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庆高  石冰  左晖  邓典智  郑谦 《西部医学》2005,17(5):448-450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唇裂手术对其上颌骨生长发育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UCLP)均已行手术者10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影测量和定位拍照分析上颌骨生长发育及面部软组织发育,并与正常对照组同龄者分组进行比较。结果UCLP的唇腭裂均修复组与仅唇裂修复组,上颌骨相对于颅底均有明显的后退,并且上颌骨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变小。软组织测量中,UCLP的上唇面积、上自唇高、上唇长度、口裂宽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上红唇高差异无显著性。鼻底凸度、上唇凸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下唇凸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唇裂手术对UCLP上颌骨向前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软组织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术前鼻-牙槽塑型(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96例。其中采用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54例,为观察组;采用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正畸前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宽度,并与对照组术前做对比。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2年随访,对比两组的发音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等级数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随访,观察组的发音基频、谐噪比、最大发音时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利于缩小唇腭裂裂隙,促进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的恢复,从而提高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近年来共实施唇腭裂修复术208例,男123例,女85例,年龄3个月-18岁,其中3个月-1岁22例(10.6%),1~3岁34例(16.4%),4~5岁65例(3I%),6~18岁87例(46%);体重4~50kg;手术时间1-4小时;手术方式以单纯唇裂或单纯腭裂修复为主;双裂患儿先行唇裂修复术后8个月再行腭裂修复术。检查50%患儿术前发育较差(营养不足,低体重,消瘦),但均无其他严重疾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儿唇腭裂早期修复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 3天~ 6个月的婴儿唇腭裂进行手术修复 ,评价麻醉安全性 ,对术后唇部、鼻部、上颌骨发育情况及语音效果随访。结果  2 6例手术均获成功 ,唇鼻部、上颌骨正常发育 ,腭裂术后语音质量几乎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麻醉、手术条件具备下 ,手术是安全的 ,早期修复利于引导正常发育 ,减轻二期修复及序列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成年患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上颌骨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成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观察组),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拍摄标准侧位头影测量片,选择有标志性的标志点及测量项目,并与同年龄段正常人(对照组)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SNA、∠SNB等8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手术患者较正常人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上颌骨发育受限;唇腭裂手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出现不同程度抑制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蒋榕林  李军  沈宁  董皓 《广西医学》2012,34(3):303-30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早期手术修复的方法.方法 3~6月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35例,同期施行唇裂修复术加牙槽嵴裂、硬腭部前端裂隙修复术;18~24月龄时二期采用兰氏法修复腭裂.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术后牙槽突裂完全封闭,硬腭裂逐渐缩窄.腭裂术后2年语音效果优16例,良15例,差4例.结论 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同期施行唇裂修复加牙槽嵴裂、硬腭部前端裂隙修复术可行,并为后期采用兰氏手术修复腭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染色体8q24区段的rs987525位点及MAFB基因的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病例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369例,患儿父亲303例,母亲311例,完整3人核心家系158个。对照组收集在校正常大学生43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这2个SNPs的基因型,运用卡方检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价以上SNPs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患儿,患儿父母及对照组人群中的分布,评价其与NSCL/P的关联。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MAFB基因的rs13041247位点在本研究人群的单纯唇裂组及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P=0.04,P=0.01,P=0.04),而在单纯腭裂组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25,P=0.51)。染色体8q24区域的rs987525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P=0.20,P=0.58,P=0.33,P=0.35,P=0.59)。TDT发现rs13041247位点C等位基因在单纯唇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3),rs987525位点A等位基因在唇裂,腭裂及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0,P=0.04,P=0.00)。结论:MAFB的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未经手术修复腭裂患者的牙颌形态学特征。方法以40例未接受手术修复的恒牙列期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15例,中位年龄20.2岁;单纯腭裂(ICP)患者25例,中位年龄21.8岁。分别对两组患者上颌牙颌模型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和分析,以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AngleⅠ类错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CLP组患者前段牙弓宽度缩窄,前段牙弓长度及总牙弓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患者后段牙弓宽度增宽,前段牙弓长度和总牙弓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接受手术修复的腭裂患者均存在上颌矢状向发育障碍;其中UCLP患者前牙区存在一定的横向发育不足。  相似文献   

9.
吕莉  刘成军  周昉 《西部医学》2010,22(9):1654-1655
目的探讨两岁内单纯乳房发育患儿与乳房未发育患儿血浆性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单纯乳房发育组35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测定性激素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激素)及PRL(催乳素)的含量,分析性激素水平与单纯乳房发育有何关系。结果单纯乳房发育组FSH、E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H和PRL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岁以下小儿出现单纯乳房发育,如果以FSH、E2升高为主者,不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染色体17q22(rs227731)、ABCA4(rs560426)和10q25.3(70781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415例,其中汉族191例,回族224例;患儿父亲205例,母亲240例;其中完整3人核心家系158个.将他们分为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唇腭裂组,单纯唇裂组与唇腭裂组合并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对照组为健康大学生385例,其中汉族281例,回族104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检测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染色体17q22区段的rs227731位点在汉族单纯唇裂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唇腭裂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4,P=0.01);②ABCA4基因的rs560426位点在汉族单纯唇裂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单纯唇裂组基因型、等位基因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1);③染色体10q25.3区段的rs7078160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及回汉族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宁夏汉族人群中染色体17q22区段的rs227731位点和ABCA4基因的rs56042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统计学关联,染色体10q25.3区段的rs7078160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无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1.
