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陈月兵  王振波  李德龙 《海南医学》2016,(24):4056-4058
目的:分析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扬州市中医院2012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期间收治的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患者27例,MRI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2WI、T2Flair及DWI功能成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Wallerian变性均沿皮质脊髓束方向分布,呈点、条片状异常信号影,MRI表现为T1略低信号、T2WI及T2Flair略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27例伴有同侧大脑脚萎缩,6例伴有同侧脑桥萎缩。结论 MRI是诊断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诊断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临床诊断为PRE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5例接受CT检查,8例接受MRI检查,18例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结果 PRES累及双侧顶枕叶(27例)、基底节区(6例)、额叶(7例)、小脑半球(1例),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脑白质内,7例患者皮质亦受累。CT呈稍低密度影;MRI扫描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以FLAIR序列显示皮质病变为佳。DWI显示大部分病灶呈等或略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略高信号。随访所有患者病灶范围变小、数目逐渐减少。结论 PRES好发于顶枕叶白质,但也可见于基底节、额叶及脑皮质,MRI FLAIR及T2WI序列显示病灶较佳。CT、MRI头部扫描及定期复查对PRES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2WI FS。结果病变位于后纵隔T2-T10胸椎旁,表现为半圆形、有分叶、边缘光滑的占位性病变。SE序列T1WI为等信号、FSE序列T2WI为低信号(与肌肉比),病灶周围有脂肪组织包绕。结论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T2WI低信号,病灶周围有脂肪组织包绕具有特征性。结合病史,MRI对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相关疾病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MRI表现,总结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脑胶质细胞增生表现的CT、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8-55岁之间,好发于额颞部。CT表现为多呈低密度区,少数其中有高密度结节灶,多无增强效应。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表现多样,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患者病史常能得出较明确的诊断。MRI较CT的诊断正确率较高,MR常能综合多序列影像的特点,从而得出较明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对M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诊治的8例MBD,全部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病灶累及胼胝体各部和各系列的MRI信号特征。结果所有患者胼胝体不同部位受累,病变呈带状,主要累及胼胝体中央层,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其中急性型5例,胼胝体肿胀,以膝部明显;亚急性型1例,胼胝体略为肿胀,病变表现为中心夹层状,两型病变胼胝体DWI呈高信号、较高信号;慢性型2例,整个胼胝体萎缩、变薄,胼胝体D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结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有效地评估各型临床表现的MBD病灶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原发颅内淋巴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颅内淋巴瘤MRI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淋巴瘤6例的MRI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其中左侧额叶1例、胼胝体2例、左侧颞叶1例、右侧小脑2例。肿瘤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2例,。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3例、低信号3例,T2WI6例均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不均匀1例,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占位效应明显者2例。结论原发颅内恶性淋巴瘤发病部位、MRI信号特征及其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在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灶分别位于小脑后上方、左侧小脑半球、左侧颞顶枕叶三角区,T2WI像表现为混杂高信号,T1WI像表现为混杂低信号,DWI(扩散加权成像)呈混杂低信号,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为稍低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壁结节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其中4例位于小脑半球,术前误诊为髓母细胞瘤或血管母细胞瘤,1例位于左侧颞顶枕叶三角区,术前误诊为脑膜瘤或室管膜瘤.结论 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较少见,MRI有特征性表现,MRI扫描有助于本病的确诊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欧阳起 《广西医学》2013,(9):1185-1186
目的探讨AIDS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52例AIDS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CT及MRI影像进行分析。结果52例影像检查发现病变累及范围较广泛,其中左侧大脑5例,右侧大脑7例,两侧大脑31例,大脑及小脑、脑干9例。病变累及单一脑叶11例,两个以上脑叶或脑干同时受累41例,其中额叶21例,颞叶17例,枕叶12例,基底节区13例,小脑9例,桥小脑臂3例,脑桥4例,丘脑6例。CT表现为片状、小片状低等密度影;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或低信号改变,FLAIR序列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多伴水肿,增强扫描10mm以下小结节病灶多呈均匀结节状强化,直径大于10mm病灶呈环状、连环状强化。颅内高压,脑积水较轻。结论 AIDS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表现特征及鉴别。方法 对15例随访5年以上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中,病灶位于左侧额颞区9例,右侧额叶3例,右侧额顶2例,左侧枕叶l例。CT平扫病灶呈等高混合密度,病灶内可见线条状钙化。MRI平扫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和高混合信号。增强后CT扫描4例见轻度非均匀强化,余ll例未见强化;全部病灶MRI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全部病灶无占位效应硬病灶周围水肿,10例邻近病灶的脑沟增宽。结论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因血栓形成、血栓钙化等致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匀,无占位表现和随访无增大是其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孤立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3例脑内孤立性转移瘤病例的脑低场MRI表现。结果 23例单发脑转移瘤中,MRI显示病灶位于幕上18例,其中1例发生于脑室内;幕下4例;1例病灶于平扫时未发现而增强发现。平扫T1WI显示18例病灶呈低信号,1例病灶呈等信号,4个病灶呈混杂信号;T2WI显示17例呈高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结节状强化18例,环状强化4个,1例呈不规则状强化;其中强化病灶周围不同程度水肿21例;周围无水肿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脑实质内。结论孤立性脑转移瘤MRI平扫信号、瘤周水肿情况及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Jiang T  Chen SQ  Shan H  Zou Y  Zhang JS  Chen X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9):2055-2059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患者边缘系统相关结构的MRI表现,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病理机制,同时提出对该病MR诊断的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对其边缘系统相关结构的MR影像进行分析,包括体积和信号的改变.结果 有异常改变的结构包括:杏仁核29例、海马28例、岛叶24例、海马旁回23例、豆状核23例、胼胝体20例、尾状核11例、下丘脑10例、丘脑前核10例、扣带回8例、背侧丘脑2例.常见的表现为萎缩、肿胀及T2信号升高以及豆状核T2信号减低.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边缘系统相关结构受累的概率很高,这可能与痴呆及其他精神症状有关,肿胀及T2信号增高可能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ndings of lesions in the limbic system related structures in 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 (GPI) patients so as to explore its pathogenesis and provide a new MRI diagnostic metho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MRI findings of lesions in the limbic system related stru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or a total of 31 GPI patients. The parameters were volume and signal abnormality. Results On MRI,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amygdaloid body ( n = 29 ), hippocampus ( n = 28 ) , insular lobe ( n = 24 ) , parahippocampal gyrus ( n = 23 ),lenticular nucleus ( n = 23 ), corpus callosum ( n = 20), caudate nucleus ( n = 11 ), hypothalamus ( n =10), anterior nucleus of thalamus ( n = 10) , cingulate gyrus ( n = 8 ) and thalamus ( n = 2). The frequent manifestations were atrophy, swelling, T2 hyperintensiy in various structures and T2 hypointensity in lenticular nucleus. Conclusion A frequent involvement of limbic system structures in GPI patients may be related with dementia and other psychiatric symptoms. Swelling and T2 hyperintensity of involved structures may be the characteristic MRI manifestations of GPI.  相似文献   

12.
