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女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新疆合并有糖尿病的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60例,按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在产次、家族史、雌孕激素受体方面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中维吾尔族患者占73.3%,平均年龄为(54+10.4)岁,处于绝经期患者为63.3%,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虽然两组在肿瘤大小(T)上无明显差异,但淋巴结转移数目(N)、临床分期(Ⅰ~Ⅲ)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中N1、N2的比例之比分别为10%∶53.3%和73.3%∶26.7%.糖尿病组中83.3%的患者为Ⅲ期,而非糖尿病组以Ⅱ期患者多,占56.7%.两组随访5年,非糖尿病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但两组的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较多见,且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故糖尿病是乳腺癌预后不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娜  于洪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8-19
目的评价经肛局切术后放疗对T1和R2期直肠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95例T1-2期直肠癌患者行经肛局切术,对术后辅加放疗与单纯手术的5年无瘤生存率进行同期对照。结果经肛局切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2%和78.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2.911,P=0.088)。T1期患者的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6%和92.0%,两组无明显差异。T2期患者的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9,P=0.027)。结论经肛局切术后放疗能减少局部复发和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特别对T2期患者的预后影响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体质指数( BMI)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为判断肝癌根治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标准BMI为界,将362例患者分为3组,低BMI组BMI<18.5 kg/m2、标准BMI组BMI 18.5~25 kg/m2、高BMI组BMI≥25 kg/m2,比较3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结果经PSM匹配前不同BMI组肝癌患者的无复发和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倾向得分匹配法( PSM)匹配后,低BMI组与标准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7),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74);低BMI组与高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高BMI组与标准BMI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肿瘤的大小和个数以及 AFP值的高低。结论患者术前的BMI值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评估BRG1在43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437例乳腺癌组织中,BRG1阴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52.4%;BRG1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G1高表达提示患者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低(P=0.000,P=0.000)。结论BRG1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BRG1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无瘤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02例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放射治疗后长期无瘤生存率,分析放射治疗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直径≤3cm和〉3cm的患者其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67%、87.04%(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11%、81.58%,1~3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24%、70.59%,≥4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0%、40.00%。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4%和90.28%,未行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67%和15.62%(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是否行放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需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不同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预后与手术时间的关系。方法 376例女性乳腺癌病人,根据ER和PR表达情况,将病人分为激素依赖组和非激素依赖组。激素依赖组包括ER(+)或者PR(+),共304例;非激素依赖组为ER和PR都为(-),共72例。根据手术时间及月经史,激素依赖组和非激素依赖组患者分为黄体期组和卵泡期组。观察所有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376例乳腺癌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76.1%,5年无病生存率为66.0%。激素依赖组患者黄体期手术,5年生存率为88.6%,高于卵泡期手术患者的69.9%(P〈0.05);5年无病生存率为75.9%,与卵泡期手术患者的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激素依赖组患者黄体期手术,5年生存率为60.0%,5年无病生存率为55.0%,与卵泡期手术患者的62.5%与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期手术有利于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PCNA这两种肿瘤分子学指标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做出评判。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111例,对照非糖尿病乳腺癌组患者304例,取石蜡切片作p53、PCNA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指标的阳性率及无复发转移生存率。结果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53阳性比例69%(77/111),阴性31%(34/111),对照组P53阳性比例58%(177/304),阴性42%(127/304),两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x2值4.254,P值0.039);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CNA阳性比例73%(82/111),阴性27%(29/111),对照组PCNA阳性比例76%(231/304),阴性24%(73/304),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别(x2值0.196,P值0.658)。又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了p53及PCNA阴性、阳性组间患者的无复发转移率,均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突变型肿瘤在伴发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中更常见,具有临床病理指标价值;在预后方面,尚未见到p53或PCNA具有预后因子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183例绝经前乳腺癌手术时机选择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在不同月经周期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183例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分析了各组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状况均对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黄体期手术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84.6%)明显高于卵泡期手术组(58.7%)(P<0.01)。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影响乳腺癌的远期疗效,黄体期进行手术对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血糖正常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性较高,预后情况较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月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33例,分为糖尿病组(79例)和非糖尿病组(154例),比较两组资料冠脉造影的特点。结果:糖尿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三支、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弥漫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双支病变及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多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变血管弥漫,易发生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receptor,IGF-ⅡR)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04例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IGF-ⅡR的表达情况,将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回顾其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IGF-ⅡR表达与上述指标间的关系.并研究IGF-ⅡR表达与患者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ⅡR阳性率为43.3% (45/104).腋窝淋巴结阳性组的IGF-ⅡR阳性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61.5% vs 25.0%,P=0.000).IGF-ⅡR阳性率与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ER、PR无关.IGF-ⅡR阳性组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IGF-ⅡR阴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2.6% vs 84.7%,P=0.022;5年总生存率:71.5% vs89.6%,P=0.02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是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IGF-ⅡR不是.