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液透析机的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系统(OCM)动态监测以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和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以及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LFHD组),HFHD组使用FX60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LFHD组使用F7低通量聚砜膜透析器,同时使用OCM进行动态监测,比较两组到达设定的Kt/V目标值所需的时间及透析结束时的Kt/V值,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透析治疗1年后复测并比较上述指标.结果:HFHD组对P3+、PTH和β2-MG清除明显高于LFHD组(P<0.01),一年以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HFHD行维持治疗的透析充分性与LF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FHD组对P3+、PTH和β2-MG的清除效果较LFHD组效果好,HFHD优于LFHD.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MHD患者,年龄超过18岁,透析龄在1年以上,透析方式均采用Fx60高通量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h.根据透析方案的不同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每周透析4次;B组:每周透析3次;C组:每周透析2次.所有患者均根据指南常规给予降压、补充促红素、铁剂、维生素、叶酸及活性维生素D3等.分别观察各组患者基线及透析1年后的HGB、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维生素B12、叶酸、ALB、CRP、Scr、BUN、PTH.结果 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7例,其中男33例,女34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5±14)岁,其中A组共16例:男9例,女7例;B组共27例:男13例,女14例;C组共24例:男11例,女13例.A、B、C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及基线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三组患者的HGB、CRP、ALB、BUN、Scr、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维生素B12、叶酸、Kt/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1年后三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HGB、ALB、CRP、Scr、BUN、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HGB、ALB、CRP、Scr、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周透析4次及3次的患贫血状况较每周透析2次的要好,每周透析4次与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差异不大.所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证每周透析3次,在改善营贫血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血透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A组)与低通量透析组(LFHD,B组),每组各32例,入选时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初始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及抽血检查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3+)、B型利钠肽(BNP)、血浆白蛋白(Alb)等.结果:透析1年后,HFHD组对PTH、P3+清除明显高于LFHD组(P〈0.05),BNP水平明显低于LFHD组(P<0.05).HFHD组心功能较LFH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HFHD能更好的改善透析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能与HFH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LFHD清除的中大分子毒素、明显改善贫血、微炎症等有关.BNP水平可作为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析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FHD组治疗前后比较对BUN、iPTH、IL-6、的清除无差异(P>0.05),对CRP、β2 MG清除有差异(P<0.01),对Hb提升有差异(P<0.01);HFHD组治疗前后比较对BUN清除无差异(P>0.05),对iPTH、IL-6、CRP、β2 MG的清除有差异(P<0.05),对Hb提升有显著差异(P<0.01);LFHD组与HFHD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对BUN清除无差异(P>0.05),对iPTH、IL-6、CRP、β2 MG的清除有差异(P<0.05),对Hb提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FHD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维持血液透析患者73例。随机分为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共治疗6个月。监测患者血常规、白蛋白(albumin,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ism hormone,iPT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等参数。记录留取静脉血前4周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的应用总量,以每周应用总量同血细胞比容(hematoccrit,Hct)的比值(EPO/Hct)作为评价r-HuEPO低反应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1)LFHD组患者低通量普通透析治疗6月后,Hb、Hct、EPO/Hct、Alb、iPTH、CRP、β2-MG较试验前无明显变化(P>0.05)(2)HFHD组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Alb、Hb、Hct较试验前升高(P<0.05);EPO/Hct、CRP、β2-MG较治疗前减低(P<0.05);iPTH较治疗前略减低(P>0.05)。(3)试验结束时,HFHD组患者Alb较LFHD组高(P<0.05);Hb、Hct较LFHD组试验结束略高(P>0.05);EPO/Hct、CRP、β2-MG较LFHD组试验结束时低(P<0.05);iPTH较LFHD组试验结束时低(P>0.05)。(4)HFHD组患者治疗后Alb增加较LFHD明显,HFHD组患者治疗后CRP、MG、EPO/Hct减低较LFHD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加强尿毒症患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有利于改善EPO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抵抗素水平及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规低通量透析(LFHD)患者27例、高通量透析(HFHD)患者28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抵抗素水平,并检测生化指标[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肾功能及电解质: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钾(K)、钙(Ca)、磷(P)、镁(Mg)],比较各组患者透析前后抵抗素水平及其生化指标的差异。由专人进行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并收集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FHD组、HFHD组抵抗素水平明显增高;LFHD组、HFHD组透析前抵抗素水平及透析后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FHD组、HFHD组透析前后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HD组透析前后抵抗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方式血液透析患者Alb、PA、SG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LFHD组相比,HFHD组的Alb与PA较高、SGA评分较低。(3)单因素分析:血清抵抗素与SCr、CRP呈正相关(r=0.768,r=0.473,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813,P0.05);血清抵抗素与TC、TG、LDL、SGA呈正相关(r=0.408,r=0.294,r=0.397,r=0.286,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GFR及CRP对抵抗素水平均有影响。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清除部分抵抗素。血液透析患者抵抗素与其营养状况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 3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16)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n=16),分别每2周透析5次,每次4.5h.分别于首次透析前、透析后取血检测患者血清BUN、Cr、K+、Na+、Ca2+、P3++、β2-MG、Alb及iPTH.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治疗1年后复查并比较上述指标.结果 高通量透析组对iPTH及β2-MG的清除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Urea、Cr清除率及KT/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前后两组K+、Na+、Ca2+、P3+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通量透析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低通量透析组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引起蛋白质过多的丢失,对小分子物质清除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残余肾功能患者132例,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高通量透析(HFHD)组、低通量透析(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 HP)组,分别于入选时、治疗6个月后采集患者血尿标本,计算残余肾功能.