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组织工程领域,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细胞培养基中不同成分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产生影响。 目的:针对培养基中不同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作用加以综述。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2年4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英文关键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cell culture medium, differentiation”,中文关键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纳入有关不同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作用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共得到184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综述。大体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主要因子有地塞米松、转化生长因子、维生素C、维生素D3、β-甘油磷酸钠及乙烯雌酚等;向软骨分化的主要因子有地塞米松、转化生长因子、维生素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向脂肪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有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消炎痛等,但是其中一些因子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含量较低,不同的分离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分离率,因此如何选取一种分离率高的分离方法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活化转录因子4为近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活化因子,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索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过程中活化转录因子4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3代细胞时加入成骨诱导剂,在诱导的第0,1,4,7,10,13,16,19天分别采用PT-PCR,Western blot动态监测活化转录因子4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未进行成骨诱导细胞做对照。结果与结论:RT-PCR结果显示,活化转录因子4 mRNA的表达随着细胞成骨分化程度加剧而升高,16 d达到峰值。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活化转录因子4蛋白表达量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化程度加剧,表达水平亦呈上升趋势,于16 d达到高峰,19 d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实验组各时间点活化转录因子4 mRNA和活化转录因子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诱导成骨细胞中活化转录因子4表达增强,提示活化转录因子4的增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酰化蛋白(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转录因子PPARγ、C/EBPδ、C/EBPα mRNA表达的强度及时序性。 方法: 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实验对象,用ASP代替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刺激中的胰岛素,即促酰化蛋白、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和地塞米松(ASP+IBMX+DEX)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分别在诱导分化1 d、2 d、4 d、6 d、8 d收获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PPARγ、C/EBPδ、C/EBPα mRNA表达的情况。 结果: PPARγ mRNA在诱导分化1 d时有低水平表达,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步升高,在终末分化阶段仍保持高水平表达。C/EBPδ mRNA在诱导分化1 d时有中等水平表达,在诱导分化2 d时表达水平最高,诱导分化4 d时表达明显减少,在诱导分化6 d和8 d,检测不到C/EBPδ mRNA的表达。C/EBPα mRNA在诱导分化1 d仅有低水平表达,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步升高,在终末分化阶段仍保持高水平表达。IBMX+DEX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C/EBPδ和C/EBPα mRNA分化早期也有一定升高,但明显低于ASP诱导的转录因子的表达。 结论: ASP对转录因子C/EBPδ、C/EBPα和PPARγ表达的时序性影响,可能是ASP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微模式化基底研究基底几何微结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过程的影响。方法 设计制作微模式化基底,用以控制细胞的铺展形态和面积。比较不同模式控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数据。结果 细胞铺展宽度狭小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细胞铺展形状可以调节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进程,细胞铺展面积受限时迁移增强,其增殖迁移行为减弱与成骨细胞诱导因子地塞米松的作用有关。结论 细胞铺展的几何形状和面积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演变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Ⅰ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钙素基因的表达情况,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向成骨细胞成熟分化。方法:抽取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培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矿化诱导培养基(DMEM/F12、地塞米松1×10-8mmol/L、β-磷酸甘油钠0.01mol/L、维生素C0.05g/L)进行成骨诱导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诱导培养后第一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Ⅰ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钙素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经矿化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后,第一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阶段性表达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Ⅰ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钙素基因;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原CD44阳性率达44.4%。提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矿化诱导培养中逐渐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别于诱导后第一二代细胞中阶段性顺序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Ⅰ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钙素,该细胞已具备成骨细胞特征,为揭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饲养层细胞多数利用丝裂霉素C来处理,虽丝裂霉素C抑制了细胞增殖,但是细胞仍处于有分泌功能的活性状态,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而骨髓中的非间充质骨髓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分泌因子,保持间充质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产量。目的:探究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纯化扩增C57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的动力学变化、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多向分化的潜能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黏附于塑料培养器皿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45,CD105和Sca-1,不表达CD34,CD133和C-kit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特征;细胞倍增时间(57.11±1.5)h;诱导后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细胞周期分析表明64%的细胞处于G0-G1期。提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的C57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核结合因子a1(corebindingfactora1,Cbfa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与多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调控其表达,Cbfa1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矿化成骨过程起重要作用。抑制或增强Cbfa1的表达均将引起相应表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依赖于损伤局部表达趋化因子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然而,哪些趋化因子在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折部位定向迁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对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示踪,观察其在骨修复中的作用;检测并筛选出骨折微环境中表达量高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规律相关的因子。 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荧光/普通骨髓嵌合体,利用嵌合体动物模型制造胫骨骨折模型,在不同时相点检测骨折部位组织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占全部成骨细胞的比例,判断来源于骨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骨折部位不同时相点趋化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骨折局部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比例在术后1,5,14 d分别为(3.011±0.911)%,(9.031±0.145)%,(12.064±0.145)%;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占全部成骨细胞的50%以上;骨折后各时相点微环境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集落刺激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间质金属蛋白酶9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无明显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量相对最高。经相关分析认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折微环境中的表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规律具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骨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骨折修复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趋化并参与骨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肪分化与成骨分化比例的失衡与许多骨疾病密切相关,而近些年发现Wnt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中起重要作用。目的:通过Wnt信号通路PCR基因芯片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Wnt信号通路中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大鼠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7d后用Trizol萃取培养瓶中的细胞总RNA,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特征及成骨诱导后和成脂诱导后细胞形态特征。采用Wnt信号通路PCR芯片(大鼠)进行基因芯片检测,以未诱导组为对照,计算成脂肪诱导,成骨诱导后相关基因上调/下调的比值。