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是指食管下移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因BE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何提高对BE的检出率受到内镜医师广泛重视。染色结合放大内镜指导活检有助于提高对BE的诊断率,我们在2007年3-12月应用乙酸染色结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进行了相关研究,证实该检查法对帮助诊断Barrett食管有确切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燕霞  黄茜  马久红 《广东医学》2016,(Z2):133-134
目的:探索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接受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220例,行染色放大内镜复查。内镜下观察完成后,对高度可疑部位病变取1~5块组织进行活检并作出内镜下良恶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9%、94.47%、89.01%,Kappa值为0.705(P<0.05)。结论染色放大内镜作为一种新型诊断用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但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及白光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差异。方法选择结直肠微小息肉患者126例,分别行NBI放大内镜(46例)、染色内镜(40例)和白光内镜(40例)。比较各组结直肠微小息肉检出率、病理结果、微小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NBI组对微小息肉的检出显著高于染色内镜组和白光内镜组(P=0.031);各组微小息肉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放大内镜对于微小息肉的诊断灵敏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结论NBI放大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染色内镜和白光内镜,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8例以反酸、嗳气、烧心为主诉的患者行普通内镜及NBI内镜检查,评价两种内镜图像清晰度,统计BE病灶数目。在NBI模式下对BE病灶进行放大内镜(ME)检查,对BE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Goda分型,异常部位行定向取检,统计特殊肠上皮化生(SIM)检出率。结果:NBI诊断BE 86例,其中15例普通内镜阴性,NBI发现病灶数目多于普通内镜(P<0.01)。NBI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轮廓、BE病灶图像的清晰度明显优于普通内镜(P<0.01)。NBI-ME下Ⅳ型及Ⅴ型腺管开口形态检出SIM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91%、95%。结论:NBI-ME有助于BE的早期诊断,并能提高SIM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放大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张斌 《医学综述》2008,14(15):2307-2309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其与黏膜染色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背景。对于黏膜的微小早期病变的镜下检出率及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出现症状并确诊时往往已属进展期。进展期胃癌预后很差,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61%,而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EGC)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为84%-99%。本文综合有关研究及结合临床上使用放大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体会,介绍放大染色内镜在胃溃疡恶变诊断中的运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12-1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况,记录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检出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0.32%、92.54%、91.89%和93.33%,两种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50。结论采用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结肠肿瘤样病变与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对早期大肠癌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申小花  员淑玲 《吉林医学》2013,34(17):3331-3332
目的:观察分析放大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11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放大染色内镜进行检查,共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普通内镜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癌的诊出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胃癌诊断正确率为84.6%,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种癌前病变检查中,观察组患者在炎性病变、异性增生等的诊断正确率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大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诊出率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内镜技术难以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和凹陷型病变,近年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外已获广泛应用。可以发现大肠微小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应用肠管开口分型方法可以预测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据此可确定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或分片粘膜剥离术将肿瘤切除,抑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在当前我国的胃肠内镜医疗界,应广泛开展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以早期发现大肠病变,提高我国大肠癌的内镜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BE)的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标准存在不同的观点,本研究旨在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定义BE,从而探讨国人中BE的诊断标准问题。方法以内镜下疑似B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前统一内镜下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和胃食管结合处内镜检查标志的判断标准。内镜下疑似BE是指胃食管结合处的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即鳞柱状上皮交界处与胃食管结合处分离。食道粘膜活检取材使用四象限活检法,病理标本使用H&E染色,观察柱状细胞和特殊肠化上皮,同时观察BE的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内镜下疑似BE者共209例,其中长段BE4例、短段BE205例;在209例内镜下疑似BE者中,食管远端共检出存在柱状上皮化生者171例;同时检出特殊肠上皮化生即病理发现杯状细胞者21例,检出率为10.0%(21/209);在21例特殊肠上皮化生患者中,长段BE1例、短段BE20例;仅1例发现不典型增生。