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EF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肿块>3cm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新辅助化疗组26例,术前予以3个周期CEF方案治疗,然后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再行3个周期化疗。辅助化疗组30例先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用CEF方案化疗6个周期。结果:新辅助化疗组CR7例,PR17例,MR1例,总有效率96.1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腹痛和(或)腹泻及脱发,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F作为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术前ET与CEF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ET组和CEF组,每组23例,分别用ET、CEF化疗方案治疗,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3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乳腺癌总有效率(OR)ET组为87.0%(20/23),CEF组为61.0%(14/23).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脱发两组相似,ET组骨髓抑制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及神经毒性.结论 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均有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ET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CEF组.  相似文献   

3.
陈建生  龚江波  潘淑波  戎吉龙 《广西医学》2021,43(14):1677-1681
目的比较术后采用不同周期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采用TEC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的94例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化疗4周期者44例(4周期组),6周期者50例(6周期组)。化疗结束后第1个月评估两组近期疗效,并记录化疗期间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辅助化疗后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6周期组化疗结束后第1个月的患者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4周期组,且辅助化疗后3年的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4周期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辅助化疗期间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4周期方案相比,术后6周期TEC辅助化疗方案可更好地改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辅助化疗后3年的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且并未增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果  王本忠 《安徽医学》2011,32(4):449-451
目的 比较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3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E(多两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TEC(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及环磷酰胺)方案化疗,21 d为1周期,观察化疗后病理反应并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TE组与TEC组有效率分别为84.4%(27/...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序贯紫杉醇剂量密度化疗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探讨密度方案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收治的60例采用EC序贯T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的女性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剂量密度组(29例)和常规剂量组(31例),计划每例患者接受EC×4序贯T×4的化疗。剂量密度组每2周重复,常规剂量组每3周重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Ⅲ~Ⅳ级毒性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化疗。剂量密集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7%(6/29),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58.1%(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均无血小板降低、贫血、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发生。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序贯T剂量密度方案用于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个安全、有潜力的方案。剂量密度方案辅助化疗与常规方案辅助化疗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均能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EC-T和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对 Ki-67 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EC-T组(61例)和TEC组(101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完成6~8个周期化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Ki-67,分析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疗效,以及化疗前、手术后 Ki-67 表达情况。结果: EC-T组临床有效率(clinical response rate,cRR)为80.3%,TEC组为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EC-T组获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为6.6%,低于TEC组(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化疗前EC-T组Ki-67表达阳性率为95.1%,TEC组为8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手术后TEC组Ki-67 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EC-T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EC-T方案同TEC方案近期疗效相近。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患者体内 Ki-67 表达,在降低Ki-67 表达阳性率方面,TEC方案明显优于EC-T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TAC与CAF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CAF组(37例)和TAC组(37例).21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手术,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两组均无疾病进展者.TAC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7例,病情稳定(SD)6例;CAF组CR 2例,PR 21例,SD 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与CAF组白细胞减少率、粒细胞减少率、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减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与CAF方案均有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TAC方案的疗效优于CAF方案,毒副作用高于CAF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T方案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接受两种方案新辅助化疗,完成4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Ⅱ期乳腺癌T组的有效率为90.9%,CEF组的有效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T组的有效率为85.7%,CEF组的有效率为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ER和PR表达发生改变的分别为Ⅱ例、20例,前后表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方案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期乳腺癌疗效基本一致,但治疗Ⅲ期乳腺癌前者明显好于后者,且新辅助化疗后可以提高ER、PR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3例Ⅱ~Ⅲ期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E和TEC方案化疗。21d为1周期。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TE组与TEC组有效率分别为78.60%(33/42)、75.6%(31/41),两者无显著差异。TECⅢ组~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均较TE组高。结论: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有效率相似,TE方案骨髓抑制较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类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军  陈勇  谢荣盛  宋小勇 《海南医学》2010,21(20):28-29