结果与结论: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3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经成脂诱导后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②与未诱导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后Wnt信号通路表达上调的基因(Dkk-1,kremen,FZD1,FZD7)等15个(ratio2),下调的基因(sFrp5,β-catenin,Dvl3,Tcf7)等16个(ratio0.5)。成骨诱导后,Wnt信号通路表达上调的基因(Dkk1,kremen,β-catenin,Wnt11)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sFrp5,sFRP4,Fzd1)等15个。提示Wn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细胞分化和成骨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多系分化潜能。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低糖培养液中培养出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分析;在不同因子作用下诱导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并检测诱导后细胞相应的基因表达。结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后形态较均一,增殖能力随着传代逐渐增强,但从第8代后增殖能力明显减退。细胞表达CD29、CD38、CD44、CD106等标记,但CD34和H-2k表达阴性。在不同的诱导培养体系里,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相应的骨钙蛋白基因、Ⅱ型胶原基因、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从小鼠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效扩增和诱导分化。表明可以以小鼠为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多系分化潜能。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低糖的培养液中培养出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分析;在不同的因子作用下诱导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并检测诱导后细胞相应的基因表达。结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后形态较均一,增殖能力随着传代逐渐增强,但从第8代后增殖能力明显减退。细胞表达CD29,CD38,CD44,CD106等标记,但CD34和H-2k表达阴性。在不同的诱导培养体系里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相应的骨钙蛋白基因,Ⅱ型胶原基因,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从小鼠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效扩增和诱导分化。表明可以以小鼠为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凝血因子Ⅸ基因敲除有可能通过影响造血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鉴定凝血因子Ⅸ基因敲除C57BL/6J-F9 tm1. Dws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采用改进的全骨髓贴壁细胞分离法分离培养凝血因子Ⅸ基因敲除C57BL/6J-F9 tm1. Dws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的表达,以特殊诱导培养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结果与结论: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为梭形,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强。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识CD44、CD56、CD73、CD90、CD105、CD106、CD166及CD271表达呈阳性,CD34、CD11b表达呈阴性。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说明凝血因子Ⅸ基因敲除C57BL/6J-F9 tm1. Dws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备良好的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凝血因子Ⅸ基因敲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移植入体内后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肝脏和神经等多种细胞。 目的:综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最新方法进展。 方法: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steoblast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需要特定的诱导条件、优良的诱导剂以及合适的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受许多自身调控因素(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环境调控因素(分泌因素、细胞外基质,化学因素、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调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快速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是否能促进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快速扩增。方法 将MSCs细胞放入盛有Myelocult(上标 TM)培养液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培养,并在Myelocult(上标 TM)培养液中补充一些因子,如干细胞因子(SCF),白介素3和6(IL-3, IL-6)。检测和比较经反应器处理前后的MSCs的表型,增生和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8d,总细胞数、Stro-l(上标 +) CD44(上标 +) CD34(上标 -)间充质干细胞和CD34(上标 +)CD44(上标 +) Stro-l(上标 -)造血干细胞分别增加了9、29和8倍。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反应器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了原始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内皮因子(SH2)和波形蛋白,却没有发现与细胞系的分化有关的标记物,包括骨钙素(成骨指标),Ⅱ型胶原(成软骨指标)和C/EBPα(成脂指标)。生物反应器组的细胞集落生成效率(成纤维细胞集落/天)是对照组(无生物反应器组)的1.44倍。经诱导后,生物反应器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其分化能力与未经生物反应器处理的MSCs无区别。结论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结合改良的Myelocult(上标 TM)培养液可用于快速扩增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脐血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作用下均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目的:比较脐血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差异。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汇合90%后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细胞密度为8×104/孔接种,当细胞达80%融合时,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0.1 μ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维生素C、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的低糖型DMEM成骨细胞诱导液培养。 结果与结论: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细胞表面均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两者均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稳定表达了成骨细胞标志性的产物碱性磷酸酶、骨矿化结节,而且两种细胞的成骨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脐血和成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相似,均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极少,10万个骨髓有核细胞中才有1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成功分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研究中的关键工作。 目的:建立完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方面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低渗原理去除杂细胞,结合自然沉降分离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光镜观察。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Von kossa、Ⅰ型胶原、油红O染色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获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表型鉴定为:CD29(+),CD45(-);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及Ⅰ型胶原检测均为阳性;向脂肪细胞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果表明实验分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为类成纤维细胞样非造血类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源自胎盘羊膜组织,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生长因子的调节下,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可分化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如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肝样细胞等。并且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强的扩增能力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在组织工程及细胞替代治疗等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静  詹琪  黄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3):3744-374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中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近年来吸引了相当多的关注。 目的:综述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应用和临床应用磁场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5年PubMed 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文献,并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分析,最终保留40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磁场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方向的分化,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有最适频率和磁场强度,一般来说,较低强度、较低频率的磁场有更明显的诱导作用,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成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 < 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脐血富含干细胞,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泌生长因子的能力均强于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体外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CD29,CD44,CD34。采用体积分数20%马血清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色鉴定;0.1 μ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50 μmol/L抗坏血酸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 结果与结论: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9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提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传代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