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34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炎性细胞浸润肠壁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白细胞介素-34(IL-34)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可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结合,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调节。IL-34在IBD患者的炎性肠段中呈高表达,并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L-34可以通过与多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诱导IBD多种炎性因子的释放,参与IBD炎性反应的扩大化,诱导和加重肠道炎性反应。此文就IL-34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易感性、免疫应答异常、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近年来IL-33在IBD中的作用及机制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IL-33可抑制肠道炎性反应,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IL-33可促进肠道炎性反应相悖.该文从T细胞、巨噬细胞、杯状细胞、肠...  相似文献   

3.
肠道内存在大量巨噬细胞,其在机体维持肠黏膜表面微生物稳态及持续的肠上皮细胞更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参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病理过程。明确肠道稳态下巨噬细胞的功能,以及其对病原体和在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能够为炎性疾病如IBD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思路。该文就巨噬细胞在肠道稳态及炎性反应或感染状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对白细胞介素(IL)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炎性反应的主要作用有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认为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8、IL-6、TNF-α等在肠道炎症调控中具重要意义。其中炎性抑制因子如IL-1ra、IL-10、IL-4则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相抗衡。肠道炎症的启动及其慢性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炎性因子和抑炎性因子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进展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分析IB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肠黏膜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行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者的肠黏膜标本30例,包括正常对照者7例,溃疡性结肠炎(UC)12例,克罗恩病(CD)或疑诊CD11例,采用悬液芯片技术检测肠黏膜27种细胞因子表达。结果:除白细胞介素-5(IL-5)、IL-7高于对照组外,大多数细胞因子在IBD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IL-1β、IL-2、IL-15、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IP-1β在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C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与CD组间所有细胞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与缓解期IBD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IBD患者肠黏膜中IL-1β、IL-2、IL-15、IP-10、MCP-1、MIP-1α、MIP-1β表达显著下调,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IBD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受试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继发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132例SAP患者入选,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以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在继发感染初期,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百分率和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分泌上述促炎因子的变化。结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巨噬细胞的比例及数量较健康对照组也明显增多;MHC-Ⅱ、CD86、TNF-α+细胞、IL-1β+细胞的比例也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且感染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SAP的发生和继发感染与巨噬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继发感染后巨噬细胞的活化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G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对小鼠 BV-2小胶质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 组(LPS 10 ng/ml )、GP + LPS 组(LPS 10 ng/ml,GP 20μg/ml)和 GP 组(GP 20μg/ml),培养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 IL-6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小胶质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NF)-κB 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 SOCS-1)表达水平。结果 LPS 组 TNF-α、IL-1β和 IL-6释放以及 NF-κB 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 均<0.001);GP + LPS 组 TNF-α、IL-1β和 IL-6释放以及 NF-κB 表达水平较 LPS 组显著下降(P 均<0.001),而 SOCS-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01);GP 组 TNF-α、IL-1β和 IL-6释放以及NF-κB 和 SOCS-1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均>0.05)。结论 GP 可显著抑制 LPS 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SOCS-1可能参与了 GP 对 LPS 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体内巨噬细胞功能常有不同程度受损,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紊乱。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BD及其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住院IBD患者105例,其中克罗恩病(CD)65例,溃疡性结肠炎(UC)40例,同期24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血清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13、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结果:CD组血清IL-1β、IL-6、IL-10、IL-13、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血清IL-10、IL-13、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3(OR=1.009,P=0.005)和i NOS(OR=0.982,P=0.013)水平与CD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CD活动度相关(rs=-0.432,P=0.014);各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与UC及其活动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IBD及其活动度之间并无明显关联,这些因子可能仅作为辅助因子参与疾病进程,而非触发疾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缺血后再灌注的损害可产生炎性反应,白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在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强的炎性介质即炎性反应的辅助因子。本研究应用重组人β白细胞介素-1(rhIL-1)、选  相似文献   

