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8例NSCLC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中为57.69%(45/78),其中在鳞癌为54.00%(27/50),腺癌为64.29%(18/28)(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随NSCLC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在高分化组为76.47%(13/17),中分化组为60.00%(24/40),低分化组为38.10%(8/21),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在Ⅰ、Ⅱ期者为72.92%(35/48),Ⅲ、Ⅳ期者为33.33%(10/30)(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为47.92%(23/48),无转移的病例为73.33%(22/30)(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者两年生存率为65.67%,表达阴性者为9.0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的降低与NSCLC的分化程度差、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降低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良恶性胸腔积液中二氢二醇脱氢酶2表达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5):405-409
目的:研究良恶性胸腔积液中二氢二醇脱氢酶(dihydrodiol dehydrogenas,DDH)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竞争性ELISA法、微粒子酶免疫实验、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6例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DDH2、癌胚抗原(CEA)及γ-干扰素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DDH2、CE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γ-干扰素表达水平良性组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DDH2的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DDH2、CEA、γ-干扰素联合检测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mRNA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NSCLC患者,2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K19)、癌胚抗原(CEA)、黏蛋白-1(MUC1)、肺特异性 X基因(LUNX)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作为NSCLC患者微转移标志物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47例NSCLC患者外周血中CK19、CEA、MUC1、LUNX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8.3%、44.7%、61.7%、57.4%; 在良性肺疾病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8%、11.5%、0.0%、0.0%; 健康组的外周血中没有四者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NSCLC组外周血CK19、MUC1、LUNX mRNA阳性表达率在鳞癌和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腺癌患者与鳞癌患者中的CEA mRNA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MUC1、LUNX mRNA阳性率随分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而CK19、CEA mRNA与肿瘤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 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CK19、CEA、MUC1、LUNX mRNA阳性率均增高,而且,MUC1、LUNX 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1)CEA 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说明其对判断病理类型有一定意义; (2)MUC1、LUNX mRNA表达阳性率随TNM分期的增高而增加,随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Oct-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探讨Oct-4的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ct-4蛋白在135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Oct-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肺组织,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ct-4表达的阳性率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NSCLC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Oct-4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Oct-4的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表达Oct-4的肿瘤细胞很可能是肿瘤干细胞,推测Oct-4有可能成为分离和鉴定NSCLC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和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由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肺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A125、CEA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CA125、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125、CE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97.6%,阴性预测值为69.4%,阳性预测值为97.3%,除阴性预测值略有下降,其余指标均高于单项检测。CA125、CE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39,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7。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A125、CEA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1)。结论 CA125和CEA在NSCLC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CA125和CEA能显著提高NSCLC的阳性检出率,且肿瘤的阳性检出率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EGF-C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腺癌中表达率最高(P<0.05);在术中淋巴结检测为阳性的病例,VEGF-C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两个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Bcl-xl和VEGF-C蛋白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的水平,探讨其与NSCLC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52例NSCLC患者、52例肺炎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K的水平,探讨其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MK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的患者血清MK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5).NSCLC患者血清Ⅲ~Ⅳ期MK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MK水平与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MK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同时,对其中的48例NSCLC患者进行治疗后血清MK水平检测,与治疗前比较血清MK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K水平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也与患者本身是否吸烟有联系,其是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sp70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和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①Hsp70在肺癌患者和肺部非肿瘤性疾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71/80),12.5%(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Hsp70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③Hsp70的表达与吸烟有关。结论Hsp70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形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33例病人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 3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 ,淋巴结转移组 :微血管密度 (MVD)为 43 6± 2 2 3,非淋巴结转移组 :为 2 4 6± 17 3(P <0 .0 1)。生存期 >5年 ,MVD为 2 2 4± 16 8,生存期 <半年者为 5 8 6± 2 3 4,P <0 0 1。结论MVD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预测作用 ,它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8例未经治疗的NSCLC组织EPO的表达情况,以4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分析EPO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PO的表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EPO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吸烟史、p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高表达EPO,提示EPO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通过对p53基因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关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和p53的多种功能的研究,如调节转录、稳定基因组、抑制细胞周期进展、促进凋亡、抑制血管形成等,表明p53对基因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治疗是从肿瘤发病机制的角度进行的,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因而在肿瘤的防治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erbB一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形成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0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erbB一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一2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0/10),在肺鳞癌表达率为6.3%(1/16),肺腺癌为50.0%(7/14),后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病理组织学分级为Ⅰ级分化中的表达率为0%(0/9)。Ⅱ级分化为15.3%(2/13),Ⅲ级分化为75.0%(6/8),C—erbB一2基因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明显(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43.8%(7/l6),无转移组为7.14%(1/14),两者差异显者(P<0.05)。结论 C—erbB一2基因在NSCLC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胸外科2004~2008年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患者的标本(其中鳞癌26例,腺癌34例),并同期选取15例正常支气管肺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切片做HE染色,显微镜下作出病理诊断。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研究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在NSCLC中存在较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别无关。结论 NSCLC组织中VEGF-C高表达,提示恶性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有助于评估肺癌的转移趋向,分析病期,指导术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辨病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期及一年生存率。结果: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的瘤体稳定有一定作用,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证占多数,而且针对气阴两虚证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存在优势。随着年龄增加,疗效有增加的趋势。卡氏评分越高者临床疗效越好,且长期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稳定甚至提高卡氏评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中医药干预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且与干预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其特有的地位,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与肿瘤标志物变化及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IMRT组(采取逆向调强放疗,n=70)与3D-CRT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n=6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T细胞亚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为72.86%,高于3D-CRT组5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同时IMRT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IMRT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CA125阳性、CA153阳性、CA199阳性、CEA阳性等为近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年龄>65岁、CA125、CA153、CA199、CEA阳性为近期疗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与肿瘤标记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惠者CRP与肿瘤标记物CEA、CA125和Cfra211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期、Ⅳ期)患者在无感染时CRP与CEA、CA125、Cfra211水平。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CEA、CA125、Cfra211浓度分别为(25.2l±19.12)mg/L、(62.89±53.96)ng/L、(46.36±30.03)U/L、(6.85±2.4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lIP与CA125在肺腺癌和鳞癌中无明显差别,腺癌CEA高于鳞癌(P=0.002),Cfra211在鳞癌中表达高于腺癌(P=0.039)。CRP增高时,CEA、CA125、Cfra211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同时,CEA、CA125、Cfra211水平增高时,CRP表达也增加(P<0.05)。结论CRP、CEA、CA125、Cfra21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均增高,CRP与CEA、CA125、Cfra211结合起来对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种,它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异常激活起重要作用,而B-Raf基因是MAPK通路中MEK/ERK最为关键的激活因子,进而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起作用。B-Raf基因表达异常存在于NSCLC中并影响它的发生及预后,针对B-Raf基因的靶向治疗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是对传统肿瘤治疗方式的巨大挑战,研究者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找到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并加以分离和鉴定。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在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耐药性和转移相关,基于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也已逐渐成形。在此主要综述近几年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干细胞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CAP方案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及常规化疗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同,但用药剂量及化疗周期相同,并对患者的睡眠、饮食等各方面给予护理。结果:时辰化疗组38例,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分别为18.4%(7/38)及57.9%(22/38);常规化疗组34例,分别为2.9%(1/34)及32.3%(11/3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Ⅱ度以上的白细胞毒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8%(6/38)、23.7%(9/38),而常规化疗组分别为52.9%(18/34)、67.6%(23/3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用CA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小,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