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鹏英 《中外医疗》2010,29(36):61-61
外科手术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管姑息手术还是根治性手术,术后残留病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1]。实践证明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传统采用的周围静脉和口服化疗,由于达到肿瘤部位药物浓度低、作用时间短,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缓释氟尿嘧啶(5-Fu)采用骨架与膜层结构控制活性物质在体内释放,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区域性化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曲明江  王启文 《吉林医学》2011,(34):7270-7272
目的:探讨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食管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7例中晚期食管癌拟手术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两组,Ⅰ组为缓释剂组(n=58),患者于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化疗;Ⅱ组为对照组(n=59),行常规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免疫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缓释剂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免疫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局部化疗是一种患者耐受性良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新型给药途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局部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综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9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5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并在术中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 对照组45例单纯根治手术.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7天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记录胸腔引流液体量和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2周内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术后2组患者血细胞数值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不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2.2% (P<0.05),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植入临床推荐用药剂量的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食管/贲门癌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7例,随机为2组.对照组(n=21)只行根治性手术不植入药物,治疗组(n=26)关腹前在肿瘤创面、淋巴转移的周围区域,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比较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住院天数等指标;术后随访2年,观察2组肿瘤局部复发率、病死率.结果 2组血常规、伤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2年局部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预防直肠癌复发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 (治疗组) 和对照纽,治疗组在瘤床和沿淋巴回流区域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观察2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膜炎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术后随访3年,治疗组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率较对照组低 (P<0.05) .结论 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91例直肠癌拟手术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两组,Ⅰ组(n=45)为缓释剂组,患者于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5-FU缓释剂局部植入化疗,Ⅱ组(n=46)为普通化疗组,于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其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肿瘤复发少,患者死亡率低。结论:术中植入5-FU缓释剂效果明显,能减少复发和转移,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望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WanFangData、PubMed和EMbase(1990—2013年),收集所有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个RCTs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而2组术后2年的远处转移率、切口感染率、腹膜炎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肠梗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能较好地降低患者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而无法阻止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的概率,可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长期疗效和更全面的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PubMed和EMbase(1990~2013),收集所有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867例患者,根据是否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分为治疗组443例,对照组4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效Meta分析,治疗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OR=0.34,95%CI:0.21~0.54,P<0.00001)和死亡率(OR=0.29,95%CI:0.16~0.52,P<0.0001)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2年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OR=0.61,95%CI:0.22~1.70,P=0.34)。安全性Meta分析:两组的切口感染率、腹膜炎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肠梗阻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能较好地降低患者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而无法阻止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的概率,但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长期疗效和更全面的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徐果  朱德祥 《重庆医学》2011,40(4):353-35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对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病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内给予氟尿嘧啶植入剂800 mg,术后4周进行6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术中不进行腹腔内干预性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同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42.39%、30.54%,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8.5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仇爱峰  施育华 《吉林医学》2012,33(31):6778-677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对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对行胃癌根治切除术的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于根治术后在腹腔内给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800 mg区域化疗;对照组仅于关腹前蒸馏水常规冲洗腹腔后关腹。术后化疗方案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吻合口复发率及临近脏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肝转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可降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651例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17例,发生率1.03%(17/1651),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膈上水平胸导管结扎对治疗和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安全性及疗效,寻找预防大肠癌局部复发转移的新途径。方法64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成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和肝肾功能变化,腹腔复发或肝转移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酐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Surgical resection is preferred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Duodenal GIST comprises 4.5% of all GISTs, but the optimal surgical procedure for it remains uncertain. Since GISTs grow extensively and rarely give rise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ncreatoduodenectomy, 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duodenal GIST, may be excessive for this disease. On the contrary, pancreas-sparing duodenectomy has only been performed in a few hospitals because the procedure requires precise anatomical knowledge of the pancreatic head. W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partial duodenectomy and translocation of the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as a patch to repair the defect in a patient with duodenal GIST close to the papilla of Vat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1月我科分期收治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174例,其中78例行开腹手术,96例行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果术中出血量双镜组平均50 ml,开腹组平均150 ml;术后镇痛次数双镜组平均0.3次,开腹组平均3次;术后排气时间双镜组〈36 h 49例,开腹组0例,双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结论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开腹手术优点明显,可作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肠癌致肠阻急诊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大肠癌致肠梗阻急诊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I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8例,I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2例,I期左半结肠切除或肿瘤姑息切除Hartmann手术12例,各种肠造瘘8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行2次手术造瘘。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ST42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20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16例,直肠2例。其中33例达到外科根治性切除。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行姑息切除。7例伴肝转移者中2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切除,5例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33例中术后复发转移9例,复发间期平均14个月,其中7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他2例分别带瘤生存12及16个月。结论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治疗GIST的首选有效方法,不易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GIST远期仍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率。对复发转移病例,仍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谭震森 《吉林医学》2011,(4):656-65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WBC、PLT、ALT、C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两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蝶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10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经蝶手术治疗后,MRI检查证实仍有残留的118例垂体腺瘤。结果:肿瘤主体残留在海绵窦占46.6%,鞍内37.3%,鞍上5.1%,混合9.3%,颅外1.7%;影响肿瘤根除的主要因素,肿瘤侵袭海绵窦46.6%,术者经验不足36.4%,肿瘤侵润生长9.3%,肿瘤体积巨大3.4%,出血多4.2%。针对残余瘤组织再手术者为10.1%,普通放射治疗39.0%,r刀治疗38.2%,药物治疗11.0%。结论:经蝶手术残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袭海绵窦,这些病例不能或很难单纯手术根除;其次是术者经验不足和技术问题而造成。在有残瘤的病例中,有半数以上病例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达到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4例泌尿生殖系统IMT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7-57岁,平均32岁;其中膀胱IMT8例,肿瘤直径1.5-4.5cm;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例,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肾脏IMT3例,肿瘤直径2-3.5cm;肾肿瘤剜除术2例,抗炎治疗1例;前列腺、睾丸、附睾IMT各1例,前两者行抗炎治疗,后者行附睾切除术。结果随访3—50个月,平均21个月,膀胱肿瘤术后复发1例;肾肿瘤手术治疗2例均无复发,行抗炎治疗病例5个月后复发,再次行抗炎治疗后18个月无复发;前列腺肿瘤抗炎治疗后3个月复发,后行前列腺切除术,随访20个月无局部复发;睾丸及附睾肿瘤治疗后均无复发。结论泌尿生殖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少部分病例可采用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