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血清游离氨基酸谱及营养状况。方法对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饮食评估;测量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和分析血清游离氨基酸谱。结果患者平均能量摄入为115.03kJ·kg-1·d~1,蛋白质摄入为1.06g·kg-1·d~2;26.5%的病人BMI<18.5,存在营养不良。以MAMC评估,30.61%的病人存在中重度肌蛋白消耗;以TSF评估,69.38%的病人存在中重度体脂消耗。MHD病人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正常,总氨基酸量、EAA/NEAA、Leu、Ile、。Phe、Val、Lys、Thr、Ser、Ala和Gl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P<0.01),而Asp、Trp、Arg水平则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MHD病人存在明显的血清游离氨基酸谱改变,以必需氨基酸水平低下为主,为预防营养不良的进一步发展,应予以合理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膳食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43例(占63.23%);中度营养不良19例(占27.94%);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82%).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9例MHD患者进行饮食调查及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影响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主要影响因素为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等.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平  李月红 《吉林医学》2009,30(24):3142-3143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观察38例本院MHD患者,以正常组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人体指数学测量、生化检测等方法,探讨MHD患者蛋白热量的摄入情况及透析充公性、微炎症、钙磷乘积等对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SGA评分营养不良率达65.79%(25/38),不同营养状态患者Kt/v、CRP、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磷乘积存在显著差异。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营养不良情况,临床中需要根据不同原因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徐燕  方玉真 《海南医学》2016,(5):858-860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未接受系统的饮食指导,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饮食指导。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首次透析治疗后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为(12.01±3.25)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为(6.07±3.5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评分(14.10±3.68)分和(8.21±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为(22.69±3.76) kg/m2、肌酐为(992.73±174.35)μmol/L、血红蛋白为(104.65±20.56) g/L、白蛋白为(41.85±5.63) g/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32±3.21) kg/m2、(828.53±93.52)μmol/L、(92.71±17.51) g/L和(36.43±5.0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与首次透析时相比较,对照组患者仅肌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够有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尚云霄  王明晓 《医学综述》2013,19(12):2299-2301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加强质量管理前后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在煤炭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就诊、有完整资料并透析治疗1年以上的MHD患者42例,比较在2011年1~3月和年末10~12月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及Kt/V值,同时按性别分组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年末Kt/V、ALB及Hb值较年初有所改善(P<0.05),但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男女CRP、AL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女性患者Kt/V值显著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慢性炎症,常规透析不能改善其病理状态。通过综合处理,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种原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近年来这一问题越来越为肾病医生所重视,因此对这些患者的营养状况应及时检查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56例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饮食干预的手段,6个月后测量本组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和主观整体评估法。结果 6个月后,患者的SGA评分明显升高(P<0.01),人体测量学指标BMI、TSF、AC、AMC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1);生化指标中TP、AIB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合理饮食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及对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有效的干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本透析中心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及相关因素,探寻SF与主动脉硬化和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透析中心接受MHD的53例患者,观察SF的水平;比较SF与透析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钙(serum calcium, Ca)、血清磷(serum inorganic phosphrus, P)、血清钙磷乘积、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 ALB)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iPTH)等指标的相关性。对SF与主动脉硬化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①SF≥500 ng/ml 为25例,占总数47.17%,其中68%患者存在主动脉硬化;500ng/ml >SF≥200ng/ml 为8例,占总数 15.09%,25%患者存在主动脉硬化;SF<200 ng/ml为20例,占总数37.74%,30%患者存在主动脉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升高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 OR=1.001, 95%CI=1.000~1.002)。②予停止补充铁剂半年,SF明显下降(p<0.05)。③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SF与透析时间、钙磷乘积、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4, p<0.001)、(r=0.304, p<0.05)、(r=0.435, p<0.05)。而SF与CRP、Ca、P、iPT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约50%的MHD患者SF高于500 ng/ml,铁蛋白升高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②补充铁剂是MHD患者SF升高的重要因素。