刁健  徐素娟  梁裔兰  李婷 《海南医学》2014,(8):1189-1191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鼻一牙槽突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术前应用鼻一牙槽突矫治器正畸治疗,对照组患儿不进行术前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鼻底宽度、鼻小柱长度以及鼻翼外观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和鼻底宽度分别为(5.10±1.83)mm、(6.40±2.01)mm和(z3.29±2.19)mm,均小于治疗前,鼻小柱长度为(3.89±1.10)mm,大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和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鼻小柱长度大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和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分别为(8.93±1.73)mm和(9.49±1.81)mm,均大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分别为(29.29±2.11)mm和(1.26±0.22)mm,均大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鼻翼外观的满意度为(8.94±1.10)分,大于对照组的(4.09±1.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鼻一牙槽突矫治器治疗作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前重要的步骤,可明显减少患儿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增加鼻小柱长度,减少鼻底宽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唇腭裂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观测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15 min(T4)、手术开始30 min(T5)及清醒拔管(T6)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诱导给药后心率、血压有所下降,B组较A组心率、血压波动明显,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不良反应多。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河南省先天性腭裂的患病情况与特点,从而规范河南省唇腭裂患者的综合序列治疗。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进行腭裂手术及腭裂术后二期修复的302例腭裂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纽病例中,男性患者172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龄1.5~41岁,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约为1.32:1;单纯腭裂的发生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唇腭裂的发生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腭裂和腭裂伴有唇裂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不完全腭裂为主,占70.86%,完全腭裂占19.87%,腭裂术后穿孔占6.29%。结论单纯腭裂的发生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而唇腭裂的发生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约是女性的3倍;单纯腭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腭裂伴有唇裂的发病率;在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不完全腭裂为主;腭瘘仍是目前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唇腭裂患儿226例,分成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及唇裂合并腭裂组三组,对三组患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6例患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6例,发生率为7.08%,其中,唇裂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4.29%,腭裂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0.00%。结论:唇腭裂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  相似文献   

15.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念  徐莉 《四川医学》2011,32(5):669-67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对术中麻醉维持、苏醒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2~6岁拟行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S-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P-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P-R组时间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S-R组12例(40%)P-R组3例(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是术后躁动发生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语音训练和心理干预对福利院唇腭裂患儿语音康复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50名唇腭裂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分成两组,综合组在语音训练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及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1)语音清晰度:①治疗前后同组组内比较P〈0.01;②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2)生存质量:①治疗后组间比较,家长量表及儿童量表除生理功能外,其余均是P〈0.05;②治疗前后同组组内比较,综合组家长量表及儿童量表除生理功能外,其余均是P〈0.05,语音组家长量表学校表现P〈0.05,其余均是P〉0.05。结论对唇腭裂患儿给予语音训练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更有利于语音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陈仲群 《河北医学》2001,7(3):195-197
目的:比较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方法;60例 全在麻下行唇腭修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氯胺酮+r-羟丁酸钠;B组氯胺酮+异丙酚;C组氯胺酮+异氟醚。术后随访并记录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再嗜睡时间、恶心呕吐例数。结果: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例数C组<B组<A组,差异非常显著;C嗜睡例数明显少于B组或A组,并减少了氯胺酮用量。结论:0.1%氯胺酮静脉滴注并吸入1-2%异氟醚是小儿唇腭裂修复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福利院唇腭裂孤儿的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我福利中心50例唇腭裂孤儿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中心50例先天性心脏病孤儿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WHO-QOL100量表进行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自尊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量表: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和心理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福利院唇腭裂孤儿存在更多心理问题,生存质量更低,需尽早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PR组40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K组40例,采用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记录术毕患儿的苏醒情况、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插管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的血压、心率较K组平稳(P〈0.05);停药后拔管时间,PR组较K组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时躁动和哭闹的发生率,K组高于P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诱导方法: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Ⅱ组诱导方法: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插管后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间断追加维库溴铵,丙泊酚,芬太尼(Ⅰ组)或舒芬太尼(Ⅱ组),术中新鲜氧流量设定为2L/min,术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PETCO2,记录插管成功即刻及拔管时患儿MAP、HR、SPO2,观察术毕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拔管后有无呛咳、喉头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插管后,HR、Bp明显低于Ⅰ组。术毕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Ⅰ组显著延长,Ⅰ组术毕拔管后并发症明显高于Ⅱ组。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安全可靠,较传统麻醉方法具有术中麻醉平稳、清醒迅速、术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