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箭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1):742-743
对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内科(524037)杨箭痛风是一种嘌吟代谢异常引起的综合征。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现将我院治疗11例痛风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11例中男8例,女3例,初发年龄33~76岁。干...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特点及治疗探讨如下。 1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对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人选病例以干部健康查体居多。多项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发病人群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05年刘湘源等以15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6%,且随着年龄组年龄段的增高,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各年龄组人数的比例及各年龄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也逐渐增高,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痛风216例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建平  廖志红 《新医学》1996,27(4):184-185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原发性痛风患者均易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脂质紊乱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伴发高血压病时易发生肾功能损害。有泌尿系结石的痛风患者34%出现肾功能不全。提示两者的治疗均应强调综合治疗,而高尿酸血症患者虽无痛风之临床表现也应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护理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杨克新,王玉静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1],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体嘌呤代谢终产物是尿酸,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障碍时可造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尿症。...  相似文献   

5.
痛风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高尿酸血症,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常常与高血压、肾脏疾病联系紧密.目前以嘌呤酶和尿酸转运体的靶点药物已成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和其危害,以及介绍了两种不同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痛风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和痛风发作频次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105例青年HUA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高强度组53例和低强度组52例,低强度组予以低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组予以高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河北省蔚县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情况,并观察高尿酸血症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该县各地区7,083名20岁以上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①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情况:总体血尿酸水平为(345.43±68.52)μmol/L,其中男性为(371.82±78.22)μmmol/L,女性为(315.28±73.67)μm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40%,男性患病率为16.88%,女性为10.83%;②痛风患病率:痛风125例,痛风患病率为1.76%,其中男113例(2.11%),女12例(0.70%);③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省蔚县人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均呈现升高趋势。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表明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仍在继续升高,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8.
曹克光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克光老师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痛风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3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30年,医理精通,医技精湛,尤其在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老师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5)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余斌杰  翁建平 《新医学》1994,25(6):325-327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5)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余斌杰,翁建平我国正常人的血清尿酸浓度(尿酸酶法),根据广州、上海、北京、杭州4城市调查,男性为143~380μmol/L(2.4~6.4mg/dl),女性更年期以前为9...  相似文献   

10.
姜林娣  张卓君 《康复》2014,(3):59-59
30出头的小胡最近有些烦恼,因为去年10月体检时查出了高尿酸血症,指标达N500μmol/L(正常值小于360μmol/L)。经过3个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春节前又一次复查发现,血尿酸指标仍然有450μmol/L。他担心的是,自己的血尿酸指标仍未达标。是否意味着将来可能会发展为痛风?是否现在就需要药物干预?“我现在年纪还轻。万一用了降酸药后‘摘’不掉了。下半辈子成‘药罐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广州市某社区中青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彩虹社区2016名19~60岁的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 男性平均患病年龄(41.18±11.48)岁,女性(44.85±9.81)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水平为(473.53±51.98)μmoL/L,女性为(411.86 4±50.43)±mol/L.男女总计患病率为20.70%,男性27%,女性15.27%.痛风患病率1.43%.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中青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患病年龄提前,尤其突出的是19~29岁及40~49岁的年龄段.高尿酸血症组体重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中青年的健康情况堪忧,其饮食生活习惯应予以重视和有效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风康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口服痛风康合剂,对照组20例,口服秋水仙碱片、苯溴马隆片,疗程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痛风康合剂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有确切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芦潮港地区高尿酸血症(HUA)与痛风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芦潮港地区3 000人的HUA与痛风患病率。结果该次合格调查人数为2 883人,合格率96.1%;HUA患病523人,占18.14%。痛风患病39人,占1.35%。HUA患者痛风患病率7.46%。整体人群、HUA、痛风者中男性血尿酸(SUA)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危险因素有饮酒、食海产品、食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糖尿病、肥胖、年龄。结论芦潮港地区HUA、痛风发病率较高,纠正饮食结构与习惯,控制肥胖是防治HUA、痛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5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384例原发性痛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痛风患者均易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已明显升高,危害性增加,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两者均应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5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384例原发性痛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痛风患者均易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已明显升高,危害性增加,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两者均应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文献报道,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1-2]。不同城市、地区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利用张家口蔚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体检资料进行现况调查研究,以了解蔚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现状,为进一步防治痛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代谢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方法,使越来越多的相关基因和基因突变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早期干预,对上述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均有重要意义。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象:调查范围为山东省沿海城市,包括青岛、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抽取年龄20~80岁本地常住(≥5年)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群为调查对象。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长住居民约5000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采用Sysmexchemix-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血肌酐,试剂购自日本西斯美康公司,其中血尿酸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1.77%和2.32%。尿酸值高于正常者,在第3天再次抽空腹血进行复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生率,以及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果:计划调查5500人,实调查5003人,应答率为90.96%,其中男性2395人(47.87%);女性2608人(52.13%)。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3.19%,按照2000年山东人口标化率为13.27%;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8.32%,8.56%,χ2=108.52,P<0.01),男性发病风险为女性2.5倍(OR=2.5)。痛风的患病率为1.14%,标化率为1.10%;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94%,0.42%,χ2=30.38,P<0.01),男性发病风险为女性5.3倍(OR=5.3)。②正常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343.40±84.54),(258.90±70.90)μmol/L,t=48.03,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69.43±48.08),(399.73±104.91)μmol/L,t=11.70,P<0.01]。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502.44±106.76),(403.48±52.72)μmol/L,t=2.07,P<0.05]。③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的发生率为8.64%。④女性50岁以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7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而男性6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60岁以后又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且女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平均年龄比男性分别晚7.5和8.5岁。⑤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饮酒频率、饮酒量、食贝类量及频率、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为男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16~30.217,95%CI(1.010~1.023)~(9.955~214.869);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重体力劳动为保护因素,OR=0.492,95%CI0.339~0.713,OR=0.755,95%CI0.575~0.991。年龄、高血压、食贝类量、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腰臀比、轻体力活动为女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22~27.34,95%CI(1.006~1.040)~(9.955~214.869);同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OR=0.428,95%CI0.223~0.820。结论: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危险因素包括贝类等海产品高摄入、低体力活动、腹型肥胖、肾功能减退、代谢综合征有关,其中男性还与饮酒情况,女性还与年龄有关。③男性在各年龄段均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的危险阶段,而女性则重点在50岁以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酶学分析法以测定血清无机磷的含量。方法血清无机磷与次黄嘌呤核苷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的催化下,生成次黄嘌呤和核糖1磷酸,黄嘌呤氧化酶氧化次黄嘌呤生成尿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生成红色产物,在505nm有最大吸收。结果线性范围为025~50mmol/L,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分别为117%和279%,平均回收率为1034%,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8,Y=1056X-0052。结论采用了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的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合于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相似文献   

20.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由日常饮食摄入的嘌呤代谢产生,也可来自正常细胞的代谢。约2/3的尿酸通过肾脏排出,另20%~30%则通过肠道排出[1]。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尿酸盐都可在尿酸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尿囊素,后者溶解度高,可随尿液迅速排出体外。但约一千万年前,尿酸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人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彻底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