③SF与透析时间和钙磷乘积明显相关。④SF与患者营养状态相关,因此最合适范围为200ng/ml-500n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改善状态。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四川省绵阳市四〇四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通量[膜超滤系数Kuf20.0~55.0 m L/(h·mm Hg),尿素清除率3.08~3.20 m L/s]血液透析,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膜超滤系数Kuf 4.2~8.0 m L/(h·mm Hg),尿素清除率3.00~3.17 m L/s]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微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情况[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营养指标增长情况[总蛋白(TP)、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营养评分量表(SG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49.7±21.3)ng/L比(310.4±41.4)ng/L,(2.2±0.5)μg/L比(5.4±1.0)μg/L,(2.6±0.5)mg/L比(5.5±1.2)mg/L](P<0.01);TP、ALB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3)g/L比(61.5±4.2)g/L,(38.7±1.6)g/L比(32.4±1.5)g/L],BMI显著高于对照组[(29.2±2.2)kg/m2比(22.0±2.0)kg/m2](P<0.01);观察组营养改善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长时间的高通量血液透析后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透析选择较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疆巴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9例,平均年龄(51.60±16.27)岁;男女比例2.1:1;汉族87例(79.82%),维吾尔族21例(19.27%),蒙古族1例(0.92%)。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透析次数、血管通路及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原发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4.13%,糖尿病肾病占30.28%,每周透析2次者占49.42%;13.79%患者每周透析少于2次,每周3次者占43.6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占8.26%、5.75%;动静脉内瘘54.02%、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40.23%。在肾性贫血、肾性骨病、高血压控制方面,肾性贫血纠正达标率36.78%,较去年上升7.37%。钙磷乘积55mg2/dl2者57例(65.52%)。血压小于150mmHg/90mmHg者74.7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长已存活134个月。年度转归3例(2.75%)行肾移植;6例(6.9%)转至外院治疗;无改为腹膜透析治疗(PD)患者;年度透析患者死亡率11.93%。死亡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糖尿病肾病(84.62%)。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居死因之首,占30.77%。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透析不充分;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比例较高;经济困难及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瘦素(Leptin)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慢性肾衰竭(CRF)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组(HP+HD 组)24例,单纯HD治疗组(HD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瘦素(Leptin)、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的水平,对比两组的测定结果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Leptin、PA、TRF、Alb及Hb的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HP+HD组患者的血浆Leptin水平明显降低,各营养指标明显改善,与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eptin水平与PA、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HP能有效清除Leptin,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PA可能是反映早期CRF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测定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不同指标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5%,白蛋白(Alb)37.5%,前白蛋白(PA)17.5%,透析前BUN低7.5%,蛋白分解率(nPCR)27.5%,尿素清除指数(Kt/v)10%.结论7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可调钠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以及透析前后血钠浓度的变化,评价PH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人,分别行普通透析与可调钠透析,观察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间期平均血压、心率,超滤量和透析后血钠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可调钠透析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透析组,而超滤量显著高于普通透析组,血钠浓度、心率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降低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并且明显缓解患者的水负担,提高透析的充分性,还能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住院率的关系。方法:70例MHD患者的观察时间为21个月,每3个月测定1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人体学指标及血CRP,根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该期间患者的住院发生事件。结果:CRP>10mg/L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平均值均低于CRP<10mg/L组,有显著性差异;而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高(P<0.05、0.025),住院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升高导致住院的相对危险度(RR)为3.0139(R>1)。结论:在MHD患者CRP作为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通过影响营养状况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导致住院率增加,提示CRP可作为MHD患者临床预后,尤其是短期预后,住院事件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透患者 ,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治疗 ,并测定治疗前、治疗 4周、12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前血浆氨基酸谱。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 12周后 ,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中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甘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水平降低 (P <0 .0 5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改善贫血来纠正血透病人的氨基酸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