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应用拉米夫定(每日口服100mg)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应用替比夫定(每日口服600mg)为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分别在治疗的第4周、第12周和第24周对两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HBV-DNA进行测量和对比,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的每个阶段,实验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HBV-D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HBV-DNA指标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患者,Child-Pugh 分级属 A、B 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给予拉米夫定加乌鸡白凤丸治疗,治疗组56例给予恩替卡韦加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用药6个月后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凝血功能变化及 HBV-DNA 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的变化。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IL-22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变化。此外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22、ALT及HBV-D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通过抑制HBV复制并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疏肝汤,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B超检查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对外周血骨桥蛋白(OPN)水平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肝癌晚期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用保肝、退黄、降酶、增强免疫力等支持治疗。实验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口服100 mg,1次/d,观察治疗前及服药2、4周后患者血清OPN水平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OPN水平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对降低肝癌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OPN水平无意义,但可显著降低ALT、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血清HA、LN、PCⅢ、C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纤维化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活动,改善微循环,有效延缓肝纤维化,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 和 TBIL 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蛇毒降纤酶降低青光眼患者血黏度、改善眼局部微循环以及对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①实验组:应用蛇毒降纤酶进行治疗。于治疗前行眼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流变学、眼血流动力学检测及电脑视野检查,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作记录;②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参照上述相应时间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作记录。结果:两组青光眼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电脑视野的M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进步(P〈0.05);治疗后6个月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①蛇毒降纤酶具有明显降低慢性青光眼患者血黏度、改善眼微循环的治疗作用;②视神经血流灌注量对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可能起一定作用;③蛇毒降纤酶对慢性青光眼及视神经缺血病变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颗粒对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前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复发后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变化、肝脏功能变化以及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肝脏功能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补肾健脾颗粒疗效甚佳、使用安全.患者的HBV—DNA阴转率较高.值得临床摊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之间收治的1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的奇偶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抗病毒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指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对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是组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现象,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鸿 《河北医学》2013,(6):819-82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52例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措施,B组患者给单独拉米夫定治疗措施。随访观察1年,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及治疗后1年监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指标、HBV—DNA水平,并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A¨、ALB、TBil差异比较不明显(P〉O.05);治疗后3月、6月、1年,两组患者AIJ,r、TBil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单独组)患者相比,A组(联合组)患者A岍、TBil下降更明显,AI.B升高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HBV-I)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3月、6月、1年,两组患者HBV—I)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单独组)患者相比,A组(联合组)患者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cr变化不明显,亦未出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降低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且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降低门脉压、补充蛋白及抗菌药物等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每日1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43.8%(14/32)(χ2=5.74,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肝功能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46;2.56,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加快肝功能好转,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存率,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助以RT,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后的的焦虑情绪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综合评定量表(CGI)评定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AMA及CGI评定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HAMA及CGI评定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可明显改善GAD患者的焦虑症状,对提高其疗效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8例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和苦参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及TBIL值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ALT及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将60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取双侧肝俞和足三里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14 d埋线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任何治疗,仅每2周随访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复查1次肝功能,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HBV-DNA、IFNα,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较对照组症状评分亦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HBV-DN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较对照组亦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IFNα显著升高(P〈0.01),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降低患者的病毒复制水平、促进机体生成内源性干扰素、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HBV-DNA阴转率及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四项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和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四项情况,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和ALT值低于对照组(P〈0.05),ALB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在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方面的效果较佳,且抗病毒能力较强,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a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对HBeAg、HBV-DNA的影响。方法12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为阿德福韦酯胶囊和胸腺肽a1;对照组为单用阿德福韦酯,疗程48wk。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测4wk一次;HBV-DNA、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12wk检测一次;每组均有2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48wk后进行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两组HBeAg转换、ALT复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a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44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同时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3次/d。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生化学指标和HBV DNA。部分病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27例)于基本疗程前后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并作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生化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患者的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较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