10.
Infliximab是一种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靶向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liximab通过与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TNF-α结合而拮抗TNF-α的生物活性。Infliximab比大多数治疗IBD传统药物起效迅速,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Infliximab可以有效治疗IBD,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受微环境变化的影响,巨噬细胞分为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和非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2).M1型巨噬细胞可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等促炎因子加重炎症反应,也可因极化的增多发挥抗炎作用.M2型巨噬细胞分为M2a、M2b和M2c 3种亚型,M2a及M2b型巨噬细胞主要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如ID4和IL-13,M2c型巨噬细胞主要产生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并有很强的吞噬功能.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免疫调节细胞影响着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平衡.巨噬细胞不同的极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10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疾病,其明确病因目前仍不清楚.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量炎症因子释放损伤肠道黏膜在IB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也被应用于IBD的治疗.近年来利用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治疗IBD的研究日渐...  相似文献   

13.
冯静静  左秀丽 《胃肠病学》2011,16(6):370-37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因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是IBD发病中的重要致炎因子,近年研究发现NLRP3炎性小体可调节IL-lβ和IL-18的分泌,因此有望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免疫反应紊乱是IB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细胞因子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参与IBD的发展和缓解。白细胞介素-37(IL-37)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通过胞外和胞内途径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多项研究显示,IL-37可限制肠道炎症损伤和促进炎症缓解,在IBD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IL-37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右侧海马注射制备AD模型大鼠,脑益康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Y-型迷宫刺激器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皮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水平.结果 脑益康能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AD大鼠脑组织的IL-1β、IL-6、TNF-α的含量(P<0.01),增加TGF-β1的表达(P<0.01).结论 脑益康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通过降低AD大鼠脑组织的IL-1β、IL-6、TNF-α的含量,增加TGF-β1的表达,有效抑制海马神经元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而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骨桥蛋白等细胞黏附分子或趋化因子作用下经历滚动、黏附、迁移等过程,浸润于肾组织而分化成巨噬细胞,体内持续高血糖等因素使其活化,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8等细胞因子,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系膜细胞外基质沉淀、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等肾损伤,从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调控巨噬细胞的浸润与活化可能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了重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属于促炎因子,前列腺素E_1(PGE1)属于抗炎因子。PGE_1可降低肺动脉高压,防止血小板粘附,抑制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生成淋巴因子和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为模型,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幽门螺杆菌Tipα蛋白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重组纯化Tipα蛋白刺激巨噬细胞,ELISA检测其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8的分泌水平。分别用NF-κB通路阻断剂PDTC和ROS清除剂NAC预处理细胞,ELISA检测预处理前后Tipα诱导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差异,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Caspase-1分子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Tipα蛋白可显著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β和IL-18;Tipα蛋白浓度为40μg/mL时,刺激细胞6h后,TNF-α、IL-18和IL-1β表达水平接近峰值(P0.05)。特异性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及Caspase-1和NLRP3分子的表达水平均较阻断前明显降低,ROS清除剂NAC预处理细胞后,巨噬细胞分泌的IL-18和IL-1β较处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TNF-α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1和NLRP3分子的表达水平较阻断前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Tipα能够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NLRP3/Caspase-1途径可能参与了Tipα诱导的IL-1β和IL-18分泌。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 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 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α、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r=0 564,P<0 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κB激酶复合物(IKKα)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M1与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C57BL/6-IKKα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mIKKα~(-/-))及同窝出生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小鼠各9只,各自分为MIRI模型组(6只)和假手术组(3只),以上各组小鼠分别于IR3 d及7 d后进行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IR模型组于IR3 d及7 d后分别处死(3只),HE及Masson染色进行心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2A(IL-12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D68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型标记物(Arg1)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iNOS、TNF-α、IL-1β)mRNA的表达量以及促M2巨噬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M2巨噬细胞Arg1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IKKα~(flox/flox)模型组比较,mIKKα~(-/-)模型组IR 3 d及7 d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心肌梗死面积及胶原附着面积、炎性因子IL-12A、IL-10、CD68阳性区域评分、M1型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iNOS蛋白量及iNOS、TNF-α和IL-1βRNA的表达量均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室壁心肌纤维缩短率(FS)、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Arg1蛋白量和Arg1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促M2巨噬细胞极化因子(TGF-β、IL-10)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KK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IKKα调节心肌巨噬细胞聚集并向M1型巨噬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