结果 各组血液透析前残余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HFHD组及HD+ HP组血液透析与LFHD组残余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HD组与HD+ HP组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残余肾功能均下降,但HFHD组及HD+ HP组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率明显低于LF-HD组,提示HFHD组及HD+HP组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减缓残余肾功能恶化,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A组)与低通量透析组(LFHD,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治疗第一次透析前后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呼吸中段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F-V)中的V50三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变化;分组治疗时和治疗6个月后透析前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中臂肌围(MAMC)、FEV1.0、MMEF、V50变化。结果:(1)单次透析后两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后A组Hb、Alb、PAB、MAMC明显上升(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透前肺功能也有改善(P<0.05);B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肺功能,而长期应用HFHD较LFHD能更好的改善透析患者肺功能,可能与HFH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LFHD清除的大中分子物质(主要是细胞因子)、明显改善贫血、微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低通量透析30例(HD组),高通量透析30例(HF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N组)。HD组和HFHD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HD组和HFHD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组)(P0.01),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比较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及HFDF组患者透析后CD+3,CD+4及CD+4/CD+8较透析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HD组CD+3,CD+4及CD+4/CD+8较HD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在不同超滤量时对尿毒症毒素清除的影响以及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清除效果比较.方法 从本院在透200多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符合入选标准75例,随机分成5组(HFHD2L组,HFHD4L组,HFHD6L组,LFHD组,HDF组),每组15例.于透析上、下机前抽取静脉血送检小分子尿毒症毒素(简称小分子毒素,以下相同,包括UREA,Cr和P)、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简称中大分子毒素,包括Hcy,β2-MG和iPTH)和血浆蛋白质(包括ALB和CRP)等,并计算各自的下降率.同时,留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记录患者透析时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五种透析方式对小中大分子尿毒素及血浆蛋白质的清除(下降率)比较:小分子毒素>中大分子毒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血浆蛋白质没有清除(下降率为负值).组间比较:LFHD、HF-HD、HDF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下降率)达60%以上,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下降率)存在较大的区别,HDF> HFHD> LFHD.HFHD组三组内比较: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下降率)随透析超滤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LFHD发生病例数最多.HFHD和HDF病例数区别不大.结论 HFHD治疗优势主要在于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LFHD,稍逊于HDF.但其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可长期使用.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也不必刻意的通过增加透析超滤量来提高透析器的清除率.注意超纯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MH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low-flux hemodialysis,LFHD)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组,每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检测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等观察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Hb、Alb、TRF、MIS无统计学差异(P〉0.05);HFHD组治疗后Hb、Alb、TRF较其治疗前增高,MIS较其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HFHD组Hb、Alb、TRF较LF-HD组增高,MIS较LFHD组降低(P〈0.05)。结论 HFHD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铁过载的相关情况及其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SF水平分为三组.A组(SF≤500 mg/L,n=60),B组(500 mg/L< SF≤1000 mg/L,n =35)和C组(SF> 1000 mg/L,n =25).调查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静脉补铁剂量、血红蛋白的变化、尿素氮、肌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铁调素的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静脉铁补充剂量、输血量均大于A、B两组(P<0.05),A组血红蛋白变化量大于B、C两组(P<0.05),C组铁调素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在SF≤500 mg/L,静脉补铁能有效地改善贫血,如补铁过量;SF> 1000 mg/L并不能显著的改善贫血及表现出铁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常规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55例,分为治疗组(高通量血液透析,3次/周)29例;对照组(低通量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26例,随访6个月,进入试验前1周内(基线期)及开始治疗后3、6个月测定周中透析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132微球蛋白(132一MG)、C反应蛋白(CRP),记录每次透析透前、透后血压。结果2组血常规、白蛋白、CRP、电解质、VI'H、血脂等指标各时期的组内及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各时期每次透析前、后收缩压(SE|P)、舒张压(I)J妒)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治疗组自开始治疗后第1月起至第6月透析前SBP较基线期显著下降(P〈f).05)。2组各个时期血清胆一MG及血磷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第6个月的血磷值显著低于基线期(P〈0.01)。结论两种透析方式长期疗效可能是相当的,HFHD组血压的控制及血磷的清除更好,可能更有临床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影响.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44例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X60,超纯透析液)治疗1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试验前0月、试验后6个月、试验后12个月血磷(P)、血钙(Ca)、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肌酐(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高通量透析6、12个月后较低通量透析时P、iPTH、CRP等指标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Cr、Ca等生化指标在转化为高通量透析后,与低通量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P、iPTH有下降趋势,改善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紊乱,可能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32例MHD患者,交叉对照设计,每例患者每隔4周随机接受LFHD、HFHD、HD+HP3种之一治疗,每种治疗持续12周,清洗期4周。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比较3种治疗对血清hs-CRP、IL-6、TNF-α、β2-MG的影响。结果:(1)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hs-CRP、IL-6、TNF-α、β2-MG、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LFHD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HFHD组及HD+HP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HD+HP组较HFHD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Al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次治疗前后,每两组之间相比hs-CRP、IL-6、TNF-α、β2-MG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HP组下降最明显。结论:HFHD、HD+HP可以降低MHD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β2-MG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以HD+HP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