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 7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58例,异常率为76.3%,异常心电图包括心肌缺血及低钾改变,主要表现ST-T段下移、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U波明显,T波双相倒置或低平,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及束支传导阻滞等.结论 急性脑血管患者常有心电图异常表现,临床上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对急性脑血管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 186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特点,为进一步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3 186例健康体检者中,正常心电图者3 036例,占95.29%,异常心电图者150例,占4.71%,异常心电图人数的构成明显低于正常心电图人数;心电图异常包括ST-T波改变、T波改变、Q-T延长、异常Q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逸搏、房颤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等图形)。在35~70岁这个年龄范围,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呈倍数增长。60~70岁这个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为9.14%,而35~40岁这个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的检出率最低,仅为0.63%。结论: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更年期前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促进了心电图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凌腾愿  王秀玲  乔蕾  李爽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2008-2009
目的了解小红庙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对小红庙社区1084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598例(55.17%)心电图正常,486例(44.83%)心电图异常;各年龄段受检者心电图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心电图异常率和心律失常率均较女性的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受检者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和低电压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缓(19.2%)、右束支传导阻滞(12.69%)、ST-T改变(18.36%)为多见。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积极地开展心电图检查,为今后社区老年保健、疾病预防及慢性病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梅  张海燕 《中外医疗》2012,31(30):174-17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探讨ACVD的心电图特征和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的2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析比较患者24 h内经颅脑CT定性、定位检查,同时描记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例ACVD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73例,异常率83.90%。其中A组115例,占66.47%,B组58例,占3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P〈0.05)心电图异常包括ST-T波改变、T波改变、Q-T延长、异常Q波、心律失常;2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好转及痊愈出院189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及死亡20例,其中心电图正常者死亡7例,占35.00%,心电图异常者死亡13例,占6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心电图改变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及特点,分析及鉴别T波异常改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0例为观察对象,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79例,异常率为59.67%,T波改变161例,主要为T波平坦、低平、倒置,占总数53.66%,占异常心电图比例约90%。结论 T波异常改变是2型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但临床上引起T波改变的原因众多,须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等进行鉴别,以更好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爱国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3):188+200-188,200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方法对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主要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占58.3%),T波异常(占55.5%),电轴左偏(占44.4%),异常Q波(占44.4%),左室高电压(占36.1%)等。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表现多种心电图异常,特异性不高,但敏感性高,与ST-T异常,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等具有密切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7.
许洁 《大家健康》2013,(9):95-96
目的总结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其心电图检测的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5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研究,男性126例,女性124例,观察其心电图检测结果,总结健康老年人心电图分布特征。结果女性心电图异常60例,异常率48.39%,男性异常53例,异常率42.06%,二者的差异为P0.05,老年女性心电图异常率更高。ST-T段异常男17例,异常率32.01%,女性21例,异常率35.00%,为异常状况中比例最高的项目,P0.05。结论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现心电图异常状况,而且在所有异常中ST-T异常所占比例最高,应得到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栓塞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临床确诊的22例老年人肺栓塞,对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例老年人肺栓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异常,最为常见的异常心电图SⅠQⅢTⅢ征10例,占45%;其次是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例(23%),心房纤颤2例(9%),房性早搏例1(5%),V1~3的T波倒置4例(18%)。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电轴右偏3例,顺钟向转位4例,肺型P波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22例中直接征象3例,即肺动脉和下腔静脉腔内可见血栓回声;间接征象18例,表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与肺动脉高压,1例仅表现三尖瓣少量反流。结论老年人肺栓塞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90例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其异常表现与临床诊断及心脏器质性病变等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房颤(AF)及阵发性房颤(PAF)的9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根据动态心电图记录房颤中伴发的异常表现,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①不同年龄段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伴发的异常表现均不同。年龄小于55岁的房颤患者,异常表现率最低;年龄大于75岁的房颤患者,异常表现率最高。②阵发性房颤患者比例占20.0%(18例),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室性早搏比例较高,在50%~65%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快速心室率为33.3%,精神病患者(无心脏病史)以快速心室率和ST-T改变多见,但比例仅为18.8%。③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伴发异常率远低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P0.01)。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预测及诊断房颤的发生,操作简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出血热各期心脏病受累情况。方法:选择1999年收治的39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各期均做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心电图异常24l例,占60.86,其中窦缓162例,占心电图异常的67.2%。此外可见心脏传导阻滞、房早、房囊及ST-T的改变。结论:患肾综合征出血热时,心电图异常率可高达60%以上。可发生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故对HFRS患者应节规全程监测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心脏改变。另外给予保护心脏方面的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人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人异常Q波148例,均经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结合临床明确诊断。结果非梗死性Q波组122例(82.4%),其中位置性Q波95例(77.9%),异常Q波19例(15.5%),酷似急性心肌梗死8例(6.6%)。Q波心肌梗死组26例(17.6%),其中ST—T抬高动态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18例(69.2%);T波倒置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30.8%)。结论老年异常Q波应进行心电图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及结合临床病史全面综合分析,除外非梗死性Q波,应提示Q波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健康干部职工不同年龄段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年龄段12610名干部职工心电图资料,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①体检人员正常心电图占77%,异常心电图占23%.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15.21%),窦性心动过缓(13.55%),束支阻滞(13.14%),窦性心律不齐(10.03%);②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③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2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12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心电图异常110例(88.07%),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28例(22.58%)。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心电图改变主要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为主。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速、ST-T改变。  相似文献   

14.
