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乙肝病毒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标本进行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HBs Ab)、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检测,分析HBV-DNA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率显著大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其他阳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b、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率显著大于其他阳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IgC值显著大于HBeAg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呈正相关(r=0.623,P<0.05;r=0.433,P<0.05),与HBcAb呈负相关(r=-0.448,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HBV-DNA复制水平最高,HBV-DNA与血清HBsAg、HBeAg、HBcAb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的不同模式, 与HBV 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83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中,HBsAg(+)HBsAb(+) HBeAg(+)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与HBsAg(+)HBsAb(+)HBeAb(+)HBcAb(+)三组HBV-DNA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HBV-DNA阳性组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均大于0.05. 结论 HBV-M、HBV-DNA、肝功能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比分析检测HBV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模式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308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五项”4种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g”阳性模式组和“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总阳性率为62.34%(192/308),HBV-DNA总阳性率为78.90%(243/308)。在HBe阳性模式组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对比,前S1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71.65%(139/194)和46.49%(53/114),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P<0.01)。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90%(182/243)和15.38%(10/65),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1)。前S1抗原与HBeAg检测符合率为64.94%,与HBV-DNA检测符合率为76.95%。结论检测HBV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阳性模式组中明显高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前S1抗原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HBeAg、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2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四种组合,A组:HBsAg(+)、HBeAg(+)、HBcAb(+)(大三阳);B组:HBsAg(+)、HBeAb(+)、HBcAb(+)(小三阳);C组HBsAg(+)、HBcAb(+);D组:HBsAb(+)、HBeAb(+)、HBcAb(+);并选取65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正常人(E组)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A组HBV-DNA阳性率为92.55%,明显高于B组78.97%(x2=189.60,P〈0.001)和C组50.98%(x2=234.15,P〈0.001),A、D、C三组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Log HBV-DNA与HBeAg S/CO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18,P〈0.001),而ALT与Log HBV-DNA及HBeAg S/CO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并联合ALT水平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病期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模式的分布及其与肝功能和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456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定量检测HBV-M、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根据病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亚组),肝硬化组(包括代偿亚组、失代偿亚组)和肝癌组。结果 3组间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135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145模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各亚组135模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另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亚组和肝癌组中,3种HBV-M模式的清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135模式HBV-DNA载量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135模式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45模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区分HBV慢性感染者病期的情况下,ALT、AST、ALB、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与HBV-M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FQ-PCR检测血样HBV-DNA了解用ELISA法检测HBV-M不同的标志组合时,其对应的HBV-DNA阴、阳性。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汉族240份血样与维吾尔族100份血样。结果 汉族72例HBsAg( )、HBeAg、HBcAb( )者HBV-DNA阳性64例;136例HBgAg( )、HBeAb( )、HBeAb( )者HBV-DNA阳性26例:8例HBsAg( )、HBeAb( )者HBV-DNA阳性1例;1例HBsAg( )、HBeAg者HBV-DNA亦阳性;其余7种HBV-M血清学模式23例中HBV-DNA全阴性;其中9例体检HBV-M全阴性的HBV-DNA也全阴性;维吾尔族34例HB-sAg( )、HBeAg、HBcAb( )者HBV-DNA阳性24例;55例HBeAg( )、HBeAb( )、HBcAb( )者HBV-DNA阳性8例;1例HBsAg( )、HBcAb( )者HBV-DNA阳性;1例HBcAb( )者HBV-DNA亦阳性;其余2种HBV-M血清学模式9例中HBV-DNA全阴性;其中8例体检HBV-M全阴性的HBV-DNA也全阴性;详见表1、表2。结论 FQ-PCR能较快速、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血液及各体液中病原体的DNA,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的监测,预后监控及药效评价等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HBV-DNA和HBV-M定量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 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 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5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 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Pre-S1抗原;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PR、ALB、ALT、AST的含量.结果 Pre.S1抗原阳性患者HBV-DNA、HBsAg、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6.6%,HBeAg、HBeAb的阳性率分别为27.3%、45.2%;HBeAg阳性组与HBeAg、HBeAb双阴性组ALT、AST的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HBeAb阳性组(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HbeAb双阴性组ALT的血清浓度显著高于HBeAb阳性组(P<0.01);AST血清浓度在HBeAg、HbeAb双阴性组与HBeAb阳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乙肝两对半检测仍然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状态的常用指标.Pre-S1抗原是反映机体HBV复制的指标,可作为乙肝两对半检测的重要补充.HBeAg、HBeAb检测对判断急性肝脏损伤的恢复状况以及乙型肝炎由急性期向慢性期转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结果差异.方法 对182份血清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和ELISA法测定.结果 182份血清标本经两种方法测定,HBV DNA阳性率与ELISA检测HBV-M在HBV-M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大三阳" 组)和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小三阳"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拷贝数与ELISA检测"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DNA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更高,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S1抗原(PreS1Ag)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2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PreS1Ag和血清HBV标志物(HBV-M),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462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304人,阳性率65.8%,显著高于HBeAg阳性率(34%)(P<0.01)。