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检查,对其临床特征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位置均处于胰腺体尾部;大小为4.6~8.1cm,平均大小为6.3cm;数目为单发,形态均具有规则性,类圆形,2例患者主要呈浅分叶状;密度:其病灶主要以实性为主。结论: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特征性特点,可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术前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SPTP患者的MD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2例,4例呈混合性,1例为实性。5例均有包膜,与胰腺实质分界清楚,其中1例恶性SPTP肿块巨大,包膜不完整,局部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4例良性SPTP包膜完整,边界清楚。三期增强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进一步强化,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部分三期均未见强化,介于囊实性密度之间的过渡区呈轻度延迟强化,肿瘤包膜亦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边缘见点条状钙化。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肿块与胰腺呈"杯口"状相交或"抱球"状改变,并可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MDCT能显示SPTP的主要病理改变,其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本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4例肿瘤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颈部3例、体部5例、尾部4例、钩突部2例,均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者9例,实性为主者5例,3例瘤体内可见散在的斑点状钙化。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实性部分或分隔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局部可为云絮状不均质强化,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包括形态、包膜、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等,结合患者性别、临床资料多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SPTP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SPTP的临床、病理学和CT资料.结果 SPTP具备典型的螺旋CT表现:平扫为边缘清晰的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病灶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病灶边缘均可见光滑且明显强化包膜.MSCT三维成像可清楚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解剖关系.CT所见12例中2例包膜不完整,3例侵犯十二指肠肠壁,2例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1例与脾脏粘连紧密.12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均为单发,直径4 cm~18cm.术中所见的肿瘤与胰腺及周围脏器、血管的解剖关系与CT表现相符;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应良好.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数可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MSCT三维成像技术可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提高SPTP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8岁,经术后病理验证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征象,所有患者均具备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CT征象表现为患者单发,带包膜的囊实性包块;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渐进性强化,仅1例患者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典型特征性,绝大多数患者可在术前提供提示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v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CT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为不同比例的囊实性肿块,呈现类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部分病灶内可见有钙化,通常不引起胰腺管的扩张或胰腺的萎缩,动脉增强后实行部分渐进性轻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SPTP临床诊断相对比较困难,SPTP在CT上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能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姜远才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6):444-445,468
目的提高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表现、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7例中cT表现为肿块位于胰尾和胰体各3例,胰头1例,肿块呈类圆形5例,分叶状2例。CT平扫肿块呈囊实性,囊性部分为低密度影,CT值为12.0~23.0HU;实性部分呈低密度或等密度,CT值为22.0—46.0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后逐渐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无论在动脉期还是静脉期均未强化,以囊性部分为主的可见略低或等密度的实性部分呈小片状漂浮在低密度囊性部分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与确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为青年女性,1例为中年男性。CT平扫肿瘤呈混杂密度结节或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可见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8例无胰管和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256层螺旋CT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为单发,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位于胰头者9例,胰体者2例,胰尾者5例;肿块多较大,边缘光整,平均最大径为7.8 cm,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内出现钙化灶,钙化呈斑片状、条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静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持续强化,呈渐进性强化,病灶中心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定的好发人群及特征性的CT表现,多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诊断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肿块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胰头4例,胰体3例,胰颈、胰尾各1例。9例肿块均囊实相间,1例包膜弧线样钙化,2例实质内点状钙化,3例可见新鲜出血;双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其中2例动脉期肿瘤内见不规则细小血管影,其中胰管扩张者2例。9例肿物病理切面均见出血、坏死及囊变,镜下见特征性假乳头状结构。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能反映病理特征,是术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排螺旋CT的重建技术能帮助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PHIllips16排螺旋CT三期扫描,薄层重建;造影剂300或370mI/l,剂量1—1.5ml/Kg体重,注射速度4ml/s,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分别延迟25秒,45秒及3分钟。