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Ⅰ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Ⅰ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 mCi=37 MBq),131Ⅰ人均治疗(8.31±5.2)次,间隔(127±26)d,其余因转移灶不摄取131Ⅰ或其他并发症放弃131Ⅰ治疗.随访期1~10年.结果经131Ⅰ治疗后,37例(24.3%)治愈,82例病情好转或控制,总有效率为78.2%,其余无效或恶化.影响131Ⅰ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转移灶的性质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131Ⅰ治疗的副反应.结论131Ⅰ是治疗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转移灶及控制131Ⅰ治疗的副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1 100 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大于或等于1 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小于1 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 pmol/L较治疗前(2.31±1.22) 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3.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根据甲状腺癌转移部位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I(370—740)×10^7Bq,分2~8次用药,每2次间隔4~12个月;治疗后4—6个月,采用131I全身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15例,有效26例,无效4例。结论:多次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佳,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价131I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和131I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14岁为切点值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4岁)(17例)和青少年组(14~18岁)(13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治疗次数和剂量进行分析,并进行疗效和短期副作用评价及随访。结果 30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86.7%,肺转移的发生率为36.67%。患者平均接受131I治疗2.43次,平均累积剂量为8.71 GBq。其中儿童组患者平均治疗2.29次,平均累积剂量5.89 GBq,青少年组患者分别为2.61次和12.41 GBq。无肺转移组患者平均治疗1.73次,平均累积剂量为5.85 GBq,肺转移组患者分别为3.63次和14.30 GBq。30例患者肿瘤完全缓解率(CR)为56.7%,部分缓解率(PR)为23.3%,稳定率(SD)为20.0%。无肺转移组的CR率为73.7%,PR率为10.5%,SD率为15.8%;肺转移组的CR率为27.3%,PR率为45.5%,SD率为27.3%。131I治疗后3天内颈部肿胀疼痛发生率为16.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发生率较高,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DT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131Ⅰ治疗前唾液腺功能进行观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75例DTC首次131Ⅰ治疗前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行唾液腺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ROI)获得唾液腺摄取功能参数:摄取分数(UR);排泄功能参数: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将75例DTC患者按唾液腺功能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分为3组,各组功能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68例DTC功能正常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定量参数行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12例对照组及68例(68/75,91%)DTC患者腮腺和颌下腺动态显像图及TAC均正常,4例(4/75,5%)DTC患者呈轻度异常,3例(3/75,4%)DTC患者呈重度异常。68例DTC功能正常组和12例对照组的左、右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6、4.182、2.173和3.512,P均>0.05)。DTC各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32-23.106,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与DTC功能正常组比较,DTC轻度异常组及DTC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TC首次131Ⅰ治疗前部分患者即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应常规行唾液腺显像,建立唾液腺摄取和排泄功能基线值。  相似文献   

6.
手术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有4%~8%的乳头状腺癌和15%~19%的滤泡状腺癌发生血行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肺和骨。^131I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依赖于肿瘤能否吸收碘。据报道,^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及淋巴转移治疗效果较好。为了解^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预后,作者分析了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预后和^131I治疗对骨疼痛缓解、病灶消除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分化型甲状腺癌经手术及131碘(131I)治疗后诊断与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的阳性检出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3例,行甲状腺切除术并经131I治疗后复查,给予诊断剂量131I(185MBq)24h、48h后分别行前、后位全身显像,同时测定所有患者血清Tg及TgAb值。给予治疗剂量131I(3.7GBq~7.4GBq)5~10d后用相同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43例患者诊断剂量131I显像阳性,共计58个病灶。49例患者治疗剂量131I显像阳性,其中26例(49.1%)发现新增病灶,较诊断剂量131I显像多31个,共计89个。治疗剂量131I显像阳性率92.5%,诊断剂量131I显像阳性率8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经131I治疗后行全身显像阳性检出率大于诊断剂量131I显像,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对DTC患者今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随访工作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236人次接受131I治疗。根据治疗后6~12个月的血清学及影像学指标评估患者的疗效反应,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1次1.1 GBq(G1组)、2次1.1 GBq(G2组)、3.0 GBq(G3组)和3.7 GBq(G4组)。对201例患者随访12~90个月,收集131I治疗后的血清学、影像学及治疗记录等资料,评估病情有无进展。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PFS,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4组的总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的作用,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07例甲癌术后患者,清除剂量131I3.70GBq。间隔3个月后伴有淋巴结、肺和骨转移的患者给予131I5.55-9.25GBq。3个月后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为成功清除;131I甲状腺显像阴性,血清Tg<0.5μg/mol,TgAb阴性为转移灶治愈标准。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结果:107例成功清除76例,清除率71.0%。31例中癌转移灶患者治愈15例(48.4%);有效12例(38.7%);无效4例(12.9%)。清甲剂量组和转移灶剂量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型体。