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金霞 《中外医疗》2011,30(15):159-15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于出院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治疗心理状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红瑾 《当代医学》2012,(31):134-13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369例,依据文化程度分为大学109例、大中专150例,高中及以下119例,观察各组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比较,观察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结果各组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各组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干预前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理干预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治疗和安慰,消除患者的心理异常状态,保持患者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及心理护理对其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对心理护理前、后分别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参与调查的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后,干预后的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干预前,前、后差异经过计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易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益于治疗的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探讨白内障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与本院参与“扶贫工程”的白内障患者732例,共758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对732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扶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有效调查问卷687份。干预前患者心理状态达标率为31.6%,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达标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术前实施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各种负面心理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方法:选择来我院的内分泌科就诊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患者胰岛素注射用药的心理状态。结果: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知识和胰岛素注射均有忧虑的心理状态,结论: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糖尿病、胰岛素的健康教育,要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劝告患者尽早的接受胰岛素进行治疗,提高胰岛素的治疗依从性[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状态自评问卷对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变化及遵医行为有了很大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7.
季淑 《中外医疗》2014,33(2):158-158,160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心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方法 ,调查172名住院患者,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及干预前后对照。结果干预后患者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运动、完全从医行为、接受胰岛素治疗等健康行为同干预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结论 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纠正有害身体健康行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神经内科的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治疗后心理状态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不仅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88例配合治疗,心理状况改善,而且血糖控制理想。12例患着由于各种原因间断心理护理血糖有所波动,但比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关怀,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利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13-814
目的探讨分析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结果伴焦虑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失衡表现较为普遍。结论治疗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郭利武 《中原医刊》2011,(10):108-108
目的探讨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一般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结果伴焦虑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失衡表现较为普遍。结论治疗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32例拟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术前都有焦虑、紧张、恐惧心理,采用心理宣教、心理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好转,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了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有效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均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干预后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FBG和2 h-PG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住院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并分析。方法将选妊娠糖尿病5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与对照组,从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胰岛素注射和个体化饮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胰岛素注射和一般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随访和相关检查。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注重个体化饮食治疗、运动干预,配合心理护理及自我监测,减少妊娠糖尿病并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小燕  陈远华  林华  莫永红  何萍 《广西医学》2005,27(11):1870-1871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异生,是治疗糖尿病(DM)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目前大多数患者对胰岛素认识不足,胰岛素治疗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淋巴瘤患者的抑郁情绪状况,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抑郁的因素,探讨对淋巴瘤患者抑郁情绪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用Hamihon抑郁量表以及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状态问卷评分(DSI)作测查工具,对87名行化疗、放疗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抑郁状况调查分析;随机将87例淋巴瘤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抑郁程度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淋巴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其抑郁状态,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晓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3,(2):77+102-77,102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对一交流之后让患者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归纳分析出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效果。结果: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体育锻炼等方法进行干预后,患者心理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结论:给予血透患者良好、恰当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吴燕平  林征 《铁道医学》2013,(11):803-807
目的:运用PDCA循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术行为的干预,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4例,通过PDCA循环法进行胰岛素注射技术行为的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P〈0.01),胰岛素及胰岛素笔存放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也有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可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胰岛素使用的依从性,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焦虑特征,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使用HAD焦虑情绪测定表对住院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心理干预,评估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5.0%.调查对象焦虑发生率为68.9%.护理干预后焦虑发生率为54.4%,较干预前降低(P=0.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更好地解决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