徐彧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32-2033
目的:探讨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它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胆管癌16例,胰头癌14例,壶腹癌3例,扩张的胆道表现为"软藤"状;胆道结石18例,胆道炎症3例,术后狭窄2例。扩张的胆道表现为"枯枝"状。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脑内毛细血管瘤的认识.方法 对经MR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毛细血管瘤6例进行总结及分析,分析其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例脑内毛细血管瘤,分别位于脑桥、延髓、左右小脑半球、右侧颞叶、左侧额叶各1例;3例有亚急性出血,2例呈囊实变,1例为实性,MRI信号均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灶实体部分均显著不均匀强化,境界清楚;5例病灶实体内可见点状及细条状未强化分隔,1例可见"血管网":3例可见引流血管与病灶相连.结论 MRI对脑部毛细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产前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B超发现胎儿发育异常者进一步行MRI检查,并与出生后体检、B超图像、尸体解剖及病理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4例,肾发育异常4例,骶尾部畸胎瘤1例,颈部肿块1例,多发畸形1例,胎儿水肿1例,腹腔囊肿1例,骨骼发育异常1例;有2例B超怀疑胎儿发育有异常,但MRI考虑为正常,出生后证实为正常新生儿.结论:MRI在胎儿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当B超怀疑胎儿发育有异常时MRI检查更是重要的补充手段,特别对于胎儿颅脑和肾脏发育异常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83例;经三名以上专门从事神经放射诊断工作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7例.结果 本组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1例)、转移瘤(7例)、星形细胞瘤(6例)、胶质瘤(混合型或未分类5 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囊虫(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静脉血管畸形(3 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可为实性或囊实性.增强检查多数病灶可强化,少数无明显强化.结论 四脑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的影像学征象.在诊断时注意区分原发于四脑室内或外侵至四脑室的病变,以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刘勇  罗丽  宋震宇  黄冰峰 《西部医学》2011,23(9):1786-1788
目的探讨脑单发转移瘤的MRI征象。方法搜集3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脑单发转移瘤患者的MRI资料,对肿瘤部位、形态大小、信号表现、强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大脑半球28例,小脑6例,脑室内1例。为巨块状、团块状、结节状肿块,囊实性17例,实性13例,囊性5例。T1WI囊壁和壁结节、实性瘤灶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肿瘤边界清楚,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不规则环状强化22例,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团块状、结节状明显强化13例。部分肿瘤周围水肿显著,10例表现为"小瘤灶、大水肿"。结论脑单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及临床对比。结果:TCS均表现为脊髓低位;椎管内脂肪瘤9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2例,双干脊髓2例,脊髓空洞症6例,脊髓纵裂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3例;其中7例无临床症状为查体时发现。MRI表现与临床手术所见相符。结论: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确诊具有重要价值,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形态及伴发畸形,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何银 《河北医学》2004,10(11):1016-1018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经MRI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脊髓圆锥均不同程度低于腰2椎体水平,伴椎板未融合者8例,脊膜膨出者4例,皮毛窦者2例,椎管内脂肪瘤者2例,脊髓纵裂者2例,畸胎瘤者1例,腰骶段椎管扩大者4例。结论:MRI可以明确地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并发的其他先天性畸形,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MRI形态学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脑瘫患儿的头颅资料(1.5T),其中痉挛性脑瘫16例,锥体外系脑瘫7例,肌张力低下脑瘫4例,混合型脑瘫8例。结果:32例患儿(91%)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1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6例,基底节异常信号5例,脑软化灶5例,皮层梗死病灶3例,先天畸形4例。3例患者MRI检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Z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76-3078
目的 分析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2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男7例,女22例,发病年龄(52±9)岁.临床表现:头痛15例,视力减退9例,复视7例,眼睑下垂2例,面部感觉异常6例,轻偏瘫1例,月经稀少4例.MRI为主要诊断方法.29例患者经额颞开颅伴或不伴眶颧弓切断,全部经硬脑膜下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48.3%),近全切除13例(44.8%),大部切除2例(6.9%),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7例(93%)随访3个月至6年.头痛全部缓解,神经系统症状改善12例,内分泌症状无改善.主要并发症包括视力减退2例(6.9%)、动眼神经麻痹17例(58.6%),外展神经麻痹8例(27.6%),三叉神经麻痹4例(13.8%).16例定期复查MRI,时间1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全切除肿瘤难度较大,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