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 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3.
陈青 《当代医学》2014,(29):9-9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5月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均分成2组(n=80)。观察组采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照组采用胶囊内镜检查,观察2组病灶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病灶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分别为95.0%和81.3%,对照组分别为80.0%和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中采用双气囊小肠镜,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其中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小肠黏膜糜烂溃疡和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0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0例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55.0%).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14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溃疡2例,小肠隆起性病变2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绒毛萎缩6例,疑似炎症性肠病1例,末端回肠严重伴回盲部占位1例.(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4例中,检查出小肠病变12例,阳性率85.7%.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或伴活动性出血7例,小肠溃疡2例,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多发隆起灶1例.(3) 胶囊内镜正常电池范围内对小肠检查情况:60例中有14例未能完成抵达回盲部,占总检查25%.但其中10例已经发现小肠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1.7%;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06~2012-07间,325例经B超、CT、胃镜和肠镜等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75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37例,慢性腹泻25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评价其阳性率、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25例患者中有245例发现阳性病灶,总体阳性率75.38%;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82.30%(144/175),慢性腹痛的阳性诊断率为67.00%(60/88),慢性腹胀的阳性诊断率为67.60%(25/37),慢性腹泻的阳性诊断率为64.00%(16/25),5例(1.50%)发生胶囊滞留,受检者顺应性、安全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获诊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平均滞留286min,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均顺利排出体外。共检出8例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2.7%。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安全、简便、无创、检出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MOM智能胶囊内镜系统(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及慢性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111例,所有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腹部CT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分析胶囊内镜胃内运行时间、小肠运行时间及胶囊内镜对各类症状组检出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结果 111例患者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及并发症,全小肠检查成功率96.4%(107/111),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平均为(41±18)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平均为(292±88)min。总病变检出率为82.9%(92/111),诊断符合率为50.5%(56/111),其中OGIB组病变检出率95.5%(42/44),诊断符合率为68.2%(30/44),慢性腹痛组病变检出率为78.3%(36/46),诊断符合率为39.1%(18/46),慢性腹胀组病变检出率为81.8%(9/11),诊断符合率为27.3%(3/11),慢性腹泻病组变检出率为50%(5/10),诊断符合率为20%(2/10)。OGIB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安全、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OGIB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50例隐性或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常规上消化道内镜和下消化道内镜的检查中均无异常表现,然后对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分析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显性消化道出血42例,隐性消化道出血8例.在胶囊内镜的诊断中,检查出39例显性消化道出血,6例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且本组患者中未发现有肠梗阻等症状,分别有16例患者出现血管动静脉畸形和11例患者出现克洛斯病病变.结论: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较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并且能够鉴别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预后处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