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有研究[1-2]显示,PD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随年龄增长呈现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总患病率高达1700/10万[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PD患者将不断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会越加沉重,但PD病因复杂,治疗措施局限,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与临床研究,总结何嘉琳教授在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中运用“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是中医学追求的最高学术境界.导师闪光勋近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五行学说用于治未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以下是笔者对导师理论经验的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简言之,中医的"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3层涵义。"治未病"理论主要是指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复发~([1])。中医"治未病"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从而达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在中医学几千年的防病治病实践中,"治未病"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提供了防病治病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桥本甲状腺炎(HT)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侵润和淋巴滤泡形成,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主要是由遗传、饮食中碘摄入过量和硒缺乏、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其发病机制中均发挥作用。早期无明显症状,或轻度的咽部不适、局部压迫等;体征有甲状腺肿大、质地不均或坚韧;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  相似文献   

6.
中医"通"法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和保健方法,"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既是治疗和保健方法,又是治疗和保健目的。"通"法是针对"不通"这一病理变化和病理状态而设立的,"通"法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体从"不通"的状态回到"通"的健康常态。"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部分内容。"通"法在治未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调情志、节饮食、顺四时、慎起居、常运动、和房事,维持人体气血阴阳的通畅,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通过发汗、通便、通经络,给邪以去路,达到欲病救萌,消除隐患的目的;通过活血化瘀、化痰除湿、增液润滞、蠲痹通络、清热解毒,达到针对病因治疗,既病防变的目的;通过通补先后天之本,达到瘥后防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在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选择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2021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行“治未病”理念下的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管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管理期间健康行为依从情况、管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疾病知识得分、中医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科学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遵医服药等健康行为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治未病”理念有利于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加深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与中医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改善其健康行为、负性情绪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利于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水平,易于获得护理管理人员满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最终建立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模式。本文旨在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以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中医学"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中的应用(饮食、适度运动、监控高危人群),中医学"治未病"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阐述了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为糖尿病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为4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治未病"理念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血糖水平差异呈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加具有优势,差异呈P0.05,说明其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5%,经统计比较分析,其差异呈P0.05,说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运用于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中西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均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对该病的积极预防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内涵丰富,对生活方式致病认识独到,所采取的措施简易可行,可以对骨质疏松症的现代预防进行有效的指导。故结合古代文献论述和现代研究成果,对骨质疏松症的治未病内容概括为:精神内守、心理平衡,谨和五味、膳食合理,起居有常、适度运动,因人制宜、有效指导,这4个方面在具体运用中必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范建云 《光明中医》2011,(10):2134-2135
"治未病"思想起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素问·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揭示了诸病当预防于早,勿等病成再治。《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上工"即大医、良医,"未病"指不仅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也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陈吉  朱晓宏 《光明中医》2014,29(11):2257-2258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等几个方面。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防治的的意义。1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9):1153-1155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中心诊治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未病理念的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3%和87.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为1.89±1.09和3.45±1.43分。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8.34±1.09)%和(9.00±1.3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9.67±1.56)%和(9.63±1.33)%。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血糖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改善,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最早的阐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新的健康隐患,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应着重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医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学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与潜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掘和探索,从而使中医中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医"治未病"理念包含"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的内容。经实践证明,"治未病"思想具有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精神,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及中医药自身发展需要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呈一个缓慢发展的渐进过程,中医药在防治胃癌的领域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预防胃癌的发生、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预防胃癌复发和转移及对放化疗的减毒增效等方面作用做一阐述,发现一些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思想目前已成为中医保健、预防疾病的指导思想。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治未病思想受到高度关注。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身心疾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从治未病思想内涵及其外延发展、治未病理论在身心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治未病思想在身心疾病预防中的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的开展,是整个社区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而这样的工作重点正好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治未病"理论相似。"治未病"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精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合康复"都是中医理论"治未病"中的深刻内涵。文章就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