结论BE的诊断需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可能以组织学上发现特殊肠化上皮为准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possible risk factors of Barrett's esophagus (BE)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n Northwest China.MethodsPatients older than 18 years who underwent regular health check-up or ha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the endoscopy centers of four major teaching hospitals located in four different provinces of Northwest China from September 2008 to February 2009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 face-to-face 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risk factors were taken and scale scores (Sc) were accumulated. Diagnostic criterion of GERD was Sc≥12 points. None of these subjects received anti-acid medication prior to their endoscopy done. Barrett's esophagus was diagnosed when specialize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as detected histologically.ResultsA total of 528 patients met the criteria of GERD, among which 32 patients (20 male and 12 female) were diagnosed with BE. BE was present in 6.06% with a mean age of 51.2±11.6 year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older than patients with GERD without BE (46.6±13.3 years)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 and GERD patients regarding gender, age, hiatus hernia,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P<0.05),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symptoms of GER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hort 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 and long segment (65.6% vs 34.4%, P<0.05).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BE was 6.06% in patients with GERD in northwest China and was dominated by SSBE.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Barrett's esophagus were older age, male,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16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563例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58%,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193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38%,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779例对象中,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65%;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99例患者,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55%。结论: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是导致纤维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胃镜是诊断胃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大多早期胃癌通过普通内镜易被漏诊、误诊,故如何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自色素内镜得到应用后,内镜染色技术不断发展,色素放大内镜、荧光内镜以及内镜窄带显像术等弥补了普通内镜的不足,早期胃癌的诊断取得了较大进步。该文就内镜染色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Barrett食管(BE)的内镜检出情况及分型特点,研究不同内镜分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对可疑BE黏膜钳取病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确诊为BE的51例患者,记录其一般状况、主要临床表现、内镜分型及病理分型,同时记录同期检出的257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内镜分型。结果内镜检查中BE检出率为1.76%,RE检出率为8.86%;BE内镜分型:岛型23例,舌型10例,全周型18例;RE合并BE7.O%,BE合并RE45.1%,BE不同内镜分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有明显差异,全周型BE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不同内镜分型的BE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林坚  王舒莉  武秀燕 《浙江医学》2010,32(7):1034-1035
目的 通过分析电子肛肠镜在体检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应用价值,提高对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在我院分别接受电子肛肠镜和普通肛门镜检查的人员各3 000例,选择痔病、肛瘘、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慢性直肠炎、直肠癌6种疾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评价电子肛肠镜检查法在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电子肛肠镜检查法对直肠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肛门镜检查.结论 电子肛肠镜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值得在健康体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进行的53例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肠X线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3例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肿瘤9例,检出率为16.98%。无症状者3例,无症状人群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11.11%(3/27);有症状者6例,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病程平均为3.83年(1~10年)。胶囊内镜检出的小肠肿瘤包括癌1例、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小肠粘膜下肿物2例(性质未明)。6例经胶囊内镜证实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小肠气钡造影只检出1例,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小肠气钡造影。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为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疑有小肠肿瘤致肠腔狭窄者应行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Barrett食管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的形态学特征,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普通胃镜检查疑诊Barrett食管的患者,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对可疑或病变部位进行共聚焦内镜扫描,检查后即刻进行预测组织学诊断,即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最后对扫描部位黏膜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入选的23例患者的73个部位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扫描,结果显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93.1%,诊断符合率为95.9%.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快速准确的诊断Barrett食管.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29便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其中胸骨后或剑突下痛达80%;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13例)、岛型(10例)和舌型(6例)。活组织检查显示,本组特殊型柱状我界型上皮14例、胃底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5便,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措施。 方法收集近五年来216例我科开展的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处理措施。 结果术后并发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5例,出血1例,胆管塑料支架内移1例,碎石网篮断裂1例,十二指肠粘膜损伤1例,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文献报道。 结论加强对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诊治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重视每一个环节,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