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肝硬化患者检测Tch、TG、HDL-C、LDL-C、ApoA-1、ApoB等血脂指标,并进行Child-Pugh分级和分析.结果 经F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血脂水平随Child-Pugh A级→B级→C级的晋级(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1);Tch、TG、HDL-C、ApoA-1与Child-Pugh分级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肝硬化患者判断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等指标间的关系.方法:53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计算体质指数,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血清胰岛素,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hild C级>B级>A级(P<0.05).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和TBA呈正相关,与肝硬化病因、AST、ALB、TBIL等因素无关.腹水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血清脂联素(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肝硬化时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的参考指标. 者按照Child-Pugh分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计算体质指数,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血清胰岛素,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P<0.05),且Child C级>B级>A级(P<0.05).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和TBA呈正相关,与肝硬化病因、AST、ALB、TBIL等因素无关.腹水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血清脂联 (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肝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观察了我院162例本病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关系。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16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不包括合并有肝癌和/或胆道结石梗阻的病例 ,其中男104例 ,女58例。平均年龄(48.2±10.3)岁。对照组48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31例 ,女17例。平均年龄 (45.7±9.6)岁。两组病例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及高血压病 ,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2、方法所有受检者在受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探讨不同血糖水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空腹血糖浓度将196例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107例)和血糖异常组(89例)。采集空腹静脉血3 m 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评价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水平:Child-A级0.05)。血糖异常率:Child-A级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异常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与肝硬化血糖正常组相比,血糖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且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测定肝硬化患者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探讨以上因素与BN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54.47±70.32)、(25.75±15.84)p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间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92,P0.05),且随分级升高而增高。并发消化道出血(t=7.710,P0.05)、贫血(t=5.593,P0.05)、腹水(t=8.344,P0.05)、肾功能异常(t=8.227,P0.05)的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未并发以上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便潜血阳性[(186.12±86.79)pg/mL]、弱阳性[(174.21±85.62)pg/mL]的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便潜血阴性患者[(103.08±66.48)pg/mL,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血红蛋白(r=-0.206,P0.05)呈负相关,与血尿素氮(r=0.192,P0.05)、胱抑素C(r=0.281,P0.05)、血肌酐(r=0.225,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状况,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摘要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FⅧ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1例肝硬化患者和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浆FⅧ及常规凝血四项的检测和对比分析,并观察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肝功能代偿能力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Ⅷ、PT、APTT和TT显著升高,Fbg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肝功能分级级数的上升,血浆FⅧ、PT、APTT和TT逐渐升高,Fbg依次降低(P<0.05).血浆FⅧ水平与肝脏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血浆FⅧ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0.01).结论 血浆FⅧ与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出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倾向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文献中有多种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的级的方法,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者仍为1973年英国King's College的外科医生Pugh等改良的Child分级方案,简称Child-Pugh分级[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肝硬化住院患者75例及健康对照组(该院健康体检者)3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CA125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hⅠld A级组与B级组、C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Ⅰld B级组与ChⅠld C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病人血糖和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脏是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控制着能量物质的代谢及血糖水平的调节.空腹血糖和血脂是体内物质代谢重要标志物,其变化与肝脏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探讨肝硬化病人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变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监测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时凝血四项关键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了解其临床运用意义.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4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且术后使用相同监护条件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仅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越明显.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随着分级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依次为A级<B级<C级,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PT、APTT、TT时间延长和FI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手术惠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所以需动态地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硬化患者92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40例,C级22例.健康对照组48例,采用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7.9±3.01)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9.6±2.8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患者血浆Hcy水平为(21.3±3.68)μmol/L;C级患者血浆Hcy水平为(24.1±4.15)μmol/L,各级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cy与HA、LN、Ⅳ-C、PCⅢ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5 2、0.766 7、0.756 1、0.742 9,均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血浆Hcy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逐渐升高.血浆Hcy水平可作为监测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评价乙型肝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栓形成风险中的价值,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4年6~12月该院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试验组,并按Child-Pugh分级分组;另从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AT-Ⅲ的活性和D-二聚体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试验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3组中AT-Ⅲ活性水平逐级降低,A、B、C级各组间比较,异常率和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二聚体异常率逐渐增高,A、B、C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T-Ⅲ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并可增加患者血栓发生率,临床可以根据血浆AT-Ⅲ水平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及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硬化病变程度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脂水平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逐渐增高,胆固醇逐渐下降,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LN呈正相关(P<0.05),而与HPCIII无明显相关(P>0.05),在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中,胆固醇与HA,IV-C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时血脂与肝纤维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HA,HPCIII,IV-C,LN及血脂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可随Child-Pugh A、B、C分级呈现上升,依次为42.86%、80.00%、91.8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合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变化以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A级合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患者动态监测胆碱酯酶的变化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并与对照组52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A级合并农药中毒组血清胆碱酯酶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组,经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比非肝硬化组慢,且二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快慢与肝功能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ISgA水平对肝硬化及肝功能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10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SIgA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g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SIgA水平也存在着差异,血清SIgA对肝硬化的阳性检出率为8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肝硬化组和3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照组)一般资料.分析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分析Child-Pugh评分、分级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钠、血清钙、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低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心率高于对照组,Q-Tc间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与Child-Pugh评分(r=0.38,P<0.01)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r=-0.31,P=0.006)、血红蛋白(r=-0.29,P=0.010)呈负相关;Child-Pugh评分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Q-Tc延长,且和Child-Pugh评分相关.检测Q-Tc间期变化,对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为老年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的判断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老年肝硬化患者159例,A级57例,B级59例,C级43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43例和未出血组116例,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各分级组PLT、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PLT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MPV、PDW、P-LCR明显增高(P〈0.05);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未出血组减少明显(P〈0.05);出血组MPV、PDW、P-LCR较未出血组明显增高(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PT、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出血组PT、APTT、TT较未出血组延长(P〈0.05);血组纤维蛋白原(Fbg)较正常组、未出血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和未出血组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凝血功能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两者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预判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着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