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存在IGF-ⅡR阳性表达,预示着预后更差.IGF-ⅡR的表达可能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2008年收治的6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7% 、91.7%.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肿瘤分期、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CerbB-2,Ki-67可显著影响乳腺癌转移、复发情况(P<0.05);术后联合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均可降低复发转移率(P< 0.05);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RR=2.39,95%CI=1.14~4.71),肿瘤大小(RR=3.92,95%CI=1.05~5.53),淋巴结转移(RR=2.23,95%CI=1.21~3.92),病理类型(RR=1.14,95%CI=1.01~5.78),CerbB-2阳性(RR=1.49,95%CI=1.13~7.76),Ki-67(RR=1.69,95%CI=1.04~6.77),化疗(RR=1.59,95%CI=1.21~4.47),放疗(RR=1.74,95%CI=1.11~6.23),内分泌治疗(RR=1.95,95%CI=1.18~6.42)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因素(P<0.05).结论 肿瘤分期晚、肿块大、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浸润性、CerbB-2及Ki-67阳性是早期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联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均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降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临床Ⅰ、Ⅱ期)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180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保乳组与改良组,各90例。2组术后均按适应证进行放疔、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患者均术后随访5年,2组的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乳组的生活质量(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明显高于改良组。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能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可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可手术乳腺癌304例,根据免疫组化ER、PR和HER-2的检测结果分为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对比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占53.0%、20.4%和26.6%,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50.8岁、50.3岁和47.1岁.Luminal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较低,I级者占43.1%;HER-2阳性型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66.1%),组织学分级介于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之间;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轻,有较高的乳腺癌家族史(占9.9%),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者占49.0%.三组患者在绝经状况、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9年2月,中位随访71个月(60~84个月).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Luminal型患者,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阳性型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46.7%),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则易发生肺转移,发生率为46.7%(P〈0.05).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 a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0.1%、75.8%和76.5%,总生存率(OS)分别为96.9%、85.5%和87.7%(P〈0.05).结论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方式和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肝癌60例按就诊时患者有无症状,分无症状肝癌32例(A组)和症状性肝癌组28例fB组)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肝实性占位性病变并提示肝癌者57例,符合率为95.2%,误诊3例;CT增强扫描提示肝癌符合率为98.4%(59/60)。漏诊l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T平扫诊断肝癌符合率较低,为44.4%。术后随访12~62个月,A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30%、89.60%、55.21%,B组为90.90%、56.36%、38.18%;术后3、5年无瘤生存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肝癌和小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2月随访和统计592例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中药组352例和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患者须于术后1年内开始服用“乳癌术后方”,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患者自乳腺癌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服用“乳癌术后方”。结果中药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S:9213%VS87.1%,P=0.009;OS:96.9%口589.6%,P〈0.0001)。结论“乳癌术后方”能提高乳腺癌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有效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ER+/PR+、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可手术乳腺癌495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比较162例ER+/PR+乳腺癌和75例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无瘤生存率用Kaplan-Merie法计算,生存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ER+/PR-组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ER+/PR+组(54.7%vs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组中Her-2的表达率高于ER+/PR+组(48.0%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ER+/PR-组(89.5%vs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组比ER+/PR+组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且伴有Her-2的表达,ER+/PR+组预后比ER+/PR-组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25例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定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表型,并对2组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和生存分析。结果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分别占12.29%及24.96%;三阴性乳腺癌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占18.4%,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组的5.5%(P=0.001);组织学分级3级者占54.0%,也高于HER-2过表达组42.0%(P=0.01);三阴性乳腺癌(74.7%)较HER-2过表达乳腺癌(64.6%)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45);在2年内复发、转移及脑转移(分别为25.3%及8.0%)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分别为8.8%和2.2%)(P〈0.05),其5年无病生存率(55.6%)明显低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69.8%)(P=0.041)。2组在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辅助放化疗、肝柿骨转移比例和总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更多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恶性度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和脑转移,无病生存期更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背景:老年人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医药治疗在老年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采用,但对其作疗效评价的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很少。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的70岁及以上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病例,全部病例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以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辨证治疗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运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放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78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综合治疗组37例,西医治疗组41例。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影响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的因素是临床病理分期(P=0.001)和中药治疗(P=0.021)。服用中药的风险比是0.393,95%可信区间为(0.178,0.870)。西医治疗组中位DFS为41.293个月,综合治疗组中位DFS尚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西医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1、2、3、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7%、69.6%、63.4%、46.5%、29.6%和100%、86.3%、74.6%、74.6%、74.6%。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是改善老年肠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老年肠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延长无病生存期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