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频彩超检查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以2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6例,检出率占87%;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5例,占1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狭窄进行分度并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53例,占88.3%;对照组6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6例,占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2者的相关性及在糖尿病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1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伴脑梗死58例,单纯糖尿病52例)及52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的血清Hcy水平,颈动脉彩超观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Hcy血症发生率、血清Hcy水平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均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16,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筛查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脑梗组,选取100例正常体检患者100例,为健康组,对2组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彩超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硬斑块、溃疡斑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扫描检查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发生。结论: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可对动脉血管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诊断,同时存在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可应用颈动脉彩超对脑梗死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增加脑梗死的预防、准确诊断比例、针对性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云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300-301
目的:观察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斑块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8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6%,多为软斑和混合宽,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PSV和ED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不稳定斑决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38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8例脑梗死患者及150例非脑血管病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7.2%)(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多普勒彩超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测量参数为颈动脉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等指标;包括血管走形、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及部位,血流性质和方向、有无彩色充盈缺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结果:189例中二维超声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增厚,合并一处或多处斑块者113例;彩色多普勒出现斑块处充盈缺损的97例,频谱多普勒出现异常的110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发病因素,软斑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信号;颈动脉多普勒彩超检查作为一种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脑梗死患者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23例,异常检出率为90.44%;对照组中为35例,异常检出率为34.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结果:脑梗死患者中,粥样斑块形成93例(77.5%),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8例(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及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1年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同时观察1年中两组干预治疗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非脑血管病组为2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22%,非脑血管病组为6%,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经干预治疗后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对照组中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1年中治疗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7.5%(9/2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检出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2组均同时服用相关活血化瘀中成药,比较2组患者在2年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6.25%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和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年后,2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预防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复发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患者共90例,同时选择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90例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脑梗死组中软斑及混合斑检出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为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可提供比较可靠的资料、价格比较低,且快速无创.  相似文献   

15.
吴安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08-109
目的利用彩色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探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60例同期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患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结果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发生率(84.29%)和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高分辨率彩超作为最为简捷的检测颈动脉硬化的方法,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韩朝 《河北医学》2012,18(3):309-311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3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及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诊断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3例,1例管腔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26例,占81.25%,29例出现内膜增厚,占90.63%;对照组检出斑块8例,以软斑居多,占25%,内膜增厚12例,占37.50%.结论 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血管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有重大意义,且发现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对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华  芦永红 《中外医疗》2013,32(2):180-18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了解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斑块共检出139处,检出率(79.49%)高于对照组(46.15%)(P<0.05),其中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为宏  方晶  沈仙娣  李威 《上海医学》2005,28(4):322-32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严重,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最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两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P<0.00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01)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1)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预测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