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通常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型房颤和永久型房颤三种。对于永久型房颤患.治疗主要围绕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这两个环节:而对于阵发型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则通过急性复律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以控制心律.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血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逆转房颤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而且,房颤持续时间越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房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可以说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总的来说,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Ⅳ类。可以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ⅠA类(如奎尼丁)、Ⅰ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007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案例报道第5卷第1期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心率(次/min)QT间期(ms…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根据其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3大类[1],即3P分类法.不同的类型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起搏器植入等,特别是射频消融治疗为房颤的根治带来希望[2].但由于非药物治疗对医院技术条件的要求,所以目前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郑权秀 《天津药学》2005,17(6):21-22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和胸闷等症状。而且,如房颤持续时间过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主要作用于心房,可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临床已有报道,采用顿服普罗帕酮(心律平)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复房颤,并且安全性较好。为此,笔者采用顿服600mg负荷量心律平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抽调我科2001年1月~2004年1月期间收治的房颤病例,回顾性分析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果病人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与医生的处方剂量、病人的年龄、其他药物影响及因各种原因未进行相关监测有关。结论在房颤病人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适宜的健康教育,恰当的监测和护理观察、病人和家属良好的遵医行为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已逐步由药物治疗转向介入治疗,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和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介入治疗可作为首选。目前存在的治疗房颤的导管消融方式有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脉冲场消融等。本文旨在对不同消融方式在房颤患者中的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胺碘酮药物对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选择随机分组的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普罗帕酮;观察组:胺碘酮;对比合并症疗效评价结果以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结果在合并症疗效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合并症表现等加以了解后,选择胺碘酮药物加以治疗,可以将合并症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将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减少,最终获得显著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疗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8.
贾国富  杜厚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51-185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持续房颤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作为基层医院药物复律是有效、廉价和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我院于2002年4月~2004年1月采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持续性房颤1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梅霞  郑向清  王骄  石萍 《中国药业》2002,11(3):74-75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防治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设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组)与小剂量奎尼丁加异搏定(对照组)对照,观察66例房颤患用药后1年房颤发生控制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房颤控制率高、副作用少。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治疗作用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缓慢性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速型心房颤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粗波型房颤、细波型房颤。房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出现等。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干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南林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061-1062
目的探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隆干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积累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可达隆复律的基础上,加用ARB缬沙坦80mg/天;对照组仅可达隆复律后,继续维持治疗.结果一年中,治疗组10例的未发生房颤.对照组中,6例仍发生阵发性房颤(占60%);另2例未坚持可达隆维持治疗而转为持续性房颤,以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ARB缬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隆联合应用,对控制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在首次诊断的房颤中,阵发性房颤约占30%-40%,阵发性房颤由于其发生及终止均较突然,患者多有较明显的心悸等症状,而且房颤一旦发生,心房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即启动,从而导致“房颤诱发房颤”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是临床处理阵发性发颤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药物仍然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首要措施,其中胺碘酮被认为是疗效较高的药物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常常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我院试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和并静脉滴注胺碘酮来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转复阵发性房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障碍常见的原因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然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多器官疾病也与认知障碍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房颤与认知障碍有关。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房颤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生风险,其中房颤患者痴呆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至少2倍。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1)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特点:(1)性别:房颤患者的性别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较少,女性房颤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认知障碍。(2)年龄:有研究发现,与无房颤受试者相比,房颤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更快,出现认知障碍的年龄更早。房颤显著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独立于卒中事件的发生,这种相关性在年轻、发病时间较长的房颤患者更明显。