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伟 《河南医药信息》2009,(20):124-124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强调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以消退斑块、稳定易损斑块,进而控制心绞痛的发生。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科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冠心病发作起来虽然凶险,但却是一种慢性病,只要防治得当,患者一样能健康长寿。冠心病居家防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血管,防止冠心病发作,因此选择药物非常重要。中药在保护血管方面有其独特疗效。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类。  相似文献   

3.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03,1(5):259-261
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20年来,这两项技术均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有关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瑞珍 《家庭用药》2008,(10):42-42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所有这些治疗手段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冠心病病人临床症状。但迄今为止,治疗后血管再狭窄、闭塞的问题仍未能完全解决。因此,寻找新的更进一步的治疗手段,将为冠心病的根治提供新的可能。近年来,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等疾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温通血脉之功效。川芎嗪为川芎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吡嗪类生物碱。现代医学表明川芎嗪(TMP)具有解痉、降低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凝集、Ca^2+拮抗、抗纤维化等作用。边晓丽等旧。通过实验发现TMP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很强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器官组织纤维化治疗。TMP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微循环有明显保护作用。近年来,有关TMP的研究证实,TMP含数十种化学成分,能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升高血栓素A2水平、抑制血细胞在缺血区的浸润和黏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效果良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冠心病的病因,冠心病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常发生在大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重要部位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产生斑块;斑块发生炎症导致斑块破裂、脱落;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成功地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所提供的实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然很高。生脉注射液是在古代方剂生脉散基础上研制的中药静脉注射剂,具有益气复脉、活血化瘀等作用,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但作为有创性治疗方法,难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因冠状动脉损伤或穿刺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主要包括死亡、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律失常、穿刺血管并发症等,高度重视其预防,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是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是冠心病 (CHD)发生的始动环节。内皮细胞损伤后引起缩血管物质内皮素 (ET)含量增加、舒血管物质一氧化氮 (NO)含量减少是CHD急性发作和加重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寻找保护VEC、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的缩血管物质和增强舒血管物质作用的药物对防治CHD是很有必要的。本实验通过对CHD患者使用维奥欣(陕西东盛药业生产 ,国药准字XF2 0 0 0 0 318)治疗前后ET、NO水平的测定 ,旨在观察维奥欣对VEC的保护作用。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选择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共 6 0人 ,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防治冠心病,我们在药物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长期用药 冠心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短期的症状缓解并不代表疾病被根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问题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1.
何奔 《家庭用药》2009,(1):16-16
现在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用一种类似气球的装置。把冠状动脉局部的狭窄扩开,再放入一个金属的网状(就是通常被称为支架的)装置。以防止血管塌陷。很多病人会被医生告知,你的血管狭窄了,我帮你放个支架,病就好了。其实,支架植入治疗只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疾病就已痊愈。首先,冠心病是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不会因为某个部位的支架而停止。  相似文献   

12.
高娃  包铁龙  王青春 《北方药学》2016,(12):109-110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血管保护作用.方法:将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蒙医辨证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并对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0.49%,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均升高,ET-1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其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种不同的血管紧张抑制剂(ACEI)治疗四组老年冠心病工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结果显示,ACE不但效果理想而且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和预防心功能不全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损伤常伴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近年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降低胆固醇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但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强化调脂治疗,并与传统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李晓峰 《药品评价》2006,3(3):225-227,229
近年来.冠心病(CAD)的介入与外科治疗技术,尤其是前者。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我国冠心病治疗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仅仅是冠心病防治总体战略中一个侧面和分支。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应特别注意科学规范化地使用这些技术。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另一方面一定要强调预防为主.构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相似文献   

16.
血磁治疗后静脉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血磁治疗已是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段,静脉穿刺是血磁治疗的重要环节。我们对血磁治疗后静脉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有效的保护了血管,提高了血管的重新使用率,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曹玄林  狄岩 《河北医药》1994,16(1):34-35
预防冠心病临床意外的新观点050021河北省医科院情报研究所曹玄林,狄岩,张晓云改善冠心病临床结局的治疗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减轻动脉阻塞程度,包括缓解血管痉挛或过高的张力,建立侧枝循环;减轻血管持续的结构性狭窄,这是解决心肌氧需供求不平衡的最直接的方...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律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常规应用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律汤,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77.7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律汤合用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比单纯应用西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初次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休息,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前后负荷等常规治疗,B组将A组治疗方案中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冠心病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使用的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治疗效果较明显,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查改善均较快,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浆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慧  胡永寸  陈俭 《天津药学》2003,15(2):39-4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对80例冠心病与8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并测定血中内皮素(ET—1),进行比较。将80例冠心病人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肱动脉FMD及ET—1。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FMD及ET—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肱动脉FMD、ET—1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功能较正常紊乱,复方丹参滴丸对其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