结论:DTC术后131I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降低DTC复发率;而且治疗DTC转移灶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行131I清甲治疗,剂量为50~150 m Ci,25例未发现转移患者治疗1~2次后定期随访,61例有远处转移患者长期阶段性治疗,每次给予150~200 mC i,每次治疗间隔6个月,少数病例间隔6~12个月,治疗中6例失随访,11例因病灶不摄取131I放弃治疗或病情恶化、死亡。合并转移患者治疗疗效判断:①治愈;②好转或稳定;③无效或恶化。患者随访期1~9年。结果 92例DTC患者清甲治疗后一次清甲完全者75例(87.2%),61例转移患者治疗后治愈者14例(23.0%),好转36例(59.0%),11例治疗无效。治疗期间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对于合并转移患者疗效较为满意,同时应加强宣传,提倡合理规范手术,提高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比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的放射性活度变化,为降低控制放射性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口服3.70~5.55 GBq(100~150 mCi)131I胶囊后,收集2~48 h的唾液、汗液标本,使用一体化多道分析器测量其放射性活度并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在131I治疗后2、4、8、24、48 h测得的唾液放射性比活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53.58±478.94)×104、(484.72±431.76)×104、(389.78±254.63)×104、(141.15±104.83)×104、(53.23±49.8)×104 Bq/g;测得的手掌汗液排泌的131I放射性活度高于额头、左颈、前胸、左腋窝,并且随时间推移,患者体内131I经汗液排出的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有一定放射性活度的131I,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潜在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大剂量131I治疗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16例DTC患者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次服131I后第4天131I全身显像进行对比观察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服131I次数分别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 大剂量131I治疗术后DTC患者总有效率86.57%,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纵膈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 术后联合大剂量131I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癌灶转移部位对131I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效果,探讨其影响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5例,经手术全或次全切除甲状腺组织后给予131I治疗剂量3.7 GBq(有转移者5.55 GBq),并口服左旋甲状腺激素钠片100 μg/d,3~6个月后随访,以131I全身显像未见甲状腺组织显影、...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报》2019,(12):2645-2648
目的:探讨地龙散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使用地龙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以及药物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83.73分,躯体症状得分19.11分,自理能力得分20.36分,心理状况得分20.96分,社会关系得分23.30分;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88.02分,躯体症状得分20.36分,自理能力得分22.22分,心理状况得分21.36分,社会关系得分24.08分。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3,FT3)水平为(8.42±1.57) pmol·L~(-1),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riiodothyronine 4,FT4)水平为(14.42±1.67) pmol·L~(-1),血清总三碘甲状原氨酸(tal triiodothyronine 3,TT3)水平为(2.22±0.57) pmol·L~(-1),血清总甲状腺素(Tal Triiodothyronine 4,TT4)水平为(122.26±0.57) pmol·L~(-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T3水平为(3.42±1.57) pmol·L~(-1),FT4水平为(6.42±1.67) pmol·L~(-1),TT3水平为(0.22±0.57) pmol·L~(-1),TT4水平为(68.26±0.57) pmol·L~(-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龙散治疗甲状腺癌效果显著,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转移灶患者大剂量^131I住院治疗期间的心理应激及初次治疗与多次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译定的SCL-90。在同样条件下测评甲状腺癌伴发转移灶大剂量^131I治疗患者进行自测,并给予评分.然后比较初次治疗组别患者、多次治疗组别患者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项单项分均高于常模标准;(2)初次治疗组SCL-90各项指标均高于多次治疗组,除了强迫和恐怖外其余项目初次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多次治疗组。结论:两组患者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尤其是初次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尿含量,间接推算体内滞留量,为临床诊断、防护,及医学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病人24h和48h尿量,用加样器采样1ml,在甲功仪测定100s,并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尿中131I含量,GBq(mCi)=标准源浓度/标准源计数/×(lml尿样计数/标准源的计数)×尿量(ml)。结果 40例131I治疗的甲癌病人,口服剂量不同,而24h、48h尿中131I排量基本相同,24h为82%,48h为94%,24h体内滞留量为18%,48h滞留量为10%。结论甲状腺癌131I治疗和甲亢131I治疗一样,是否可以在门诊治疗?甲癌131I尿中含量测定为远距离转移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盛矢薇  陆汉魁 《医学综述》2013,19(18):3378-3380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病灶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对38例DTC肺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131I全身扫描(131I-WBS)检查,并随访,了解患者肺内病灶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18F-FDG PE-CT、131I-WBS共发现肺内病灶68个,45个病灶131I-WBS阳性、18F-FDG PET-CT呈阴性,19个病灶18F-FDG PET-CT阳性、131I-WBS阴性;4个病灶两种检查均为阴性,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11%,而在131I-WBS阴性的患者中18F-FDG PET-CT阳性率为82.61%.18F-FDG PET-CT对DTC肺内转移灶的检出率与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131I-WBS联合18F-FDG PET-CT在探测DTC转移病灶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各自独立应用的结果.DTC细胞对18F-FDG的摄取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对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DTC的复发率、病死率及转移率,然而高剂量的放射性碘给DTC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将131I治疗1 d至1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称为早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甲状腺炎与头颈部不适、恶心与呕吐、唾液腺炎、骨髓抑制、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眼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尽量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