HBsAg、HBeAg、HBcAb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79.1%,HBsAg、HBeAb、HBcAb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4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高度符合,阳性符合率达80%。结论前S1抗原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有益补充,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sAg、HBV-DNA定量与前S1(Pre-S1)检测结果间的关系及对乙肝患者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乙肝患者,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小三阳"组(120例),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大三阳"组(80例),同时检测HBV-DNA、HBsAg定量和Pre-S1水平,并对2组定量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加以比较。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HBsAg定量、HBV-DNA定量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Pre-S1阳性率亦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HBsAg定量和HBV-DNA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329,P<0.05)。144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阳性为144例(100.0%),Pre-S1阳性为122例(84.7%)。结论用于乙肝患者感染状态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HBsAg定量与HBV-DNA检测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36例HBeAg阳性,64例HBeAg阴性。其中36例HBeAg阳性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80.56%,肝硬化检出率66.67%;64例HBeAg阴性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59.38%,肝硬化检出率43.75%。HBeAg阳性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肝硬化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乙肝两对半结果显示主要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b、HBcAb阳性两种类型为主,两种类型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4.62%、67.50%。HBeAg阳性患者ALT、ALB、ALP、DBil、TBil、AST、酌-GT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HBeAg阳性表达、HBV-DNA阳性表达与上述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b、HBcAb阳性为主,其中HBeAg阳性与HBV-DNA、肝硬化及肝功能水平密切相关,HBV-DNA、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可为慢性乙肝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肝癌组(A组),肝硬化组(B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慢性HBV携带者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HBV-DNA水平、ALT、AST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四组HBsAg、HBeAg、HBeAb、HBcA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sAg含量高于B、C、D组。C组HBeAg含量高于A、B、D组。A组HBeAb含量高于B、C、D组。C组HBcAb含量高于A、B、D组(P<0.05)。四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DNA含量高于B、C、D组(P<0.05)。B、C、D组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C、D组(P<0.05)。C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D组(P<0.05)。B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458,r=0.473,P<0.05)。HBV-DNA水平与HBeAb水平呈负相关(r=-0.328,P<0.05)。HBV-DNA水平与HBcAb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05)。结论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与HBV-DNA水平存在相关性,两者结合检测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例4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5项、HBV-PreS1抗原,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结果 475例HBs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4.7%(260/475)和61.1%(290/47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9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3%(142/159)和97.5%(155/15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两组,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则分别为41.3%、35.0%和46.5%、4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同时在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 HBV-DNA 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 HBV 感染模式的关系以评价 HBV 感染性。方法对308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用 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乙肝标记物,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 ALT,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 TBA。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阳性者)、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阳性者)和1,5(HBsAg、HBcAb)阳性3种感染模式间 HBV-DNA 水平和血清 ALT 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部分 HBeAg 阴性患者体内仍存在活跃的病毒复制;在 HBeAg 阴性患者中 HBV-DNA 拷贝数与血清 ALT 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3种感染模式间血清 TB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BV-DNA 水平和 ALT 活性与不同 HBV 感染模式存在相关性,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HBV 复制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的载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85例血清乙肝指标阳性的产妇,应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和乳汁中的HBV载量,根据产妇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不同分为4组,分析各组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 A组(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4.1%和69.4%,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B组(HBsAg、HBeAg为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0.9%和61.5%,明显高于C组(HBsAg、HBeAb、HBcAb为阳性)和D组(HBsAg、HBcAb为阳性),P<0.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C组和D组.结论 产妇血清中HBV-DNA水平的高低与乳汁中HBV-DN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24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M的定性检测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83例(大三阳),其中77例(92.78%)为HBV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150例(小三阳),其中78例(52.00%)为HBV 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定量检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的患者体内HBV DNA阳性率为96.55%,且81.60%的HBV DNA在1.0×105~1.0×108copy/mL。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HBV-M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55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在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4.64%;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36.6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HBsA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HBV-DNA含量增加而降低。结论同时检测HBV-DNA与HBeAg能更好地用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HBeAg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HBsAg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抗HCV与HBV-M检出情况,探讨HCV与HBV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比较分析196例抗HCV阳性患者与32026例抗HCV阴性患者血清HBV-M单项检出率和不同模式的检出率。结果抗HCV阳性组HBV-M检出率为73.47%;抗HCV阳性组HBsAb单阳性模式检出率低于抗HCV阴性组(P<0.05);而HBcAb单阳性模式、HBeAb和HBcAb双阳性模式、HBsAg和HBcAb双阳性模式检出率却高于抗HCV阴性组(P<0.05);抗HCV阳性组单项HBsAg、HBeAg以及HbsAb的检出率与抗HCV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项HBeAb和HBcAb阳性率却高于HCV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HCV与HBV共感染在人群中分布面较广,共感染后存在互相干扰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HBcAb、HBeAb的产生,及对保护性HBsAb产生过程的干扰与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