夏芙蓉 《当代医学》2010,16(36):81-8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98例甲减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9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甲减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89例(91%),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16例(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减患者心电图以窦缓、QRS低电压、校正的QT间期延长、ST-T改变。结论甲减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缓、QRS低电压、ST-T改变。  相似文献   

15.
左京生  于斌  陈倩欣 《海南医学》2012,23(19):50-5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 对21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67.6% (144/213).出血组异常率为85.9% (79/92),明显高于缺血组[53.7% (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明显U波、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治疗后复查心电图有61例恢复正常,76例改善,7例无改善甚至恶化.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其心电图表现可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或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银东  崔启文 《医学争鸣》1990,11(5):348-350
作者对21~51岁的3565例健康飞行人员心电图采用国际通用的明尼苏达编码分类,并进行分析讨论。3565例飞行人员中,有编码者1315例,占36.89%。结果提示:异常Q/QS波0.14%,心电轴偏移5.11%左室高电压10.58%,ST-T改变2.07%,房室传导阻滞1.71%,室内传导阻滞4.60%,心律失常10.66%,其它异常13.04%。调查表明,健康飞行人员中存在着各种心电图改变,经体格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试验,均未发现心血管系统异常改变,提示健康飞行人员心电图异常绝大多数属正常生理变异或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单服利培酮治疗者与联合苯海索者的心电图表现情况。方法对160例服用利培酮治疗与182例服用利培酮与苯海索治疗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单服利培酮治疗组,心电图正常65例占40.63%,异常94例占58.75%,利培酮与苯海索治疗组,心电图正常42例占23.07%。心电图异常140例占76.92%。两者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T异常,Q-T间期延长,T波异常,U渡异常。服用利培酮与苯海索组Q-T间期延长49例占35%比单用利培酮组Q?T间期延长17例占17.89%明显增多。两组间有明显常异(P〈0.05)。结论两组间心电图异常有明显差异(P〈O.05)。特别是利培酮加用苯海索治疗组比单用利培酮治疗组在Q_T间期延长发生率明显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治疗与加用苯海索治疗中都应定期复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药紫杉醇(taxoere)联合顺铂治疗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导致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确诊为肺癌的患者170例、乳腺癌152例、鼻咽癌170例共492例患者,经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2和顺铂80 mg/m2,以d1、8、15,每周给药方式,每3周停1周作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观测心电图1次,共动态观察5个疗程。结果:5个疗程结束后,ST-T异常改变129例(26.22%),房性早搏23例(4.67%),QRS波低电压22例(4.47%),心率加快20例(4.06%),窦性心动过缓21例(4.26%),室性早搏20例(4.06%),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2.44%),房室传导阻滞8例(1.62%),无明显变化237例(48.2%)。结论:化疗药物紫杉醇和顺铂对心脏的毒性虽然较蒽环类低,但是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慢性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电图的ST-T及QRS波群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584例老年人体检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娜 《中外医疗》2011,30(10):7-8
目的通过对584例体检的老年人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老年异常心电图的分布特点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84例老年人的心电图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为315例,所占比例为53.9%,窦性心律失常占总人数的27.2%,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为11.8%,ST-T改变在所有的心电异常中的发生率最高为14.6%。年龄越大心电异常现象越明显,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简便,经济且安全,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筛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2~31岁年龄段青年女性的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320K12导联心电图机同步描记,以郭继鸿主编的2002年版的《心电图学》为标准,分析538例青年女性健康体检的心电图结果。[结果]心电图异常者74例(13.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3例(31.1%),窦性心律不齐19例(25.7%),窦性心动过速15例(20.3%)。ST-T改变13例(17.6%)。室性期前收缩5例(6.8%),房性期前收缩2例(2.7%)。[结论]青年女性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期前收缩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