斑块类型中软斑块及溃疡斑所占的比率、颈总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中度(51%~70%)及重度(>71%)狭窄的发生率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IMT增厚及管腔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