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及其与MM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MM患者临床特征,观察骨髓瘤细胞的比例和形态特征,使用欧洲会议标准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结果 56例MM患者临床表现有骨痛35例(62.5%)、头晕或乏力15例(26.8%)、肾功能损害18例(32.1%)、出血或发热4例(7.1%)等,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10%的46例(82.1%),骨髓瘤细胞比例在6.0%~10.0%者2例(3.6%),骨髓瘤细胞比例≤5%者3例(5.4%),外周血涂片可见骨髓瘤细胞者10例(1%~10%);使用欧洲会议标准,成熟浆细胞型20例(37.5%),幼浆细胞型18例(32.1%)、原浆细胞型7例(12.5%)、网状细胞型6例(17.9%).结论 MM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并对MM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应用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蛋白、本周氏蛋白,骨髓中多以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累为特征。结论:由于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时一定要结合实验室的相关指标,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学在MM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3年至2018年期间在我院确诊的37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查提示34例(91.9%)患者血红蛋白(HGB)有不同程度的低下,5例(13.5%)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患者临床表现以贫血、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损害等为主,50~70岁是本病的好发年龄段。骨髓涂片中瘤细胞比例≥10%者有35例(94.59%);瘤细胞比例在6~10%者1例(2.70%),瘤细胞比例不增高者1例(2.70%)。结论细胞形态学在MM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而指导MM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优化预后。  相似文献   

4.
4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医技检查结果,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结合主要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及医技检查联合确诊,依据国内多发性骨髓瘤标准[1]诊断。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繁多,常见骨痛(68.8%),贫血(66.7%),红细胞沉降率增快(85.4%),血红蛋白降低(60.4%),血球蛋白升高(89.6%),尿本周氏蛋白阳性(50.0%),骨质破坏(56.3%),本组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象中均发现异常浆细胞,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占的比值与其对骨髓的损伤程度成正比。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进行骨髓细胞学和多种理化检查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瘤细胞比例按照Greipp标准,重新进行评估。结果13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97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92g/L);120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06.5mm/h;蛋白尿56例,平均为( );本组中有81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9.3mmol/L;有101例做尿本周氏。阳性为46例,占45.6%;101例血清球蛋白增高,平均为77.69%;骨髓穿刺瘤细胞比例4.5%~76.5%(平均4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邓敏茹  卢建沛 《河北医学》2007,13(6):721-72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 ,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了解MM 的发病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28例多发性骨髓瘤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89 g/L);22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16.8 mm/h;蛋白尿15例,平均为( );本组中有10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8.35mmol/L;28例都做尿本周氏,阳性为11例,占39.3%;23例(85.2% )检出M蛋白;26例(92.9% ) 骨髓片中发现原、幼浆细胞及浆细形态异常.23例免疫分型中, IgG型13例、IgA 型3例、轻链型5 例、未分泌型1例、未定型2例.结论:由于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误诊率较高,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时,应用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景岗 《吉林医学》2012,33(6):1172-1173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和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RP)临床表现及浆细胞形态特点,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MM与71例R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浆细胞形态特点。结果:MM主要见于老年患者,临床以骨痛、发热、贫血最为常见,而RP见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临床特点,MM患者外周血可见到浆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骨髓浆细胞数量较多,核异型性明显,浆细胞成簇分布,而R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少见,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不明显,骨髓浆细胞数量较少,核异形性不明显,浆细胞散在分布。结论:MM与RP在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细胞形态学方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需要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宋宣  曲少华  李玲 《新疆医学》2004,34(3):61-6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异常和积聚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恶性血液病的10%。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相当一部分病人以贫血为首发症状,临床易发生误诊或漏诊。而骨髓涂片内浆细胞的百分率是MM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提高对MM的认识,我们对9例经形态学诊断的MM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M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男25例,占69.4%;骨痛28例,占78%;贫血20例,占56%;骨穿检查20例中骨髓增生活跃19例,明显活跃10例,极度活跃5例,减低2例。36例确诊后均采用传统化学药物联合靶位治疗药物的治疗方案。结论:M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骨痛、贫血等。骨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细胞学诊断和分型以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MM的认识。方法:对32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可引起贫血、血涂片中红细胞的分布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蛋白尿等,根据骨髓片中瘤细胞形态可分为浆细胞型、幼浆细胞型、原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结论:骨髓检查对MM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血常规检查、血涂片红细胞分布、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对MM的协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能够提高MM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Dong Y  Zhu P  Ma M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30-1233