目的探讨含紫杉醇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例,分别采用TEC(表柔比星60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第一天,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二天,21d为一个周期)与FEC(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表柔比星100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第一天,21d为一个周期)方案进行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EC方案组有效率为93.3%,FEC方案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脱发、皮疹、静脉炎、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相似,TEC组白细胞下降、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较高,FE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结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含紫杉醇类方案较传统方案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疗前口服自拟减毒汤对于提高乳腺癌手术后AC→T(阿霉素、环磷酰胺每3周1次,连续4周期→紫杉醇每3周1次,共4周期)方案化疗耐受性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均予以AC→T方案化疗,化疗开始15min前两组均予以恩丹司琼静脉推注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预防消化道反应。治疗组于手术后每周期化疗前1周即开始服用自拟的减毒汤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连服7 d直至化疗前1 d。对照组未予以口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KP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变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后KP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化疗周期的恶心呕吐反应、白细胞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前口服减毒汤能减轻乳腺癌术后AC→T方案化疗的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TF方案治疗,而治疗组患者主要采用TEC方案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同时两组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反应肝功能损害、心脏毒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小和血小板低下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TEC方案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应注意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EF方案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并比较CEF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原发肿块〉3cm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新辅助化疗组26例,术前予以3个周期CEF方案化疗,然后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再用CEF方案化疗3个周期。辅助化疗组30例先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用CEF方案化疗6个周期。结果:新辅助化疗组26例中CR7例(26.92%),PRl7例(65.38%).总有效率92131%。新辅助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80.77%、81.67%)、血小板减少(23.08%、23133%)。血红蛋白降低(15.38%、16.67%)、谷丙转氨酶升高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11.54%、11.33%)、恶心呕吐(23.08%、23.33%)、腹痛和腹泻(7.69%、6.67%)及脱发(26.92%、26.67%);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F作为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席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E与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Ⅱ-Ⅲ期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67例,按照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两组,TE组85例和TEC组82例,其中(1)TE方案: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2)T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50mg/m2+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两组化疗方案均行4个周期,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毒副反应。结果:TE组与TEC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7.6%US.58.8%)具有统计学差异(χ9.001,P〈0.05);在血小板、血红蛋白、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及脱发不良毒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TEC方案明显高于TE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应用EC-T序贯化疗方案对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7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EC序贯辅助T助化疗(EC-T);对照组术后给予TEC化疗;化疗结束后同时给予大分割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毒性反应及心脏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TAC、FA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AC组21例和FAC组27例,分别采用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及FAC(氟尿嘧啶at-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AC组CR2例,PR15例,SD3例,PD1例,有效率为71.42%;FAC组CR1例,PR18例,SD6例,PD2例,有效率为59.26%,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中,FAC组白细胞减少例数明显少于TAC组(P〈0.05);心电图改变情况、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和脱发的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TAC与FAC方案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FAC方案所致的不良反应较TAC方案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P(TAT、DDP)方案、CTF(CTX、THP、5-Fu)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40例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TP、CTF两组,TP组:多西紫杉醇(TAT)+顺铂(DDP);CTF组:环磷酰胺(CTX)+吡柔比星(THP)+5-氟尿嘧啶(5-Fu),每3周为1周期,行术前新辅助化疗3~4周期,每2周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TP组总有效率(CR+PR)84.3%,其中CR 12.9%,PR 71.4%;CTF组总有效率(CR+PR)70%,其中CR7.1%,PR 62.9%,两组总有效率统计学处理分析,显示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病人均能耐受,白细胞下降总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TP方案和CTF方案用于II/III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均可缩小肿瘤,部分病人可达完全缓解,TP方案疗效好于CTF方案,白细胞下降总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玲  李发强 《中外医疗》2010,29(25):108-108
目的探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8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行3周期FTC方案和AT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38例行3周期新辅助化疗后,FTC方案组有效率为60%(12/20),AT方案组有效率为83.3%(15/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常见化疗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其中吡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方案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脾多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免疫功能、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局部晚期浸润性乳腺癌87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接受TEC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化疗,治疗第9周评价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和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多肽辅助TEC方案化疗能够有效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结果,为需行新辅助化疗的CT2,3 N0 M0乳腺癌患者找到前哨淋巴结活检合适的时间及方法。方法将96例临床分期为CT2,3N0M0的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由一经验丰富的乳腺外科医师完成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和根治性乳腺癌手术。观察组于新辅助化疗前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无论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予以6程TEC方案化疗后再行根治性乳腺癌手术;对照组先予以6程TEC方案化疗后,予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之后立即行根治性乳腺癌手术。将两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及清扫的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5.8%,对照组检出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假阴性率为8%,对照组假阴性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腋窝淋巴结状况更加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