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伟  李代红 《医学综述》2012,(18):2959-296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KIR分子的配体是表达于靶细胞上的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两者可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MHC-Ⅰ/KIR分子相互识别,通过传导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MHC-Ⅰ/KIR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保护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KIR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天然杀伤细胞(NK)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相合可以产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单倍体相合及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KIR不相合有利于改善预后,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活化型及抑制型KIR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
赖艳丽  曹祥山 《医学综述》2009,15(2):196-199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移植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KIR亚型与HLA-I类分子,尤其是HLA-Cw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然杀伤(NK)细胞及移植预后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这从KIR的亚型与HLA-C的相互识别作用对自然杀伤细胞及移植预后这一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识别并与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结合后转导活化性或抑制性信号,从而调节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当KIR识别的HLA配体缺失时,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被激活,并特异性杀伤靶细胞。NK细胞KIR分子与靶细胞HLA分子特异性识别机制参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同种异体NK细胞介导的GvL效应和降低的GvHD发生率使其适合移植。现就allo-HSCT中同种异体NK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抗体封闭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2DL2/2DL3对人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Rosettesep人NK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NK细胞,观察抗体封闭KIR2DL1和KIR2 DL2/2DL3受体后,NK细胞对不同白血病细胞(人肿瘤细胞株NB4、Raji和K-562)及同种异体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活性;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NK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任何一个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杀伤NB4细胞活性均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P<0.05),2个抗体联用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则改变较小;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但经抗体封闭后,这种活性并没有提高.经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对成熟D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2.20%±1.10% vs 37.59%±5.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体封闭后的NK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明显提高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77.85%±8.31% vs 43.05%±5.95%,P<0.05),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增加.结论:以抗体修饰抑制性KIR受体有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及同种异体成熟DC的能力,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TGF-β1,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K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前、后其杀伤活性的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前、后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的变化,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相互编辑前,K562细胞表面MICA/MICB的表达率为(79.90±0.87)%,NK细胞表面NKG2D、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率分别为(98.27±0.67)%、(45.70±1.22)%和(35.60± 1.35)%。相互编辑后,K562细胞表面MICA/MICB和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率分别为(35.56±1.01)和(34.67±3.88)%,均明显低于编辑前(P=0.000);NK细胞表面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率分别为(47.20±1.08)%和(34.03±1.20)%,与编辑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编辑后的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4.07±0.58)%,编辑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6.95±2.00)%,均明显低于编辑前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54.03±3.46)%](P=0.000)。结论: NK细胞与K562细胞持续性接触后,双方发生了相互免疫编辑作用;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下降,其分子机制是细胞表面相应的配受体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NK细胞表面的受体有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C型凝集素受体和自然细胞毒性受体.KIR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家族成员,表达在NK细胞和少数T细胞的表面.KIR在功能上有抑制型和活化型两种,它们可与靶细胞膜上的MHC-Ⅰ类分子结合传导抑制性或激活性信号,使NK细胞在肿瘤免疫和抗感染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KIR的结构、功能及其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增的自然杀伤(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分离1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观察扩增前后NK细胞形态表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计算扩增后NK细胞扩增倍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百分比。结果:扩增前NK细胞呈圆形,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呈散在分布,扩增后NK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不规则形态。扩增后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在效靶比为5∶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P<0.05)。结论: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扩增前,其机制可能与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升高和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KIR基因具多态性,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通过不同的表达组合,与HLA-I类分子结合,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活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NK细胞受体KIR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基因分布频率,评估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87对亲缘供者HSCT供受者(半倍体相合40对,同胞完全相合47对)的HLA-Cw及供者KIR基因型.结果 87例正常供者均携带抑制型KIR2DL1、2DL2/L3、2DLd、3DL2和3DL3,基因频率为1;其次是3DL1,基因频率为96.6%;激活型KIR基因频率不一.87例受者的C1表达率为97.7%,而C2、Bw4、HLA-A3/A11的表达率不一.半倍体相合HSCT中KIR-HLA配体不合34例,相合6例;HLA-HLA配体相合31例,不合9例.同胞完全相合HSCT中KIR-HLA配体不合42例,相合5例.KIR-HLA配体不合组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率力(71.5±6.5)%,明显高于相合组的(50.0 ± 10.7)%(P < 0.05).结论 激活型KIR的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抑制型KIR基因频率,抑制型KIR2DL1、3DL1、3DL2可能对NK细胞同种反应性起主要作用.KIR-HLA配体不合亲缘供者HSCT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KIR-HLA配体相合者.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家转  郭坤元 《医学综述》2006,12(16):961-963
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研究的进展对NK细胞如何选择性的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而避免杀伤正常细胞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NK细胞表面的主要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包括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自然细胞毒受体等。临床资料显示,异基因骨髓移植中供受者之间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配体错配引发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活性可以防止白血病细胞复发。本文主要阐述NK细胞的受体是如何调控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调控NK受体-配体间相互作用提高抗肿瘤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谷香 《医学综述》2012,18(4):498-50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虽然,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被认为与AS的发病密切相关,但是由于AS发病机制复杂,HLA-B27仅为导致AS易感的主要基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和HLA-Cw基因与AS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LA-Cw与活化性/抑制性KIRs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影响AS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lin like receptors,KIRs)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 SSP)法,分析86例AS患者和412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中迄今发现的14个KIR基因和假基因KIRZ的基因频率、基因型和单倍型。结果:AS患者组活化型KIR3DS1、抑制型KIR2DL2和KIR2DL5的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携带2个或2个以上活化型KIR基因的AS患者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其余各KIR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化性/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的失衡可能与AS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免疫细胞在白血病免疫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文鑫  翁开枝 《医学综述》2006,12(12):739-742
化疗和骨髓移植作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化疗和骨髓移植同时也带来很多并发症,并且复发率很高。免疫细胞作为白血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就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供者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奕  陈幸华  张曦  张诚  高力  高蕾  彭贤贵  孔佩艳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11,40(30):3039-304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留取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利用制备好的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细胞。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60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大于7×109,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d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中,4例在DC-CIK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反应,但最高体温均低于39℃(37.8~38.5℃),经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不适反应。患者接受DC-CIK治疗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同期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随访24个月时OS、DFS均显著高于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示该治疗方法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rt(EB病毒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3.6%(77/121),其中结外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75.9%(60/79),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30%;而结内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数〈10%。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内(P〈0.01)。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阳性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98.0%(48/49),EBER阳性细胞数〉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77.8%(7/9),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1.5%(17/41);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33.3%(2/6);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ALK阳性(ALCL,ALK+)者为18.2%(2/11)。结论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病毒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分子(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CD223)分布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是一种免疫负调节分子,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参与免疫调节的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