目的 确定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活检标本中是否存在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感染,病毒负荷量的差异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骨髓活检标本中的HHV8病毒的负荷量,采用筑巢式PCR扩增患者外周血、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标本中HHV8 KS330233Bam片段,用逆转录-PCR方法了解HHV8病毒的致病基因病毒源白细胞介素-6(vIL-6)和病毒源干扰素调节因子-1(vIR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多数MM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可检出HHV8,荧光定量PCR发现阳性率为69.6%(16/23);筑巢式PCR时的阳性率为82.6%(19/23),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和0。临床分析表明病毒的检出可能与化疗有关。vIRF-1在骨髓活检标本中表达率很高,为83.3%(10/12), vIL-6的表达率为0。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HHV8感染有关,高表达的vIRF-1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是来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以终末分化的浆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为显著特征。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与疾病的预后直接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骨质破坏的过程。加强对MM骨病机制的研究将为临床靶向治疗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更好的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MM患者血浆和骨髓中以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NSE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初步分析其在骨髓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MM骨病的关系。结果U266和67%的患者中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临床分期和骨质破坏程度的增加,NSE表达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U266和大部分骨髓瘤骨病患者中NSE表达水平增高,且与MM骨病程度和疾病分期相关,提示NSE可能在骨髓瘤骨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塑料包埋切片技术观察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象表现,同时与骨髓涂片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切片中浆细胞以结节状和片状浸润为主,这类浸润方式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敏感性(90.6%)明显高于涂片中浆细胞>15%的指标(65.6%)。切片中骨髓增生程度也明显高于涂片。结论骨髓活检塑包切片法更能正确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疗效判断方面的价值优于涂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追踪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变化的临床预后应用。方法应用FCM以骨髓瘤细胞(M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检测48例初治MM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CM检测显示124份标本中共有108份标本MRD阳性,其中21份标本MC≥0.05,有87份标本MC≥0.0001且〈0.05,有16份标本MC〈0.0001(MRD阴性),其中骨髓确诊复发的有10例,其中7例患者MRD持续阳性于4~28个月后出现骨髓复发,比骨髓象诊断复发平均提前10个月,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完全缓解(CR)1~12个月组为22.2%(2/9),CR13~24个月组为66.6%(2/9),CR〉25个月组为6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P〈0.05)。结论利用FCM能够对MM进行MRD监测预测复发,治疗初期患者MC〉0.0001,复发的危险性高,连续定期动态观察对提示复发、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上清液和血清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表达水平,探讨DKK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4—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MM初治患者和10例缺铁性贫血初治患者。实验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0例初治MM患者(MM组)及10例缺铁性贫血初治患者(对照组)的骨髓上清液及血清DKK1表达水平。 结果 MM患者骨髓上清液DKK1水平为(8.9±2.8) ng/ml,对照组患者骨髓上清液DKK1水平为(1.3±0.9) ng/ml;MM患者外周血血清DKK1水平为(8.7±2.2) ng/ml,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清DKK1水平为(1.0±0.5) ng/ml。MM组骨髓上清液及血清DKK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组骨髓上清液和MM组血清的DKK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M患者骨髓上清液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M患者外周血血清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M患者的骨髓上清液和外周血血清DKK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揭示了能造成成骨细胞功能改变,活性减弱,加速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成骨前体细胞亢进分化的DKK1是骨髓瘤骨病发生的重要因素。DKK1的表达水平高低与溶骨性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附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复习65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 患者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但较国外患者年轻;蛋白尿、贫血、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骨质病变程度与骨髓中的瘤细胞数无显著相关;对于骨髓中瘤细胞数较高者, V A D 方案疗效较好;阿可达可能对骨质破坏有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82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结果:A亚型和B亚型中,单独或合并存在B-J蛋白尿者各占20%和51.9%;Ⅲ期患者各占67.3%和92.6%;β_2微球蛋白(β_2-MG)≥6mg/L者各占43.8%和87.5%;血钙≥2.98 mmol/L者各占5.5%和25.9%,以上4项指标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和P<0.025)。血红蛋白(Hb)<85g/L在原始型+不成熟型组和中间型+成熟型组各占82.4%和40%;β_2-MG≥6mg/L在两组各占87.5%和20.0%;骨髓浆细胞百分数≥30%在两组各占76.5%和32.0%,以上3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P<0.005和 P<0.025);缓解、进步与无效3组年龄>65岁者各占30%、32.6%与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常以骨、肾损害为首发表现;IgA比IgG型患者更易出现高黏滞综合征;病程早期血小板减少很少见;高钙血症发生率低;肾功能损害多见于B-J蛋白尿、Ⅲ期和高钙患者,常伴有β_2-MG增高,原始型和不成熟型患者多伴低Hb、高β_2-MG和高骨髓浆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