结果胰岛细胞瘤三期扫描可见三种强化模式:(1)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期向心性强化,平衡期整个病灶完全强化;(2)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或平衡期呈等密度;(3)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平衡期增强稍消退。其中恶性肿瘤征象包括肿块无包膜、动脉期环形强化、延迟期不均匀强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提高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病灶的检出率、鉴别良、恶性方面均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治方法.方法 本组4例均经病理证实.1例行MR检查,2例行增强CT检查,1例妊娠3个月常规检查时发现胰腺肿物.肿物分别位于胰腺勾突(1例)、胰腺颈部(1例)及胰腺体尾部(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物局部切除术各1例,行胰腺体尾部切除术2例.肿物最大直径5cm~16 cm,平均10.3cm.4例血常规及生化无特殊异常,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A125、CEA均正常.术后标本均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4例病理诊断均为SPT.镜下见瘤组织呈实性巢状或围绕血管形成假乳头状结构.Vimentin、α-ACT、α-AAT表达阳性,CgA阴性.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SPT为低度恶性肿瘤,CT和MR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有效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SPT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女性,且术后无复发。肿瘤有包膜,囊实性相间。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状结构是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2例肿瘤细胞均阳性的抗体有Vimentin、AAT、CD56、PCNA、MMP9、C-erbB2、Pgp。病例1部分细胞CK7、CD117、β-eatenin阳性,病例2部分细胞Syn、CD10阳性。结论:SPTP是低度恶性肿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可能来源于多能干细胞。虽然大部分肿瘤呈良性过程,但具有侵袭性行为。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来源及生物学行为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程锋 《河北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与病理的关系,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资料,将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胰头部病变5例、胰体尾2例、胰颈部1例,均为囊实性病变,4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一定影像特点,结合病理分析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6例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术前增强CT与术后病理,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共19例患者为骨巨细胞瘤患者。比较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增强扫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增强扫描CT值最佳临界值为98HU,增强扫描CT值可作为诊断骨巨细胞瘤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卵巢源性与非卵巢源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盆腔肿瘤患者MSCT资料,分析MSCT卵巢血管蒂征、卵巢显示征、肿块与输尿管位置关系在卵巢源性与非卵巢源性盆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卵巢源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卵巢源性肿瘤卵巢血管蒂征阳性率为70.97%,高于非卵巢源肿瘤的8.33%(P<0.05);卵巢显示征阳性率为6.45%,低于非卵巢源肿瘤的66.67%(P<0.05);卵巢源性肿瘤位于输尿管前为100%,高于非卵巢源肿瘤的87.5%(P<0.05).MSCT诊断卵巢源性肿瘤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32%、91.67%、90.91%.结论 MSCT在卵巢源性与非卵巢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卵巢血管蒂征、卵巢显示征、肿块与输尿管位置关系可作为其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本院收治的5例,并结合国内近10年文献报告的649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呈逐年递增趋势,近4年报告达594例;年轻女性多见,男:女约1:10;年龄8—67岁,平均26.1岁;症状以上腹胀痛不适为主,体征以上腹部包块为主;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肿瘤部位绝大部分在胰腺;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预后较好。结论本病并非罕见;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14-116+1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6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65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2)。观察组采用Brilliance 纳米128 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对照组采用Brilliance 纳米128 层螺旋CT 常规剂量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扫描剂量、有效毫安秒及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扫描剂量为(8.29±2.38)mGy,低于对照组的(19.33±4.51)mGy,有效毫安秒为(86.73±23.08)mAs,低于对照组的(162.02±47.71)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2.77%(77/83),病理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96.39%(80/8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6.59%(71/82),低于病理结果的阳性检出率的96.34%(79/8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可多方位、多平面观察病灶,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安强  李健丁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86-87,93,F000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病理结果等。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肿瘤可发生在胰头、体及尾部,但胰尾部较多;肿瘤以囊实性为主,部分为实性或囊性成分为主;肿瘤包膜大多完整;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不强化。病理表现为肿瘤假乳头和血窦样肿瘤血管的形成。结论该肿瘤的CT增强扫描有着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更容易对该疾病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戴正行  沈军  王婷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7-918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在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CT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55例中CT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40例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20例显示骨膜反应。结论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有无软组织及细微结构,对于骨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