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整体糖尿病的90%以上,可靠的动物模型是研究T2DM发生机制及新的干预措施的重要手段。目前制备T2DM模型应用的动物种类多种多样,动物种属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鼠科动物由于具有体积小,生殖周期短,容易通过饲料、药物处理或遗传方法诱导疾病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T2DM模型的制备中,它是人类研究T2DM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西药降糖为主,中药改善症状为主,中西医结合不仅良好控制血糖,而且从整体调节、标本兼治。在治疗的基础上探寻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更为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选择正确的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玉玲  刘晓明 《医学综述》2008,14(14):2175-2177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性卫生问题。糖尿病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人的糖尿病状态,广泛应用于对糖尿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特性方面与人类极相似,是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动物。文章旨在对自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特别是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是医学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动物模型的质量对实验研究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死亡率较高,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得到了点滴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糖尿病(DM)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两种类型,其中尤其是T2DM由于其患病人数多,病程及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此国内外学者对T2DM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T2DM的各项研究进展仍十分缓慢,其中主要原因是T2DM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本文旨在将国内外有关T2DM的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6.
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链尿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10只)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又分为2小组:大鼠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高糖高脂组);按25mg/(kg·BW)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3d后,行糖耐量实验证实异常,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4周再2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采血方法同实验组,比较各组大鼠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血清胰岛索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STZ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该模型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于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工作不可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动物模型便成为科研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帮手,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最终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建立从病因上模拟人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人们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由于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原理明确,重复性好,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最常用,因此,本文按不同造模原理分类,对几种常见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进行综述,望能为糖尿病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动物模型建立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增梅 《医学综述》2013,(23):4324-4325
2型糖尿病肾病(T2DN)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2DN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治T2DN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与人类发病机制相似的T2DN动物模型是防治研究的关键问题.迄今为止仍无理想的T2DN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T2DN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链脲菌素药物诱导法、四氧嘧啶药物诱导法、KK-Ay小鼠、db/db小鼠、OLETF大鼠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的糖尿病肝、肾的病变过程,探索KKAy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多脏器病变模型的价值.方法 9~11周龄雄性KKAy小鼠(n=20)和对照组的雄性C57BL/J小鼠(n=25),测量14、16、20、24、28周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两组动物分别于24、28周处死,测定血清肌酐、尿素;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观察两组小鼠肾脏、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①KKAy小鼠体重、血糖比同龄对照组C57BL/J小鼠高(P<0.01).②24、28周龄KKAy小鼠血脂均较对照组高(P<0.05);24周龄KKAy小鼠肌酐,ALT比对照组高(P<0.05);28周龄KKAy小鼠的肌酐、ALT及AST比对照组高(P<0.05).③24、28周龄KKAy小鼠肾脏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出现明显空泡,肾问质有纤维化;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胞质有明显空泡,肝细胞脂肪变.结论 KKAy小鼠14周龄以后可出现明显肥胖,高血糖,24周龄、28周龄出现高脂血症,有肝、肾形态和功能的损害,是较好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变过程及并发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为今后糖尿病社区运动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案,对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跟踪随访血糖、血脂及相关高危因素的指标。结果通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适宜的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机体的糖代谢,同时要结合饮食控制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从而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秀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62-1565
目的探讨早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性糖尿病,共538例患者。诊断年龄≤40岁为早发组(103例),诊断年龄>40岁为晚发组(4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早发组较晚发组男性、吸烟、糖尿病阳性家族史患者比例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微血管病变患病率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诊断年龄低,高血压、大血管病变患病率低,餐后2 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与晚发组口服药物、胰岛素或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30,P=0.006)。早发组糖尿病家族史以母亲患有糖尿病为主,占4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早发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是早发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明显,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严重,糖尿病家族史比例高、只有母亲有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高。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多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共存。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及非人灵长类等多种自发性和诱发性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各种病理学变化等多个方面与人类糖尿病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应用这些疾病模型可以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发病机理、糖尿病相关药物的开发等开展多方面的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并为人类最终克服糖尿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6例,有视网膜病变(DR)组53例,DR组进一步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8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例,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DR组患者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5.
人类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而合适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则是糖尿病研究的重要基础,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分为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模型和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等。文章主要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出发,对各种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16.
社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水平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收集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的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评估2型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参考卫生部<社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试用)>中社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评估方案,采用查阅日常工作记录、翻阅健康档案、问卷调查等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玉林辖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率为11.59%,血糖控制率为77.95%,档案资料完整率为89.42%,失访率为5.04%,药物依从率为94.19%,健康相关知识正确率为77.39%;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正确率为74.13%.结论 玉林辖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较为规范,管理效果较好,尚需提高管理率和档案完整率,并通过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管理技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韦旭  孙继玮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482-148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DR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2004年9月—2007年3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和高血压病程。结果(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最高血糖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DR的危险性随着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空腹最高血糖水平升高而升高,存在线性趋势关系(χ2=128.87、107.14、58.81,P<0.01);(2)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的危险性有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χ2=22.29、23.54,P<0.01);(3)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性存在线性趋势关系(χ2=58.99,P<0.01)。结论空腹血糖、空腹最高血糖、糖尿病病程及收缩压为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DR的危险性有随空腹血糖、空腹最高血糖水平的升高,DM病程延长,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复制一种症状、体征比较理想,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阴虚证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甲状腺素7d后,再空腹腹腔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阴虚证1型糖尿病模型。结果:模型复制48h后大鼠空腹血糖均大于11.1mmol/L,连续观察3周,血糖值始终大于11.1mmol/L,波动较小,未见转复。大鼠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下降)症状明显,同时大鼠出现烦躁、活动频繁而动作无力、发育迟缓、被毛暗淡无光泽、尿色加深、大便色黑干硬、体温升高等阴虚症状。尿糖、尿蛋白均增高,肝功能、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甲状腺素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复制的阴虚证糖尿病大鼠模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可广泛用于糖尿病阴虚证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