(3)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房颤是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而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密切,然而,房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与其发生卒中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的研究甚至得出无关的结论,可能与房颤时血液高凝状态导致隐匿性脑小血管病有关,表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缺血性改变及脑萎缩等。(4)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不同的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部分发现房颤增加AD的风险。但是更多的研究认为房颤与AD无关。房颤可能并不是通过引起AD病理改变而导致认知障碍,而是通过血管神经病理改变导致认知障碍。(2)房颤相关受损的认知领域:房颤患者可出现多种认知领域受损。一项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学习、记忆及执行功能等认知领域功能减退。另一项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视觉功能、词汇记忆、执行功能和精神灵活性等认知领域明显受损,从而导致总体认知功能下降。(3)房颤相关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房颤患者的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特别需强调的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发现65%的房颤患者存在MCI,均表现为短期记忆损害,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语言能力和注意力等认知领域也明显受损。可见,房颤患者MCI的发生率实际上非常高,但常不被内科医生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认知障碍的程度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更加严重。房颤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可能机制。(1)脑卒中:脑卒中是造成房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非常重要的原因,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约为非脑卒中的数倍,而房颤可使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或痴呆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2)亚临床栓塞性梗死:无卒中病史的房颤患者更易发生痴呆的可能机制之一是其脑内发生了亚临床栓塞性梗死。(3)脑小血管病变:房颤患者更易出现脑小血管病变,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脑萎缩等,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4)脑低灌注:脑低灌注导致的脑损害是房颤独立造成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并且,房颤患者更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其进一步加重脑灌注不足。(5)炎性反应:在炎性反应中产生的炎性因子会损害认知功能。在房颤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多种炎性因子,其导致脑组织缺氧,进一步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促使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6)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房颤患者常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其与房颤共同促使患者出现认知障碍。房颤与认知障碍的综合管理。(1)非药物治疗: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体重等可改善房颤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房颤并发症的出现。(2)药物治疗:(1)抗凝药物: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中,INR控制不佳与其认知障碍密切相关。(2)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性反应等作用相关。(3)控制节律及心室率:其是否有利于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尚无定论。但是,考虑到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重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因此,控制节律可能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4)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目前尚缺乏其治疗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3)介入治疗:部分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者。射频消融可导致一过性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其是否是引起术后认知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记录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应用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来治疗房颤;按其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比索洛尔组和胺碘酮组.观察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房颤转复的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房颤的转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转复时间、用药后心室率和血压降低情况的比较,两组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论应用比索洛尔还是胺碘酮治疗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显著缩短的转复时间以及有效的心室率控制,都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5.
蒲红  尹炯  吴炎 《中国医药指南》2004,2(12):954-955
目的:探讨慢性快速房颤病人的房室结消融 起搏 药物能否有效控制心室率问题.方法:将3例顽固性慢性快速房颤病人均给予房室结消融,放电当中出现一过性快、慢速交界性心律,说明消融有效.若消融15~60秒未出现Ⅱ°Ⅱ型或Ⅲ°AVB、R-R长间期≥3秒、心室率≤40次/分时,停止消融观察,如果出现前述任何一种情况,则安装心脏起搏器.结果:1例患者完全阻断房室传导,心室率在38-40次/分,给予植入vvI起搏器.另2例患者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R-R长间期,心室率降至90~120次/分,适当用减慢心室率及强心甙药物效果显著.讨论:慢性快速顽固性房颤病人,用消融改良房室结 起搏 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有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纤颤复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心房纤颤病人在使用门冬氨酸钾镁2周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1)在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心房纤颤病人治疗中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后,房颤复律疗效出现早,复发率低;(2)本组160例心律失常病人在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并对照,后者Crodif法(值=2.679,P〈0.01)疗效显著。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在房颤复律治疗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使房颤复律疗效出现早,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颤致脑栓塞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30例患者临床特点和多种诊断技术:头颅CT、颈部MRA、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基础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抗凝治疗。结果好转25例,不良反应5例。结论房颤致脑栓塞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房颤是脑栓塞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房颤的危害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1例78岁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咯血,通过对患者相关治疗药物的分析,推测其咯血原因系华法林可能与胺碘酮、伏立康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并对相关文献证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房颤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口服抗凝药物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手段。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发克服了华法林治疗窗窄、需要长期监测INR的弊端,但也有许多临床试验在证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疗效的同时,验证和发现了出血、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现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育海 《淮海医药》2007,25(2):142-142
目的 观察微型针刀脊柱区带松解术对老年人特发性房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4例老年人特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观察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针刀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5例;药物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型针刀治疗老年人特发性房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