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维格列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 《天津药学》2012,(4):59-62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维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通过增强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和肠抑胃肽(GIP)的活性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维格列汀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控制血糖疗效好、不良反应低、安全且耐受性好。现就其临床药理作用及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的联合用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体重指数≥ 2 5kg/m2 ,观察服药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 β细胞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 :服药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胰岛素 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吡格列酮是治疗肥胖 2型糖尿病理想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40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联合口服利格列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格列美脲加量至每日4 mg口服,治疗组联合利格列汀5 mg日1次口服,治疗12周,观察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变化(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前下降:对照组HbA1c由(8.6±1.9)%下降至(7.3±1.9)%,治疗组HbA1c由(8.7±1.8)%下降至(7.4±1.6)%(P均<0.05);(2)低血糖情况: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3%,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不佳的患者联合应用利格列汀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加吡格列酮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加吡格列酮组治疗1年,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原、空腹真胰岛素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 I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维持良好水平,但组间无差异;治疗后胰岛素原水平和IR两组均明显下降.胰岛素组较磺脲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胰岛素组的真胰岛素水平较磺脲组明显增高.结论对经饮食和运动后血糖不能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且胰岛素治疗比磺脲类药物能使β细胞的负荷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6.
7.
于宏 《临床医药实践》2009,(6X):424-425
<正>研究证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已经存在,以后β细胞的功能逐渐下降,糖耐量异常进一步发展为Ⅱ型糖尿病(T2DM),此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只有原来的50%,其后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衰竭至丧失[1]。为探讨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低的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能否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我们对36例胰岛  相似文献   

8.
<正>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本研究对维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增加相关临床用药经验提供帮助。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未经口服降糖药(OAD)治疗的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且空腹血糖<15 mmol/L,至少在16周内未服用OAD;研究对象年龄须≥18岁,排除孕期、哺乳期女性患者,排除伴有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急性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 -C肽刺激试验对 β细胞功能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2 5例正常人及 5 0例 2型DM病人及 15例 1型DM病人三组行胰高血糖素 -C肽刺激试验。结果  1型DM组空腹及试验后 6minC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说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几乎无反应 ,2型DM组空腹C肽值与对照组相近 ,但刺激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三组的 6minC肽与空腹C肽均呈正相关。结论 注射胰高血糖素后 6minC肽值可反映胰岛 β细胞储备功能 ,该试验对糖尿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2型糖尿病患性激素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男39例,女36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用放免法测定睾酮(T)和雌二醇(E2),酶联免疫法测定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HOMA计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男性T水平与HCIMA-IR、HOMA-β值分别呈显负、正相关,E2为非显性相关;女性T水平与HOMA-IR、HOMA-β值分别呈显正、负相关,E2为显负、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存在性激素紊乱,且与IR、β细胞功能相关。T、E2分别是男、女性的保护性激素,补充保护性激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在降低IR和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3名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五组,其中2型糖尿病治疗组(T2DM-T组)103名,糖耐量受损治疗组(IGR-T组)95名,2型糖尿病对照组(T2DM-C组)91名,糖耐量受损对照组(IGR-C组)88名,糖耐量正常组(NGT组)106名,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阳性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分别用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用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以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前与NGT组比较, T2DM组的IAI和HOMA-IR存在统计学差异;T2DM组和IGR组的ΔI30/ΔG30、MBCI、HOMA-β、DI四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发现,T2DM组与IGR组的IAI显著升高,T2DM组的HOMA-IR显著降低,但是IGR组的HOMA-IR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ΔI30/ΔG30、HOMA-β、DI三个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B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具有降糖疗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地缓解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谊青  初韦江 《天津医药》2003,31(8):539-541
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持续高血糖可直接损伤 β细胞功能 ,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 ,形成恶性循环[1]。大量研究证实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逆转 β 细胞功能损伤 ,甚至可以使 β 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研究观察新发2型DM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 β 细胞功能的变化 ,以了解葡萄糖毒性可能存在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型DM患者24例平均年龄49岁 (33~65岁 ) ,病程平均1 6个月 (4d~3个月 )。诊断及分型根据1999年WHO标准 [2],符合以下条件 :年龄<65岁 ;病史3个月以内且未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的影响,寻找能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6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口服减低糖药物组。对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糖脂代谢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在空腹以及饭后时,血糖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口服减低糖药物患者在空腹及饭后食用减低糖药物治疗中,血糖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方面,胰岛素强化治疗小组对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有很大的帮助。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血糖的平衡,同时可以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维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GLP-1和IC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 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胰岛素相关指标改善,观察组2 h胰岛素(INS)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GLP-1水平和IC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好转,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GL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C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维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能更有效地提高GLP-1水平,并降低ICA表达,提示联合治疗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病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将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病程分3组:A组(<5年)、B组(5~9年)和C组(≥10年)。所有患者均做100 g标准馒头餐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1)C组与A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组和C组负荷后1,2,3 h血糖均高于A组(P<0.05)。C组负荷后3 h血糖较B组有显著升高(P<0.05)。(2)C组负荷后1 h和2h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显著下降(P<0.01),但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仅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3)负荷后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比值(INS1~3/INS0)的特点为C组INS1/INS0和INS2/INS0比值减低(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发现,INS1/INS0和INS2/INS0比值分别与空腹血糖、β细胞功能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继续发生变化,C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水平和反应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Ⅱ)可使约50%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这可能与血糖降低。“糖毒性”缓解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有关,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我们对我院的部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CSⅡ并观察14d后β细胞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强化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俊霞 《中国药师》2006,9(12):1140-114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 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 IR 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可降低 IR 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低 IR 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与细胞数量及质量均呈进行性减低.胰岛β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其细胞凋亡加速有关.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低的因素包括葡萄糖毒性作用、脂毒性作用、促炎症细胞因子与瘦素以及胰淀粉样蛋白沉积.胰岛素、噻唑烷二酮、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减慢β细胞功能衰竭的速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约衰竭50%,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B细胞功能的逐渐下降是高血糖逐渐发展的驱动力。瑞格列奈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能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早期甚至发病前即失去了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伴随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分泌质和量的改变,表现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控制好血糖有可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本研究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评价这种药物的降糖作用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